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扎根基层|选调生罗万嵩:初心如磐,使命如一



罗万嵩,男,布依族,1997年11月生,群众,贵州省望谟县人,202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理学学士,同年作为定向选调生被选派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委组织部,后被安排到望谟县委组织部工作,并选派到望谟县王母街道平绕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在校期间曾获2017年度、2018年度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省级物理竞赛一等奖。

个人生活照(在校)

山高谷深,重峦叠峰,身处麻山腹地的望谟县,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程度之深、脱贫难度之大、振兴道路之艰,要在2020年打好疫情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可谓难上加难。也行是命运使然,也行是使命使然,机缘巧合回到原来的家乡工作。从小在县城长大,没有真正深入基层的罗万嵩,再次返程,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县城。


平绕村面积20.2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6个自然寨,900余户3000余人,山大沟深,村居散落,全村林地1103亩,耕地505亩(其中:旱地404亩、水田101亩,人均耕地面积0.12亩)。自脱贫攻坚以来,全村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300余户1300余人,贫困发生率约30%,为摸清户情村情,便于实施精准帮扶,驻村第一个月,他就挨家挨户走访座谈,了解每户的实际情况、现实困难等,他把这些记录在本子上,回驻地后,整理统计信息,便于制定帮扶计划、建立跟进台账。尽管在来这里驻村之前,他预想过这里的贫困程度,但现实情况还是让他感到吃惊:贫困户家缺少劳动力、多户住房为不安全住房、产业路尚需硬化、收入边缘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入来源较薄弱......这些数字与现状背后是他要担负的责任。

深入农户调查产业需求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破除村集体“无米之炊”的困境,罗万嵩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以盘活村集体固有资产为目的,不断化零为整,种什么不应该是村支书、主任说了算,提倡以市场为导向。对产权属于平绕村集体的山田坡地等集体资产,依法依规收回,明确产权,再根据山地、林地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将板栗,果蔗,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扩大规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开发运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经济优势。

上山排查村集体田地、林场


从县城到平绕村的路,因附近有水泥厂,导致晴天一路土灰、雨天沿途沟槽,过往车辆和行人通行十分受阻,也因为道路问题发生了许多交通事故和纠纷,为了化解矛盾,他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做工作、解邻里心结。他说:“政府财政也困难,路在我们家门口,也是方便我们,靠等靠要‘浪子’时候才有出路哟,何不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条路出来”如今这条通村路硬化工程完工,原本忧心忡忡的村民农户此时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考察产业路建设情况


这些场景只是他驻村工作的缩影。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建党百年华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他是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来对待这场持久战的,而且誓要打一场“漂亮仗”。


作为离开校门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干部,如何立足新时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实现人生价值,尽快完成由大学毕业生到一名公务员的角色转变,他有自己的思考。国以才立、功以才成、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奋发图强,青年基层公务员该如何把握好时代的主旋律,如何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如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献一份力?他认为,做好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小事”“关键大事”,执政为民、坚定理想信念。


身处基层,工作的性质要求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而且处理群众纠纷总是千丝万缕,而非条块分明,若用“本本主义”的教条去圈框,往往事与愿违,越忙越乱。“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如若只是坐在办公室空谈空想,不深入基层,不联系实际,拟出的文书和调研报告显然不接地气,执行过程“碰壁”在所难免。


对有志于考取选调生的师弟师妹们,罗万嵩给出了他的建议:“刚刚进入基层时感到无从下手是正常的,对理想回到现实的落差感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认清自己,自信面对艰难险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SP·SYSU--

作者:罗万嵩

排版:徐菡

初审:雷世菁

审核:黄婧

审核发布:赵福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