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影响了小菜贩的生计?
作者 | 万德乾出品 | 36氪-未来消费(微信ID:lslb168)
几天之前,一篇标题大概为《互联网巨头正在用资本夺走无数菜贩的生计》的自媒体稿子,传播较广,刺激了一部分人的共鸣感,刷了不少存在感。
但是,非常遗憾。此文无论从写作水平、观点推理、案例证据引用、结论指向,都是一篇非常糟糕,甚至非常恶劣的一篇稿子。唯一庆幸的是,今天这个微信公众号转载频繁的舆论环境,除了除了个别知名媒体转载,其他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没有理睬此文。
由此说明,整个互联网舆论环境,依然存在一个各种观点、信息在自由碰撞下可以良性矫正的正能量机制。
我们这里需要就此文一些事实而非的观点和证据,予以一一驳斥。
此文开头就说自己最近在互联网社区团购平台买菜拿到补贴,收获便宜,并且一一点名了兴盛优选、十荟团、美团、滴滴、拼多多、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然后话锋一转,说作者的夫人赶紧提醒他,还是去周边卖菜小商贩那里买。小商贩不容易,起早贪黑讨生活。顺便举例了一个极端案例,即武汉一个菜市场对卖菜者的年龄规定。
此文一环套一环,开始奔放的继续推理。接着说社会要多样化,大资本卖菜就是与小民争利,大资本不能这么干。而互联网巨头作为大资本代表,是在市场红利挖掘殆尽,没有什么增长,才不得不屈尊做起卖菜,这种在作者看来很低端的生意。作者一个劲的把卖菜形容为低端生意,就是为了一个劲强调,互联网巨头不应该和小民才做的低端生意抢饭吃。
作者继续一环套一环,开始把代表先进技术的互联网公司,应该要创造可以养活人民,维护人的生存权、构建和谐社会,这些宏大社会目标挂钩了。
作者还不满足,直接放出大招:说当前社会福利制度不能让人过上尊严生活,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要和民生相协调。当然,社会福利尊严,还不能满足作者的目的,此人用词越来浮夸到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开始出现“互联网巨头,应该干点有利于人类发展和未来的大事。”
好家伙,小民、社会和谐、社会福利、尊严、科技进步、都承载不动此人的内心,必须搬上“人类”这种仅次于宇宙的宏大词语来说事了。
对了,稿子通篇没有任何客观真实数据引用,没有具体案例论证,没有走访调查。甚至,此人写的全文里,都没有一个字,来自他心痛怜悯的小商贩。但凡此人勤快点,走出门去跟他心痛怜悯的小商贩——就像他夫人提醒他家附近就有卖菜小商贩,他怎么不迈开腿,去跟人家聊两句,听听人家卖菜的人怎么说,然后再写进稿子里呢?
这个稿子甚至会给人这种感觉,我们的汉语词汇量的发展,已然跟不上作者内心的膨胀。大家平时说话的语言,真的没法满足此人的表达欲望。
买菜吃饭嘛!整那么多和谐、社会、尊严、人类的厉害词,有什么意义呢?极力描绘卖菜群体有多可怜?互联网公司有多可恶?还是直接亮出武器要挑拨社会阶级矛盾?
没那个必要吧!这里,提炼此文几个严重BUG,给予一些符合客观真实情况的信息:
1、没有今年社区团购火爆之前,其实互联网公司早就卖菜了,早就通过一轮轮测试验证生鲜电商化的可能性。非常诡异的是,根据首都经贸大学陈立平教授的研究,其实生鲜电商打的最猛的一线城市,这几年生鲜购买量整体还稍微下降了。难道,互联网巨头来卖菜,没有抢小商贩的生意,反而把卖菜这事搞砸了?答案显然不是。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蔬菜生鲜消耗量,一直都在稳中增长。而且越来越向品质、营养的中高端生鲜靠拢。陈立平教授自己也明确表示,一线城市生鲜购买下降,纯属家庭外出就餐率提高了。说白了,每个人都没少吃饭,就是吃饭方式有点从卖菜做饭向外出下馆子转移了。
2、中国城市居民的卖菜者总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从业者群体本身的进进出出,一直都很频繁。而且传统农贸市场的来客数,这几年倒是有略微下降。不过,全社会生鲜流通的主要渠道,依然是农贸市场,占比达到72%左右。30年前连锁超市就想干倒菜市场,没成功,至今占比也就22%左右。至于互联网卖菜,不好意思,发展接近10年了的至今市场占比,大家看了甚至有点同情可怜互联网公司。
3、中国城市卖菜者从业者众多,主要原因来自90年代,国内城市居民买菜其实非常困难。各地政府多年来是花了大力气,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通道”政策,竭力才构建起这么发达的菜市场买菜渠道。大家应该听过一个很久的民生工程“菜篮子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买菜难的问题。而同一时期,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自主择业的流通高峰期。那种不想给人打工,又没有太多技术门槛,同时不用风吹雨淋的有尊严自主择业——卖菜,就是最好选择之一。这种给很多基层劳动力带来自主择业谋生,不用看老板脸色,自己给自己打通的谋生之道,怎么在作者哪里,成了没有尊严,甚至卑微的生计了呢?说到影响,这几年国内一二线城市对菜市场的搬迁、升级改造,对于小商贩卖菜的就业场地,倒是影响更为直接。而且,这是写进各地规划方案里的不可逆进程。因为所有方面,都为了一个目的,怎么让居民买菜更方便,让农民在终端卖菜那里得到更多收益,让社会生鲜流通更为高效。这是这几年供给侧改革,也触及到的领域。
4、至于起早贪黑,这年头“打工人”的自嘲人人都会,坐办公室的白领过着996日子,未必有卖菜者轻松。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这么多年来也没少关注这些城市漂泊一族的生存状况。大家都是打工人,里面不少也是所谓互联网巨头里面上班的人。难道白领的辛苦是矫情,卖菜的辛苦是卑微?作者那种习惯性把一定要动手干活的人,描绘成卑微的底层人口吻,实在不妥。大家能不能好好聊天,带点阳光自信的心态聊天?而且说不定人家卖菜的,并不想被说的这么卑微可怜。
5、至于说到当前社会福利不能带给大家有尊严的生活,这话让人感到悲哀。咱们中国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来都是享有勤劳勇敢的民族美誉,从来都是提倡凭借自己双手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要指望社会福利?这年头一个人靠父母啃老、靠媳妇吃软饭,都被身边人唾弃鄙视,怎么到了这个作者哪里,就堂而皇之要靠社会福利呢?社会福利从哪里来?政府用税收白给?有钱的企业无偿捐赠?凭自己本事有尊严的挣钱吃饭不香吗?靠别人靠社会,才是卑微没有尊严吧!
6、至于说到已经有大量人的失业,这话更匪夷所思。说到失业,我们国家是有权威数据公布的,这个作者通篇没有一个数据,就张口说大量失业,这话怕是跟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唱反调哦!事实上,每年两会都有失业率公布,今年公布的是6%,一直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我们国家失业率可控,尤其是城市失业率可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就业自由的程度,很好的通过灵活就业转移社会就业压力。可以说,中国失业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互联网经济是做了贡献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是可以随时去送外卖嘛!
7、别的产业利用高科技有所垄断可能还可以商榷,唯独买菜这种完全依靠线下长链路、重人力履约的业务,还真是高度协调民生的产业。买菜业务一旦互联网产业化,其实一样需要大量就业人口。这是蔬菜这种商品流通,天然的作业要求。现在,大量互联网平台的买菜业务部门,在北京招聘大量不充分就业的中年女性,大搞社区推广。中年女性,因为年龄和体力的原因,一直都是就业不足的群体。互联网买菜来了,其实释放了大量基层人员获得报酬的机会和权利。
8、大量事实表明,小民,反而一直都是大资本开创新赛道的直接或间接获利者。大资本挤压小个体的生机的事情有没有?有的,这点韩国树立了很坏的榜样。但是,巧合的是,韩国那些财团,都不是依靠互联网,改变社会消费和流通,以及居民购买便利,并且释放大量就业机会的财团。这点,中国互联网经济,对于小微群体做生意,小个体做物流,小老百姓随便上网购物,还真是带来全方便的进步和普惠。
9、作者最后行文放出超级大招:“社会变化太快,小民感觉被抛弃”。唉!10年前高铁刚出来时,一堆人也是这么喊。现在呢?高铁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是中国国家出口的科技象征,是带来社会流动便捷的工具,是很多人出行的“真香”工具。
做事要摆事实讲道理,说理要充分论证小心求证。一个劲说劳动者卑微,说大资本抢饭,不仅不尊重客观事实,也不利于真正构建我们为之珍惜的和谐共处的良好社会环境。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零售老板内参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