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告|【文研论坛160】洞天福地:道教与山水艺术

“山水世界”系列活动之一

文研论坛160


洞天福地

道教与山水艺术



时 间:2022年5月5日(星期四)上午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受疫情防控影响,线下环节取消)

引言人:土屋昌明

    日本专修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教授

    王宗昱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与谈人:张广保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程乐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裘 梧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王冬亮

    中国美术学院 博士

主持人:姜守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Zoom:814 2893 2360(会议号)

内容提要

中国古人的神仙信仰与灵境观念起源甚早,至迟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盛行于世。道教自汉末兴起以来,继承了先民对于山居穴处的崇拜与信仰,更发扬了秦汉方士的仙境学说,坚持弃世脱俗的价值追求,不断强化山岳的神圣性,构建道教化的神圣空间体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洞天福地学说体系,直接催生了南朝山中道馆的出现,并对宫观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唐代,洞天福地观念得以系统化而建构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层级理论体系。洞天福地观念是道教神仙信仰与文人山水艺术理念的完美结合,彰显出“入山”与“出世”的价值追求,也是“内在”与“超越”的隐喻象征。


近年来,洞天福地观念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本工作坊旨在从道教文化与山水艺术的角度,探讨洞天福地观念的形成、演变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


引言人简介


土屋昌明

日本东京专修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东京国学院大学毕业,从事西安交通大学日语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家等。之后开始梁漱溟思想研究并关注中国思想研究。2008年为法国实践研究学院访问学者。2009年起受到日本国家科研资金的赞助,开始研究“洞天福地”,并做过多次洞天福地实地考察,并与朝鲜以及日本的山岳信仰进行比较研究。现为日本道教学会会长。发表文章刊登在《洞天福地研究》第1号至第10号。曾与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合编有Daoist Sacred Sites and Local Gods, 东京:东方书店,2016年。同时关注道教美术研究,参与过大阪市立美术馆等机关所主办的“道教之美术”展览会,翻译了北京大学李松教授《中国道教美术史第一卷》,东京:勉诚出版,2022年。


王宗昱

1954年出生。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21年退休。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和道教史。1995年跟随施舟人教授研究早期天师道。发表的论文有:《道教的六天说》、《登真隐诀》にみえる天师道(土屋昌明翻译)、《〈道教义枢〉研究》。编辑有《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儒礼经典选读》、《阴符经集成》。



线下已取消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ZOOM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汪珂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