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寒养生 | 内聚精气,润五脏

2018-01-05 益身悦活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小寒是“二九”的第六天,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

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雊

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恰在小寒节气内。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滴水成冰、天寒地冻,南方霜雪交侵、冷透肌骨,出门要注意防寒保暖。


节日习俗

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从元代开始,皇宫到民间都时兴“九九消寒图”,图上或是文字或是图案,但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探梅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的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


天津: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合理温补

1、多吃些御寒食物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此时,宜养护肠胃,少食生冷辛辣,宜五谷杂粮。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多吃些御寒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山芋等,可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正是吃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2、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是进补的好时期,但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医学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气虚——黄芪牛肉汤


表现:表现为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脉虚弱等。


做法:将黄芪、党参各12克洗净,放在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块煮去血水,与中药包和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两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即可。


血虚——鸡丝阿胶汤


表现: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等。


做法:100克鸡脯肉洗净切丝;80克阿胶切小块,放沸水锅内隔水蒸化;10克生姜去皮切片;将处理后的鸡肉丝、阿胶、姜片及1000克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2克精盐调味即成。


阴虚——沙参老鸭汤

表现: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多等体征。


做法:取老鸭一只,剁块,焯水,油锅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将浸泡好的沙参,入净布包起,放入沙锅内同老鸭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软,加入调料上桌即可食之。


阳虚——干姜肉桂羊肉汤


表现:阳不足而寒,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等。


做法:羊肉150克切块,与30克拍碎的干姜、15克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趁热吃肉喝汤即可。



养生

1、调畅情志慎忧思


中医认为,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与冬令之气相应。小寒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少言懒动。


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可以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


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2、适度运动要适时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3、起居有常“藏”阳气


早睡晚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尤其对于习惯早起晨练的老年人,冬季可以适当推迟外出的时间,尽量避免太阳未升起时在寒冷的早晨运动。


因为冷空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冠状动脉梗塞。


保暖头足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冬季外出或坚持室外运动的人群,应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提示我们冬天注意头部保暖的重要性。


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既温肾补阳,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4、中医理疗要熟悉


中医外治法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可以通过艾灸、手指点穴、三九贴敷等方法来调养因寒冷带来的身体不适。


比如我们常用的足三里,有“长寿穴”之称,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经常刺激足三里,有防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功效,此穴治疗范围广,有通调百病的效果。休息时敲打或按摩此穴,可消除疲劳。




一天一粒更精神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