查看原文
其他

【壮丽70年】城市变迁折射白云发展“加速度”

白云融媒 2020-10-10


坐落于白云山边的白云新城,华灯璀璨,漫步于此的白云人,尽享山风的凉爽和生活的惬意。“这与旧照片里飞机轰鸣、遍地农田和草房形成鲜明对比,城市的发展变化实在太快了。”从小在旧机场边长大的三元里街居民韦晓华,习惯吃完晚饭后就出门散步,每当看着街道上车水马龙和百货商场内人头攒动时,总是不禁地说“变化真大”。
时间的洪流奔涌向前,白云城市面貌的改变也开启了加速模式:曾经的人在“囧途”蝶变为大道通途,高楼大厦从以前的农田上拔地而起,从空中俯瞰,山水相映,公园和绿地掩映在城市之中,这个曾经落后的广州郊区已经蜕变成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这些看得见的城市变迁,刷新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感知,寄托着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郊区变新城

一座现代化中心城区迅速崛起


不断变化的城市面貌,用最直白的方式,叙说着白云城区这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脉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白云区,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就像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城区小小的,街道窄窄的,色调灰灰的……其实,自民国时期广州建市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白云区所在的区域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广州城郊,远离都市繁华,遍布村落农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以前都是伴着飞机的轰鸣声入睡,旧机场周边主要是农田、城中村多。”居民韦晓华感慨地说,想不到旧机场搬迁后,十几年时间,这里就蜕变成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城区——白云新城。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两侧绿树成荫,高楼拔地而起,更有地标性建筑伫立其间。越来越多的新老白云人,像韦晓华一样,喜欢漫步其中。
白云新城地标性建筑伫立其间,图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李枫  摄


曾被戏虐为“鸟不生蛋”的偏僻荒郊——金沙街,而今也是引人趋之若鹜的现代城区。建街之初的金沙街,还是个农田纵横、人口稀少的农村小岛,洲民出行全靠摆渡。而如今,随着地铁六号线与公路的蔓延,金沙洲不再是孤悬小岛,城市建设也迎来巨大变化,一批批商品住宅楼不断崛起,商业配套也逐渐完善,一座城市孤岛蜕变为美丽金沙新城区。
金沙街。


同样实现“突围”的还有同德围地区,随着市中医医院同德分院、同德中学的落成,随着同康路打通、南北高架桥通车、商业广场陆续建起,这个大型住房解困区的居民生活便利,幸福“同德围”走到大家面前。
同德围南北高架桥。


原是荒山一片的同和京溪片区,业已成为广州大道北上闪耀的商业中心。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农田纵横、人口稀少,沿线分布有大量采石场和货运站场。“上世纪90年代,当地农民都洗脚上田,随着斯文井村分地建房,我们都住进了崭新的楼房。”同和街居民、今年66岁的范汉忠回忆道,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当地的经济也发展起来,广州大道北商圈也逐渐崛起,城市化日益凸显。就连江高神山,也将在未来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广州大道北商圈逐渐崛起。


“除了翻看旧照片,现在看白云的城市环境,很难找到往日旧城的痕迹。”用老白云人、三元里街居民杨茂林的话来说,随着城市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城市环境也日新月异,白云已从几十年前的广州郊区,跃身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元里立交奏响经济发展交响乐。

人在“囧途”变大道通途

立体化交通架起腾飞的翅膀

在那个“出行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家住太和北村的董家国都不轻易“出省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家里有华侨亲戚偶尔搭飞机从海外归来,在三元里的旧机场下机后回太和,也都至少要花上两三个钟。”他笑说,从太和到三元里,就是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白云人对出行的记忆往往伴随着各种“窘迫”。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1982年,全区共有地方公路214条,全长557.3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沙土路,路面狭窄,能通汽车的道路也是少数。走在路上,时常会碰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窘境,更别说乡间小道。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白云紧扼广州东北、北、西北、西等交通要冲,全市10大出入口就有6个在境内,可主干道只有广从、广花等寥寥几条,而且都是双向两车道的狭窄道路。“以前,永泰以北地区只有一条路,就是现在的陈太路,是村里对外的唯一出口,其余地方都是大片农田。”永平街永泰经济联社负责人说,直到1994年,广从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白云区段顺利通车,标志着白云区第一条双向8车道主干道建成。
曾经难言通畅的区域交通,却在近十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十一五”期间,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北延段在区内全线开通,新建了云城东路、钟港大道(一期)等8条主要道路,改造了黄石东路、鸦岗大道等9条道路,建设了4座桥梁和8座人行天桥。
到了“十二五”,除了地铁二号线、三号线之外,六号线也顺利通车,八号线北延段、十四号线全面开工;主干路网不断完善,空港大道、均禾大道、望岗大道、同德围南北高架桥等18条、约35公里主干路建成通车,“八纵四横”主干路网逐渐成熟。自此,白云跨入了立体交通“快时代”,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图为空港大道江夏段。(资料图片)
地铁六号线。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犹如洒下连串发展的种子,引发了地铁站点周边地区的综合利用及开发,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不断汇聚。特别是地铁十四号线一期的开通运营,带来的不仅仅是白云区北部群众出行交通的变革,让其往返居住地及市中心变得更加便捷,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以及更高的生活品质。
地铁十四号线一期。


“地铁通了,真的很开心!”家住五龙岗村的84岁老人李婆婆说,大半辈子都在钟落潭辖内活动,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平常也去不了远的地方,但是十四号线开通后,去市中心都方便了很多。而家住梅花园的杨女士,周末时则规划了从化出行路线。“先坐三号线到嘉禾望岗,转十四号线快车到从化客运站,大概需要一个小时,之后换乘公交车,几个站就到温泉镇了。
越来便捷的交通网络,为白云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泥路野花变公园景观

人居环境改善尽展城市新貌


如今,走进景泰北社区,平整的大街小巷,靓丽的楼房立面,可能会让人一时忘记这个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广州首批解困拆迁房,景泰北社区与众多老旧社区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设施落后等问题。
“30年前,雨污管道还没有普及,社区没有建设雨污管道。一到下雨天,社区就会水浸街,居民出行要垫着砖头才能不湿脚跨过去。”居住在景泰北社区的老居民说。今年,通过实施雨污铺设工程、排水管道更新、路面硬化处理等,一揽子解决了社区“水浸街”这个老大难问题,居民们拍手称快。“我们对整治效果很满意。”老街坊何伯说,不只是“水浸街”现象没有了,社区不少地方经过改造,成为了靓丽风景,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他打心底高兴。
曾经的出行难、路不平、水浸街都成为过去式了,如今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让居住于此的新老白云人感受到了真切变化,幸福感油然而生。
“走在路上,整齐划一的紫荆花特别美丽,绿化带的花花草草娇艳芬芳,漫步其中尽享城市的颜值和品位。”每天上下班从白云新城齐心路穿过的公司职员徐诗莎,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沿途美景,获得不少朋友点赞。
齐心路的紫荆盛放。


被替代和改变的远远不止于此。沿着广州大道、沙太路两条主干道北上,经过京溪街、同和街,沿途是林立的高楼和热闹的商场,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也成为扮靓城市环境的“花腰带”。目之所及,一株株新生苗木,一块块蓬勃的绿地,一座座公园,点缀、叠加、融合汇聚成这座城市的绿色肌理。
不仅如此,区内各主干道都营造了形式多样的绿化景观,打造高品质的舒适城市绿化空间。如黄石东路“口袋公园”内,一条彩色的小路蜿蜒穿行,宫粉紫荆、小叶榄仁、黄花风铃木、鸡蛋花、紫薇等花木相映成趣,雕塑、彩凳等便民设施点缀其间。正值傍晚,老人推着婴儿车漫步,孩子追逐嬉戏。街坊们对这里连连点赞:“不仅花好看,连小路也是彩色的,好漂亮。
黄石东路“口袋公园”。


城市巨变,既体现在今非昔比的城市骨架上,也能体现在一个个居住小区、一个个公园绿地的变迁中。即使在北部四镇,镇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从未停步,一批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廊道、城区绿地等区域绿地先后建成,还实现了118个行政村公园全覆盖。

同德公园成为同德街坊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白云区正全力推进“9+1”项重点工作,通过旧城改造、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违法建设拆除、黑臭水体治理、“散乱污”企业和场所整治等举措,以彻底改善城区和农村的人居环境,更是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腾出宝贵的空间。
时间作为最公平的见证者,铭刻了白云从郊区到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历程。2019年,白云区有了新的目标——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展望未来,我们将迎接一个有着更新面貌的白云。

新闻优选

1.【壮丽70年】白云新城:从一片荒芜走向繁荣新城

2.离开通更近啦!新白广城际铁路开始铺轨

3.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城市设计成果展明天开展,一起去看吧!

 


想第一时间get到白云时事资讯

加星标操作在此▼

策划|白云时事
文|刘喜冰
图|石建华   谭札烽  杨凯   李枫
排版|欢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