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院组织学者赴陇东、宁南地区开展史地考察
春
文研新事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甘肃陇东地区及宁夏南部地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这里又成为连接鄂尔多斯高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过渡地带,从秦汉到唐、宋、明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之间的战与和,在这一带交替上演,所以沿线的城址、堡寨十分密集。而流经该地区的泾河、蒲河、茹河、马莲河所冲积出的河谷地带,也成为连接关内与塞外的军事、通商的要道,是丝绸之路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地探查这一地区的山川地形、边塞城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称“文研院”)组织历史学、历史地理、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于2019年6月19日-25日,对上述地区进行综合考察。这也是继2017年居延遗址考察、2019年内蒙古长城沿线考察后,文研院组织策划的又一次西北考察。
考察团一行13人,包括文研院院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文研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鲁西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未,文研院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孟龙,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付马,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于志霖,摄影师任超,文研院院长助理韩笑、行政助理王瑞担任考察领队。
6月19日中午,考察团从南苑机场搭乘飞机前往庆阳市西峰机场,与先期抵达的鲁西奇教授会合,并在庆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庆阳市博物馆。考察团一行首先参观了庆阳文物历史展厅,该展厅全面展示了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部,西北与宁夏接壤,是周人建立基业之地。西周早期至晚期的墓葬在庆阳地区均有所发现,表明了该地区与周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庆阳市博物馆讲解员为考察团一行介绍馆藏文物
在庆阳市博物馆短暂停留后,考察团一行旋即驱车前往庆城县博物馆。庆城县位于今庆阳市西峰区东北方向约60公里处,是庆州古城所在地,据《括地志》载,“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为义渠戎之地,周不窋、公刘居之”,属古北豳之地。该县博物馆位于中轴主路北大街与东大街交汇处东北角普照寺东侧,是一座以展现庆城县历史沿革为主题的博物馆。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出土的陶俑、墓志、货币等文物是庆城县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对于研究唐代西北地区的胡人汉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界所重视。
6月20日,考察团一行从庆城县出发,首先考察了庆城县南街鹅池洞。随后,沿环江谷地西北行,沿途考察马岭镇、曲子镇刘旗古城,中午抵达环县。令人意外的收获是,考察团在曲子镇遇到了由环县一名历史老师收藏的一块汉北地郡瓦当。李零老师当场对该瓦当铭文作出释读。马孟龙老师表示,该瓦当对于研究汉代政区及北地郡汉戎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午饭后考察团一行在参观完环县博物馆后,继续沿环江西北行,考察乌仑寨、肃远故城、洪德城址等多处不同时期的城址堡寨。返回途中,考察团在木钵镇考察了木钵城址(《环县志》记为“木波城”)。北宋初期,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与西夏长期对峙,修筑了大量堡寨抵御西夏入侵。考察路线沿途城址堡寨毁损严重,不易察寻,在庆阳市博物馆赵志强书记的热心导引下,辅助以航拍手段,考察团专家学者得以一窥古城遗迹的全貌。
乌仑寨城址航拍(任超摄)
随后,考察团又参观了回程途中的庆城县三十里铺教堂。上世纪20年代,对中国地质学、古生物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桑志华曾在此供职。当晚,考察团一行在夜色中赶回庆阳市。
6月21日,考察团兵分两路,李零教授、王睿研究员和摄影师任超一行沿宁县、正宁方向,主要考察秦要册湫祭祀遗址,并参观沿途博物馆。考察团其他人员则从庆阳市出发,首先考察了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蒲、茹两水交汇处东岸的北石窟寺。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直至宋、清仍有新窟开凿增修,时间跨度逾千年。在165号石窟前,韦正教授就该窟的整体结构、塑像风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佛教思想进行了专业解读。韦正教授表示,北石窟寺杂糅的塑像风格显示出了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民间信仰的影响。
随后,考察团在当地文物工作者的带领下,考察了北石窟寺南侧的丝绸之路古道遗址。该遗址隐蔽于山麓处的草木之间,保存完好,有一排凹槽和两排凹槽两种形态,均依稀可见。午后,考察团一行驱车经镇原、泾川抵达平凉,沿途冒雨参观了镇原县博物馆、泾川县博物馆、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当晚,李零教授一行与考察团在平凉会合。
北石窟寺南侧丝绸之路古道
6月22日,考察团从平凉出发,驱车翻越六盘山,经泾源进入隆德县境内,沿途在雨中眺望了秦回中宫遗址。随后行至隆德陈田玉村,虽雨过天晴,但村路仍泥泞难行,车辆无法抵至山前。考察团一行人下车,徒步登上远处高地,望见好水川前一片开阔之地,宋史上有名的好水川之战即发生于此。宋康定二年,李元昊举西夏十万之众南下,大破宋军。宋代的军事实力长期为人所诟病,但邓小南教授强调,虽然西夏在前期战役中以积极的姿态南下攻宋,然而从长远来看,北宋的西北边防并不失败,而是有效地抵挡了西夏人的入侵。其后,考察团又在西吉县境内考察了火家集村的羊牧隆城址和偏城村的怀远寨城址,这些城址均与宋和西夏之间的战事相关。
6月23日,考察团从固原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到今东海子水库,即秦时与黄河、长江、西汉水并称的四大名川之一的“朝那湫”。朝那湫遗址由海子和凉马台两部分组成,海子四面环山,山壁上河水侵蚀的痕迹依稀可见。据当地文物工作者介绍,湫渊面积已急剧缩小,远非昔日的规模。据《甘肃通志》,秦惠文王伐楚,曾献《诅楚文》于朝那湫神。马孟龙副教授指出,秦人对朝那湫的祭祀很可能继承自被征服的戎人,而朝那湫在秦人祭祀体系中的规格之高则与朝那湫在戎人信仰中的地位有关。
考察团一行在朝那湫(东海子水库)合影
离开朝那湫,考察团一行驱车东行,进入彭阳县境内,沿途考察了古城镇朝那古城遗址。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镇发现了一尊西汉初年的铜鼎,铭文有“朝那容二斗一升”字样,因而断定古城镇即秦汉朝那县的所在地。离开古城镇,考察团一行前往彭阳,参观彭阳博物馆。
随后,考察团一行考察了彭阳县境内的秦昭襄王长城遗址。秦长城的修筑稳固了秦后方的边防安全,为秦向东挺进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李孝聪教授表示,修筑长城虽然首要考虑的是其军事上的作用,但也非尽然。长城实际上是一条政治界限,它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抵御外寇的作用,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它也起着控制长城内外的人口流动和贸易交往的功能。考察团随后参观了张沟圈长城遗址,它是一段南向走势,又呈直角向东延伸的长城遗址。彭曦在《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一书中提及此地,认为是“接茬”,但当地文物工作者称在此地发现了泉水,因而推测此拐角可能为争夺水源而修建。返程途中,考察团在彭阳县城短暂停留,考察了彭阳古城的一段沿山体修筑的城墙。
彭阳县境内秦昭襄王长城遗址
6月24日,考察团从固原出发北向行驶,首先考察了位于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黄铎堡村的须弥山石窟,依次参观了相国寺、桃花洞、圆光寺和大佛楼等多处石窟。须弥山石窟下的河谷,据称即为著名的石门关古道。
午饭后考察平夏古城。据《宋史·章楶传》记载:“(楶)阴具板筑守战之备,帅四路师出葫芦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寨”。现平夏古城为三座城址的叠合。内城为清代修筑的黄铎堡,外城为宋大观二年扩建的怀德军,夹在其间的即为宋绍圣四年由章楶修筑的平夏城。黄铎堡位于平夏城东南角,与平夏城公用东、南城墙的一段。平夏城在北宋西北边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有效地扼制了西夏军的南下。
平夏古城航拍图(任超摄)
考察团一行走在平夏古城城墙上(任超摄)
在返回固原的途中,还考察了同为章楶所筑的灵平寨。在固原附近的中河村,考察团一行考察了大营城址,该城为明代甘州牧群千户所驻地,为肃府牧马之地,有极为罕见的两条护城河,同样也是本次考察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城址。
6月25日,考察的最后一天,考察团一行在宁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罗丰的陪同下,参观了固原农耕博物馆和固原市博物馆。中午,考察团一行搭乘飞机返京,考察圆满结束。
本次考察所经之庆、渭、原地区在中原王朝地理疆域的历史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邓小南教授强调,考察的目的在于回到历史现场,激活阅读文献时的一些想法和思考。考察团专家学者戏称,考察是一种“走会”的方式。沿途车上,各位专家学者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热烈讨论。王睿研究员更是利用考察间隙,对李零先生进行了学术访谈。“走会”、即兴的讨论和学术访谈极大地丰富了此次陇东、宁南考察之行。文研院也将组织相关学者,对本次考察沿途所见、所感做认真细致的总结,详细的考察日志也将随后发布。
责任编辑:石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