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 |【学者讲坛】葛兆光:北大·1980年代,与我们这代学人

文研院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1-01-26

文研三周年系列活动


学者讲坛

北大·1980年代,与我们这代学人




1978年的春风里,已离开三尺书桌十二载的葛兆光终于等到求知的曙光,从贵州的家乡来到北京求学,度过了六年半的燕园时光。时至今日,他已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学系特聘资深教授。回忆起这段日子,葛兆光教授将其视作一条漫长的时光隧道:懵懵懂懂地进入,踏踏实实地行进,“直到离开北大的时候,我才确信我会成为一个学者”。禅宗、道教、古代诗文、中国文化,他以深邃的学术创见不断开辟出思想史研究的新天地,而其研究脉络,均走在北大学习的延长线上……


 北大古典文献专业1977级毕业合影 


在他看来,1980年代的北大学人同时传承着三个传统:一为理想主义传统,在大转型的时代里高举改变中国的火炬,秉承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关怀;二为五四以来绵续的启蒙传统,在经典中求得新知,体会前辈启蒙思潮中的激烈锋芒与“理性的温和”;三为北大坚实的学术传统,在严格的学术训练中,在“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的氛围中进行自我探索。葛兆光教授嘱咐青年学人,需做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将专业的、学院的、严格的研究与社会关怀连在一起,将坚实的史料与宏大的视野结合,“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


“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学者讲坛”是文研院推出的特色系列活动之一。这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学系葛兆光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白谦慎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吴志攀教授讲述他们与北大的缘分和故事。近期,文研院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学者讲述视频,敬请关注。


往期视频回顾

乐黛云:我的北大学缘




底图摄影:姚达兑

责任编辑:崔   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