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GreenLightYear 功能介绍 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公众教育,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不做形而上,不当口号党!加入我们,成为环保公益圈的趣味体验者和坚定的行动派! 7月18日早上8点半 “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一行人开始了在兰州的旅程。回顾这一天的行程,十分充实~但光年君相信,在满满的行程下,大家都收获了满满的知识。 7月18日(周二)8:30 早上集合去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参观寒旱所科技馆和风沙环境实验风洞 中午在中科院附近就餐 下午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含讲解) 5 参观黄河风景线、中山桥、白塔山公园和黄河母亲雕像 那么 小营员们这一天到底学到了什么呢?跟着光年君来回顾一下吧! 第一站: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西北研究院简介 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在兰州宣布成立。研究院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专门从事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重大工程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其主要研究领域(如冰川、冻土、沙漠、高原生态、盐湖、油气地质和资源环境信息等)均处于国内引领地位。 我们当天非常幸运,不但能够参观科技馆,还有寒旱所的陈云峰老师给我们全程详细讲解,冰川所的沈永平教授还给我们做了一场很精彩的气候变化讲座。 陈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他用各种互动形式给我们讲解了西北研究院的院况和各种科研成果,和七位院士的突出成就。 其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陈老师介绍的三个沙盘—— 沙盘一: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与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 青藏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中以高温冻土居多,而且含冰量较大。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科技难题。西北研究院的科技人员研究出多种方法来解决冻土的融化问题。  分别有: 遮阳板护坡路基结构 块石护坡路基结构 U形块石护坡结构 通风管 保温材料路基结构 气液两相对流循环碳素双层中空无缝钢管  沙盘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沙综合体系沙盘  包兰铁路在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沙埋,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科学家设计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治沙“魔方”——1m*1m的草方格。草方格的使用减少了风力,截留了水分,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这项成果在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沙漠地区,旱季很容易发生火灾,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不仅在火车沿线做了防火带,并且引进了不同种植物的的草障植物带固定水分。这些措施使得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有了很大的改变,植物从原来的二十多种增加到现在的四百多种,动物从没有发现脊椎动物到出现多种脊椎动物。如今,沙坡头成为内蒙古著名的绿色旅游5A级风景区,每天的旅游门票收入 可观,真正实现了当地的绿色发展。 沙盘三:黑河流域生态试验示范沙盘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由于大炼钢铁等原因导致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雪线上升;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粮,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导致进入额济纳河的水量从60年代的每年平均10.5亿立方米骤减到现在的每年3亿立方米左右,下游河道断流时间从100天延长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草场退化、沙化日益严重。根据卫星影像资料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绿洲面积从690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3328平方公里,天然林大幅度减少,特别是胡杨这一世界珍稀树种,从20世纪50年代的7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4万亩。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加了462平方公里,年平均增长23.1平方公里。1961年和1992年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先后干涸,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额济纳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根据网络资料,在历次沙尘暴袭击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就造成甘肃、宁夏等地区人员伤亡250多人、牲畜120万头,经济损失5.5亿元,并导致交通与电力线路的中断。土地的沙漠化并引发频繁的沙尘暴,流沙不断地侵占绿地,日益扩大的戈壁已经推进到距离北京只有240公里的位置。 陈老师向小营员们重点科普了“如何在沙漠地区、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秘书长沈永平教授还在报告厅里为孩子们主讲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报告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变化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科普。重点讲解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全球大洋热盐环流、近期高亚洲冰雪崩灾害等情况。希望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强调抗击气候变化,重在节能减排。告诉大家个人的消费选择事关我们未来的气候变化,如少买不必要的衣服、采用节能方式洗衣、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合理使用空调等,号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保卫我们的家园。 讲解完后,沈永平教授在风洞实验室被志愿者们围着问了好多问题。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的风沙环境风洞实验室。原来,不同地方采集的沙子,在这个实验室中测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哦!实验室的李老师结合风沙环境风洞试验装置,着重介绍了实验室瞄准沙漠环境演变、沙漠化(包括沙尘暴)过程及其防治等国际科学前沿,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为林业、农业、环保、交通和国防等部门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风沙环境风洞实验室看到的巨大的风洞实验装置 这是风洞实验装置的出口。从这里出来很多的沙砾产生的声音,速度都会不同,还可以模拟沙尘暴。 最后在中科院留下了我们大家的合影。 还有我们志愿者美女团队和导师们的合影: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参观。 甘肃省博物馆简介 甘肃省博物馆(Gansu Museum)是一所综合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 展区分布展示图 甘肃省博物馆中有专业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解关于文物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意义。 最让光年君和孩子们感到兴奋的是,在馆中,我们见到了很多平时很难见到的文物珍品、真品。这些文物很多也与“丝绸之路”相关。 随光年君一起来看图吧! 丝绸之路的完整路线图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之一:铜奔马 被郭沫若文艺地地称作——“马踏飞燕” 国宝级文物之二:青铜牦牛 大炼钢铁时期差点被熔掉的白色牦牛铜像 邮驿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标志,没有嘴的邮差 我们在参观完甘肃省博物馆之后,下午四点来到了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这座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全部建桥材料都是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转运至兰州。屹立至今已经一百多年。 穿过中山桥,我们开始爬白塔山,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大家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极目四望,黄河自西向东奔腾而去,连绵的群山,参差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道,一整个兰州都在眼前了。 看,部分人爬上兰州白塔山的营员合影。 从山上下来,我们沿黄河向前来到了黄河母亲雕塑,这一雕塑由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在雕塑前我们全体成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倪欢老师还抓拍到三个小朋友给自己母亲们在黄河母亲像前拍照的萌样。 晚饭后,在纪录片《钱学森》的第一集后,结束了一天满满的行程。孩子们学习完了钱老早年务实努力的求学经历,各自回房休息,准备明天精彩的一天~ 愿清风送来好梦~ 彩蛋一:沙漠中的草生植物,遇雨后最快需要几秒从休眠中恢复生命?      彩蛋二:甘肃博物馆中见到的“铜爵”上的两个小柱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相关阅读∞ 重走学森路 | 你记忆中的绿皮火车是什么样的? “重走学森路”西北科技环保夏令营志愿者团队大曝光! 防治荒漠化,绿光在钱学森图书馆科普了什么? 体验科技和环保我们是认真的 | “重走学森路”夏令营开放报名 你有没有珍藏过关于Grit和求知的旅行? “重走学森路”,用知识和Grit装满你的行囊! 钱老奋斗过的大西北,我们出发啦! 重走学森路 |科普一下:营员们横穿这23小时的陇海铁路 文案 | 浆果小丑鱼和白石狮子 图片 | 张文珺老师和绿光菠菜们 编辑 | 枫叶梅花鹿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