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从大郊区迈向现代化中心城区
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区域面貌的不断发展更新。从建国初期的广州市郊区、广州“菜篮子”,到1987年1月正式更名为白云区,列为城区建制,再到今天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白云的发展翻天覆地。
现在的白云,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年11月,广州市迎来了第一次市属区域调整,郊区调整为南岸、三元里、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7个行政区。1950年7月,成立郊区办事处,统管城郊7个区的日常行政事务。
1951年8月,广州城郊7个区合并为白云、西村、新滘、芳村4个区。这也是“白云”这两个字第一次作为行政区的名字,出现在广州行政区域版图上。
1954年6月,广州市将4个城郊行政区,合并为新滘、白云、黄埔3个区。1956年4月25日,将白云、黄埔、新滘3个城郊行政区合并,正式成立广州市郊区。之后,广州郊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环抱广州市区的“大郊区”,高峰时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1958年11月,成立中共广州市近郊党委、广州市近郊人民委员会,改为县一级机构。之后,广州市郊区又经历了多次调整,撤销重建。
改革开放后,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迎来了大发展大变革机遇,行政区域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1980年6月,广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广州市郊区人民政府。第二年,广州市郊区政府第一条街道产生,成立矿泉街(后归越秀),辖三元里公社的居民户。1984 年,大队建乡,这时的广州市郊区共设14个区公所、243个乡政府,另外还有1个渔业联社。
随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本的“大郊区”,也不断做“减法”,面积不断缩小。1985年5月,从广州市郊区划出沙河、东圃2个区及五山、员村、沙河、车陂4条行政街,建立天河区;划出鹤洞区和芳村、鹤洞2个行政街,建立芳村区。次年,广州市郊区下辖新滘区和赤岗街,划归海珠区。
经过多次调整,1986年12月,广州市郊区撤销区公所,改建为12个镇,新设三元里街,连同原有的矿泉街、槎头街,共3个行政街,另有1个渔业联社。
1987年1月23日,广州市郊区正式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列入广州市城区建制,面积1042平方公里。此时的白云下辖12个镇、3个行政街,另有1个渔业联社。
刚刚成立的白云区,虽然是城区建制,但依然是广州市的“菜篮子”,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7.55万亩,占广州市计划种植面积的50%,实际种植农业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蔬菜品种50多个,是当时全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
不仅如此,粮食、甘蔗、水果等产量也非常大,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总产量超过4万多担。此外,养殖业也飞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饲料、饲养技术和产销体制的改革,养殖业成为区内农业经济重要支柱,江村黄鸡甚至远销到国外。白云辖内水运发达,建区后水产养殖业也飞速发展。
石井水泥厂。
当前,白云区正全面深化改革,并根据区情,提出了“1358”发展思路,明确“一个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用好航空、交通、科技创新“三大枢纽”,确立“五大功能片区”空间布局,建设八大产业园区。同时,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白云的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新闻优选
想第一时间get到白云时事资讯
加星标操作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