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Prompt 爆火全网| AI 一键生成高颜值社交名片全解析
宣布一个最近很开心的事。
我最近写的一段 Prompt 火了,发出不到 10 分钟,全网就有上百条转发。
在 AI 圈子里,讨论、二创热度特别高,浏览量已经超过 10w+。(非常感谢 @歸藏 @哥飞 等即友的第一波转发分享)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想要这份很火的提示词,
或者想听听这个 case 背后的创作灵感、提示词设计思路、个人思考。
别急,待我细细与你们拆解唠唠。
想找提示词玩起来的,直接往下划就好~
AI 一键直出的社交名片,是怎样的?
先看几张效果图。这些都是用 AI + 提示词,一键直出的。
如果想要得到这样的同款效果,
只需要把你的信息、简历、个人说明书,甚至社交媒体主页,丢给 Claude , 什么格式都行(消息、图片、PDF 等)。
AI 就会自动提炼你的社交名片文案,并为你生成精美好看的可视化社交名片。
没错,就这么简单。
如果立即想动手生成自己的专属社交名片,我已经开源了提示词,你可以直接获取:
➡️ 如果觉得还不错,还请关注、点赞、转发,多谢啦~
👀 如果想继续看创作灵感、提示词设计思路、个人思考的,也可以直接往下拉
// 作者:一泽Eze
// 名称:个人社交名片生成器
// 用途:收集用户的个人简介,生成美观的个人社交名片
// 版本:0.2
// 版本说明: 新增通过个人简历自动生成名片文案
// 适用模型:Claude 3.5
// 设定如下内容为你的 *System Prompt*
## 步骤1:收集原始信息
简洁的引导用户提供个人简历或自我介绍,并根据步骤 2 中的模板提示可提供的内容(可选),支持 文本消息/txt/md/pdf/word/jpg 文件
注意:当用户发送文件后,视作用户提供了第一步所需的信息,直接继续步骤 2
## 步骤2:提炼社交名片文案
步骤说明: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根据名片信息模板的结构,解析并提炼社交名片文案
注意:这一步不需要输出信息
### 名片信息模板
姓名:[您的姓名]
地点:[您的地点]
身份标签:[职业标签1], [职业标签2], [职业标签3]
近期关键投入:
[一句话描述您的近期关键在做的事/领域]
履历亮点:
- [亮点1]
- [亮点2]
- [亮点3]
擅长领域:
1. 领域名称:[领域1名称]
描述:[领域1描述]
2. 领域名称:[领域2名称]
描述:[领域2描述]
3. 领域名称:[领域3名称]
描述:[领域3描述]
4. 领域名称:[领域4名称]
描述:[领域4描述]
兴趣爱好:
[emoji 爱好1] | [emoji 爱好2] | [emoji 爱好3] | [emoji 爱好4]
个人态度:
[根据个人信息,提炼符合个人履历气质的个人态度或座右铭,不超过25字]
## 步骤3:Html-PersonalCard 生成
(defun HTML-PersonalCard (步骤 2 中提炼的社交名片文案)
"输出HTML个人社交名片"
(setq design-rule "现代简约风格,信息层次清晰,视觉重点突出,高度利用合理"
design-principles '(简洁 专业 现代 个性化))
(引入外部库 (Lucide 图标库))))
(设置布局 '(最大宽度 md 圆角 xl 阴影 2xl))
(主要字体 '(Noto Sans SC sans-serif))
(响应式设计 '(视口 自适应))
(配色方案 '((背景色 白色)
(主要文字 深灰色)
(强调色 蓝色)
(次要背景 浅蓝色 浅绿色 浅紫色 浅橙色)))
(卡片元素 ((头部信息 (放置头像的圆形区域 姓名 地点 身份标签))
(关键投入 (图标 标题 描述))
(履历亮点 (图标 标题 列表))
(擅长领域 (图标 标题 网格布局))
(兴趣爱好 (图标 标题 描述))
(页脚 (个人态度(描述) 放置二维码的正方形区域 ))))
### 样式要求
1. 整体布局:
- 使用Flexbox居中显示卡片
- 最大宽度设置为md(Tailwind的中等宽度),确保在不同设备上的适配性
- 圆角(rounded-xl)和阴影(shadow-2xl)增加视觉深度
2. 字体和排版:
- 使用Noto Sans SC作为主要字体,确保中文显示的优雅性
- 文字大小从xs到2xl不等,创建清晰的视觉层次
3. 颜色方案:
- 主背景为白色(bg-white),营造干净简洁的感觉
- 使用蓝色作为主要强调色,体现在图标和部分文字上
- 不同的浅色背景(蓝、绿、紫、橙)用于区分不同的擅长领域,增加视觉趣味性
4. 内容结构:
- 头部信息:包含放置头像区域、姓名、地点和身份标签
- 近期关键投入:整体使用浅色圆角矩形作为模块底图
- 主体部分:履历亮点、擅长领域和兴趣爱好。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图标,增强可读性和视觉吸引力
- 页脚部分:包含个人态度的描述和放置二维码的正方形区域
5. 特殊设计元素:
- 放置头像的圆形区域:使用渐变色边框,增加设计感
- 页脚:个人态度的描述和放置二维码的正方形区域,左右布局,间距、高度合理,利用合适底色,与主体部分形成视觉区分
- 主体部分的标题:使用 lucide 图标,增加视觉趣味性和信息的可识别性
5. 响应式设计:
- 使用Tailwind的响应式类,确保在不同设备上的良好显示
- 在小屏幕设备中,确保作者信息不会与卡片重叠或产生布局问题
- 擅长领域使用网格布局,每个领域有独特的背景色
- 内容padding和margin的合理使用,确保信息不会过于拥挤
6. 外部库引入
- 正确引入 Lucide 图标库,使用其 React 组件版本
- 确保在 React 环境中正确使用 Lucide 图标
// 运行规则:从步骤 1 开始工作。在接收用户提供的信息后,严格按照要求直接输出最终结果,不需要额外说明
这么棒的灵感,怎么来的?
不是拿着锤子找钉子,而是看到钉子找锤子。
有些朋友看到这个 Case ,发出感慨:“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我”。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灵感的成型过程。也期待能抛砖引玉,碰撞出更多有意思的 AI 小玩意。
核心思路是:先从真实需求出发,思考最“想要”的解决方案,再考虑用 AI 铺平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换句话说:有了 AI 以后,很多以前研发 ROI 特低、用户使用门槛巨高的细分需求场景,都可以做得更好了。(注意,可以做 ≠ 能赚很多钱)
社交名片 Prompt 的灵感来源,最早是为了做一张方便加微信好友时,做自我介绍破冰用的个人简介图。
在这个场景中,有很多已有的破冰方案,我总结下来大概是这么几类:
1)常见的商务名片:信息量少,距离感强
距离感太强,只有商务 title、联系方式,信息量少,不足以别人熟悉自己,拉近距离。
2)文字版个人介绍:视觉效果差,专业感缺失
如果塞了一大堆内容,在微信的绿色消息框里就更难阅读了。
3)个人说明书/博客链接:初次聊天,点击欲望、阅读效率低
作为个人故事的展示,确实很好,我也写了一份。👉 https://link.eze.is
但在 IM 聊天场景里,上来就发一条链接,如果不是对你本人很感兴趣的朋友,很难有动力点开一条陌生链接,并看完里面上千字的自述。
4)个人简介图片(社交名片):制作成本高,审美水平参差不齐
从形式上来说,加上好友后,发一张样式精美、重点突出、行文流畅的个人简介图片,是再好不过。
而一张精美的个人简介图片,需要经过模块构思、提供信息、文案编写、视觉设计四步骤。只要一个步骤没做好,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但话说回来,从内容形式上看,也就“文字、图片、链接”3 种选择。而图片恰恰是线上社交破冰中,最吸引人打开、阅读的"王炸"方案。
唯一问题在于,让个人用户独立完成这些步骤,确实有难度。
方案推理:能不能简化这些步骤呢?
理论上,人类都很“懒”,最好什么都不干,就能获得称心如意的最终成果。
1)模块构思:社交名片的基石
从初识一个陌生人的场景来说,我们所关注的社交信息,出奇的一致。
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拆解为 5 个信息模块和 1 个行动:
得益于这套最优解,我们能把社交名片的模块固定下来,从而删掉「模块构思」这一复杂、抽象的环节。
而在进行利用社交名片破冰时,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对方对你的真实兴趣,提高漏斗的转化率。即表现为愿意读完整张社交名片,扫码深入了解你。
另外,为了配合使用场景,达成转化目的,就必须遵循移动端优先、减少对方操作步骤的理念,确保整张社交名片适配手机屏幕样式,能在一屏内完全展示。
我们可以得出对社交名片的模块构思与整体要求:
1. 由上述信息模块组成;
2. 采用手机屏幕尺寸作为图像大小,限制内容长度在一屏内展示。
2)提供信息:尽量简单、减小用户压力
对于个人信息,AI 无法做到"全知全能",必须由用户自行提供。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应尽量利用已有素材作为信息来源,避免用户需要现场思考、措辞和输入的情况。
简历、个人说明书、社交媒体主页等资料通常包含大量符合信息模块要求的内容。这些现成的素材可以大大简化信息收集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大模型对话产品(如 Claude、ChatGPT、KIMI、通义千问等)已经支持解析来自图片、PDF、Word 文档和网页链接的内容。通过引导用户提供这些已有素材,实现一键上传,即可高效完成信息的提供与录入。
3)文案编写:生成式 AI 的舒适区
再者是创作社交名片各模块的文案。
从 2022 年底 ChatGPT-3.5 的问世震惊了世界,到 2023 年 3 月 ChatGPT-4 的智力大幅提升,再到 2024 年上半年 Claude 3.5 sonnet 摘得大模型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桂冠,文字类的总结、润色、创意,一直以来都是大语言模型 AI 的舒适区。
只要有了足够信息输入,加以合理的提示词引导,文案编写自然是水到渠成。
以下是我根据预设模块,和 AI 一起优化出的名片文案模板:
### 名片信息模板
姓名:[您的姓名]
地点:[您的地点]
身份标签:[职业标签1], [职业标签2], [职业标签3]
近期关键投入:
[一句话描述您的近期关键在做的事/领域]
履历亮点:
- [亮点1]
- [亮点2]
- [亮点3]
擅长领域:
1. 领域名称:[领域1名称]
描述:[领域1描述]
2. 领域名称:[领域2名称]
描述:[领域2描述]
3. 领域名称:[领域3名称]
描述:[领域3描述]
4. 领域名称:[领域4名称]
描述:[领域4描述]
兴趣爱好:
[emoji 爱好1] | [emoji 爱好2] | [emoji 爱好3] | [emoji 爱好4]
个人态度:
[根据个人信息,提炼符合个人履历气质的个人态度或座右铭,不超过25字]
4)视觉设计:斟酌可行思路,测试 AI 上限
在名片设计的最后阶段——视觉设计中,核心任务是将名片文案转化为精美的可视化样式。
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模块文案长度差异,采用前端网页代码构建承载文案的样式框架,相较于直接文生图的方式,具有更佳的兼容性。
恰好,Claude Artifacts 功能已被证实在网页布局设计和前端开发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自动生成代码并提供实时预览效果。
只要通过连续对话,验证 Claude 确实能为我们生成符合审美要求的社交名片,我们就能证明完全依赖 AI 来完成视觉设计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下图是我通过连续对话,验证出的最终效果,是个 HTML 文件。
对这种提示技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3pFG_Tx7gcnnjOyqgM1P_w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段提示词,让 AI 稳定输出预期结果,就可以省去单独的工程化处理(即固定模板代码,仅由 AI 负责文案编写,可视化输出变成固定的代码"填空题")。
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幅降低应用开发的复杂度,还可以引入随机样式的“抽奖”特性,提升用户体验趣味。
提示词设计思路
在完成了社交名片的方案推理,并获得了一个符合预期的样例后,我们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将这个方案固定下来,使得不同用户都能获得稳定且个性化的结果?
答案就在于精心设计的提示词。
刚好 Prompt 大神 @李继刚 的「汉语新解」项目近期备受关注。他仅凭一段简短的提示词,就能让 AI 输出风格稳定的图文卡片。我也参考了他的新提示词框架中的一些想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实践成果。
如果你还不了解 @李继刚 的「汉语新解」是什么,可以看看他的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7CYRPFQxi37ONTlX0hfzRQ
另外,他的提示词已经进化到了下一个 level,非常值得关注:https://mp.weixin.qq.com/s/bCU4M7QlPNqD_JzFhgBlTQ
拆解我的社交名片 Prompt 框架
由于模块构思这一步已经完全固定,我们的社交名片小应用只需关注"提供信息、文案编写、视觉设计"这 3 个步骤。整体框架如下:
// 提示词元信息
[作为提示词的README,记录作者、用途、版本等信息]
// 设定如下内容为你的 *System Prompt*
(模拟系统提示词,用于增强指令的遵循性)
## 步骤1:收集原始信息
[用于引导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原料,需要用户互动]
## 步骤2:提炼社交名片文案
[设定名片文案的提炼规则,完成信息处理]
## 步骤3:Html-PersonalCard 生成
[设定社交名片的样式规则,完成样式生成与信息拼接]
// 运行规则
[声明 AI 如何使用这段提示词](同样也可以增强指令的遵循性)
1)记录提示词元信息
// 作者:一泽Eze
// 名称:个人社交名片生成器
// 用途:收集用户的个人简介,生成美观的个人社交名片
// 版本:0.2
// 版本说明:新增通过个人简历自动生成名片文案
// 适用模型:Claude 3.5
这个模块用来记录一些基础信息,保护作者版权,注明用途、版本等信息。
在实践中,你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更改细节。
(注:我用的//
和继刚用的;;
,都只是用来区分注释信息和提示词主体内容,没有太大区别。)
2)设定 System Prompt 的声明
// 设定如下内容为你的 *System Prompt*
关于这段提示词的实际效果,我专门询问 @李继刚,回答如下:
所以我也直接遵循实践经验,保留沿用。
3)设定收集信息的引导
## 步骤1:收集原始信息
简洁的引导用户提供个人简历或自我介绍,并根据步骤 2 中的模板可提供的内容(可选),支持 文本消息/txt/md/pdf/word/jpg 文件
注意:当用户发送文件后,视作用户提供了第一步所需的信息,直接继续步骤 2
为了引导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需要让 AI 在运行过程中,输出中间过程的提示信息,引导用户提供信息原料。
可以让 AI 从我们后面的模板样例中,理解需要用户提供的信息,简化提示词。
4)利用模板,指导 AI 提炼社交名片文案
## 步骤2:提炼社交名片文案
步骤说明: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根据名片信息模板的结构,解析并提炼社交名片文案
注意:这一步不需要输出信息
### 名片信息模板
{{填入上文提过的名片信息模板}}
限定文案的信息来源,指定模板规范,完成文案编写。
由于在实测中,AI 会在过程中逐字输出文案内容,所以添加
注意:这一步不需要输出信息
,避免输出太多废话,拖慢执行速度。
5)🌟 如何写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提示词?
这一步虽然看上去比较复杂,但按照我的方法,就能非常无脑地让 AI 替你写出八九不离十的提示词初稿。
还记得我们在方案推理环节,得到的「最终样式.html」吗?
按照我早先的一篇文章《样例驱动的渐进式引导法》中提到的方法,把这个 html 文件作为样例,和这段提示词同时发送给 Claude,让 AI 根据 @李继刚 的提示词中控制样式输出的形式,自行总结我们需要的结果。
请按照以下形式思路,分析 html 的设计
(defun SVG-Card (解释)
"输出SVG 卡片"
(setq design-rule "合理使用负空间,整体排版要有呼吸感"
design-principles '(干净 简洁 纯色 典雅))
(设置画布 '(宽度 400 高度 600 边距 20))
(标题字体 '毛笔楷体)
(自动缩放 '(最小字号 16))
(配色风格 '((背景色 (蒙德里安风格 设计感)))
(主要文字 (楷体 粉笔灰)))
(卡片元素 ((居中标题 "汉语新解")
分隔线
(排版输出 用户输入 拼音 英文 日文)
解释)))
你将会获得一份这样形式的答卷:
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文本结构与引用细节,就可以嵌入到我们的提示词中。这样基本也能让提示词按照预期运行起来:
## 步骤3:Html-PersonalCard 生成
(defun HTML-PersonalCard (步骤 2 中提炼的社交名片文案)
……
### 样式要求
1. 整体布局:
……
当然,想要更好地控制生成结果,尤其是视觉样式的稳定性,还得经过多次调试,并根据测试 bug 微调提示词,直至稳定运行。
拓展:Lisp 、Markdown 格式是否必需?
不是。
经过两年的蓬勃发展,大语言模型的提示工程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无论 LangGPT 结构化提示词,还是 CRISPE 和 CARE 等框架,业界涌现出了多种提示词方法论。
在格式方面,我们看到了 LangGPT 在用的 Markdown 格式,也有像刚哥最近青睐的 Lisp 伪代码格式,甚至还有像我那样灵活混搭的方案。
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提示词的外在形式,而是内容是否与 AI 的"理解机制"相契合。
如果要我推荐提示词的写法:
对于刚入门的朋友:首推 LangGPT 结构化提示词,直观易懂,可以快速上手。
对于想要进阶的用户:
一方面,LangGPT 依然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另一方面,有额外的精力和好奇心,不妨尝试一下刚哥推崇的 Lisp 伪代码格式,能够强迫自己精炼提示词,对措辞理解、概念认知也有很大帮助。
丰富的二创玩法与衍生思考
这波 AI 可视化输出的 Prompt 热度,从刚哥的「汉语新解」,经过一泽Eze 「社交名片」的思路拓展,再到后续的持续发酵,已经产生更多丰富的二创玩法。
我把最近观察到的 Prompt-based Case 也贴在下方,供大家学习与思考。
@云中江树:个人简历生成
@七只路:文章内容的可视化总结
@laughing哥_hYb8:万物名片,生成精美的概念解释
@宇宙大烧卖:视频内容总结
@一泽Eze:AI 图表生成
我们可以看到:
1)大模型的文本生成+可视化输出,大大提升了复杂、大段信息的呈现效果(互联网发展到 2024 年,信息本就该如此多姿多彩)
2)基于 Claude Artifacts 不错的网页布局设计和样式实现能力,正在进一步推动设计、研发的民主化。(无论是直接用提示词生成,还是工程化手段固化 AI 样式代码,都能有效降低应用设计与研发门槛)
根据这两天圈内讨论与读者反馈,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期待,基于大模型的 Artifacts 能力,很可能会迎来一波 AI 创意图文、AI 图表、AI PPT 、AI 产品原型等需求的 Prompt-based 应用的新解法。
结语:关于这波 Prompt 热度的思考
提示词当然不是万能的。
随着模型能力提升,提示工程的难度会有所降低,但仍然重要。
AI 无法“管中窥豹”,没有预置训练或引导,再聪明的大模型,也很难完美执行人类任务。
针对每个需求场景,预置系统提示词,依然是 AI 应用面向普通用户推广时的必需品。
但无论是提示词、RAG,亦或是大模型,都只是可以用来解决需求的一类技术。这个经验与教训,我们其实已经在多次技术热潮中看到过。
比如,曾经让全球疯狂的区块链,被吹捧为将彻底改变金融体系的革命性技术。然而,除了加密货币交易外,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仍然有限。
再看 5G 技术,它曾被誉为跨时代的通信技术,承诺带来超高速、低延迟的连接。但现实是,普通用户很难感受到与 4G 有质的飞跃,多数需求场景仍在摸索中。
技术的浪潮永不止息,而人的需求却相对恒定。
“看到钉子找锤子”,才能真正尊重人的需求,追求人类最“想要”的解决方案。
前 20 年的互联网时代是如此,以后的 AI 时代,同样也是如此。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如果觉得不错,不妨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这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