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北村:美丽乡村走出经济转型之路
在太和镇北村村600多年的历史上,直到2000年前后,传统农业一直都是他们的支柱产业,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北村村一度风雨飘摇,直到他们走上一条发展集体物业的道路,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建设,才渐渐成为如今的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难能可贵的是,当别人已习惯靠物业躺着挣钱的时候,北村村仍在不断地自我转型,不断寻求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将谋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在新修成的公园中,谢阿姨和她的朋友们轻快跳着广场舞,在她们脚下,铺设着精致的地砖,而在她们四周,则围绕着绿树草坪。这一幕是市区里常见的画面,但是它现在确实地出现在远离市区的农村里。
“有这么好的公园,我们还能在这跳舞,放在十几年前根本想象不到。”谢阿姨感慨地说,现在的北村里已有3个小公园和6条休闲健身步道。回想起当年的艰苦,谢阿姨说:“那时别说公园了,全村就只有一个篮球场,还被堆满了垃圾,特别臭。”
谢阿姨所回忆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北村的样子,那时正是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平回到村里任职的时候。“1998年刚我上任时,北村可能是全区最贫困的村,村账务上一分钱也没有,还欠着银行一大笔钱。”那时的北村仍以农业为主,在发展村集体物业上走了弯路,由此引发问题重重。“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我们村当时的情况,一也不夸张。”徐国平坦言,那时的北村几乎看不到什么发展的希望。
幸运的是,1999年北二环高速征地,北村拿到100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款。有钱便意味着有希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村民都说要把这笔钱分掉,拿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说看病要钱,有的说小孩读书要钱,大家也都是穷怕了。”徐国平说,然而,村里却把这笔钱紧紧地“捂”了起来,谁也不让动,一时之间难免物议沸腾。“当时压力很大,但是,我们村领导都很清楚,这是我们北村的救命钱,是要来发展的,如果分掉了,就是分掉了北村的前途。”
北村此时所看准的是,当时我区因为租金便宜,涌入了大量的加工企业,厂房出租供不应求。于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这“救命”的1000万元,很快被投入于建设集体物业,由此便拉开了北村经济转型之路。
村里的晒谷场、粮仓、边角地都被利用起来,用来盖厂房,出租用于服装、五金、制鞋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从无到有,从一开始仅有几千平方米,到此后10年间北村拥有了近30万平方米面积的厂房。由此,北村也挖到了第一桶金,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2000年,北村村民第一次有了股份分红,此后逐年提高,如今村民每年可以拿到超过2万元的分红。
除了收入提高之外,经济发展还带了环境的改变。“我们拿出物业收入来修村路,搞环卫,建公园……”徐国平认为,北村要改变的不只是贫穷,还有落后,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长远眼光,“只有不断改善我们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到我们这里投资建设。”正是多年来不吝惜于在改善环境上的投入,北村有了良好基础方才得以先后入选“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广东省名镇名村”。
而北村更是很快地发现,依靠工厂的物业收入虽然已经带来了集体经济的提升,但亦有着很大局限性,因为其中大多数是低端的加工企业,附加值低,土地物业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低。
“所以我们进入了第二个转型的阶段,从工厂物业转向商业服务物业。”徐国平表示,北村正试图更积极地融入于白云空港、民科园的发展蓝图中。据了解,北村对到期的厂房不再续租,统一进行升级改造,原来低端、污染问题严重的加工企业将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发展酒店、旅馆、餐饮业以及总部企业。“现在你只要路过北太路两边,你就能明显地发现这样的变化。”
“要解决农村的问题,就是要不断地发展,要想尽办法发展。”徐国平总结多年来作为村官的心得说,北村所发生的两次经济转型正是基于这种发展理念的成果,并且变化在不断发生。
一方面是集体经济的规范化。这两年集体物业合同实行了“三资”平台管理,使北村物业转型得以顺利推进,而村民马上就尝到了甜头,不但利益得到保障,同时亦得以放大,最为明显便是物业增值了。“原来村里的花卉园每亩每年租金是1000元,现在提高到3000元,原来一家化妆品厂厂房租金是10元/平方米,现在提高到15元/平方米。”有村民说。
而另一方面,北村也在试图转变单纯依靠物业租赁的经济模式。北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傅抒涛,带着记者一一参观遍布全村的十几座书舍、宗祠。他告诉记者,这里经过重修与整饬,以“岭南古村落”为特色,将打造“古建筑一条街”,把古祠堂、古书舍、古私塾建筑群与现代化的新农村环境相结合,发展农村休闲旅游。
这只是北村发展旅游业的一部分,更大的一盘棋在于利用北村大片的留用地打造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传统农业已经没有利润可言了,作为农村,就必须谋求向现代农业转变。而农村休闲旅游是当前城市旅游的热点。北村拥有便利的交通,也有非常好的环境,一定会大有可为。”傅抒涛介绍说,这个项目将包括农家乐、花卉种植、休闲垂钓、蔬菜采摘、水果采摘等,规划占地700亩,将使大片的农田、旧厂房焕发新生,投资也预计将达3000万元。
这一个计划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响应。“发展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的生活,还有他们的观念。17年前拿1000万元来发展是心不甘情不愿,到现在,只要对村子真的有好处,他们就会举双手赞成。”徐国平说,这或许才是北村所发生的最大的转型。
(文/陈亮嘉 图/石建华)
每日更新
扎根白云八载,我们靠脚板走出新闻,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白云的点滴变化。了解白云区,请关注白云时事!一起探访大美白云!
您还可以登陆“白云时事”网站http://byss.by.gov.cn,了解更多关于白云的第一手好新闻。
扫描
二维码
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来源:白云时事 2016年3月29日 第四版
本期整理编辑: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