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网:精准扶贫是扶基层还是苦基层?

2017-11-30 贵州改革



最近有篇《贫困户不当了》的微型小说在朋友圈传播。小说讲述了某贫困户因不忍心“第一书记”花大量精力应付扶贫检查,而毅然决定不当贫困户的故事。“明白卡变成明白书”“这几天签的字比一辈子写的还多”“贫困户不能当了,一是咱不能害人,二是我还省得受罪”……

情节虽有夸张,却反映出不少地方材料类工作的繁重程度,值得重视。帮扶干部疲于应付,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搞形式主义,部门重复检查。加强扶贫考核监督很有必要,但形式主义、重复检查必须遏制。基层干部是落实帮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如果都忙着填表、录数据,在具体工作上投入不足,必会影响脱贫攻坚大局。

扭转这种现象一方面需统筹各类检查和考核评估,合并同类项,有效压缩总量。另一方面应加强部门联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总之,要减少精准扶贫中的无用功,创造条件,引导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到稳定脱贫上,更加扎实、高效地推进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是扶基层还是苦基层?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精准扶贫变“精准报表”的现象,突兀不已。一些上级官员下到基层检查精准扶贫工作,要么问贫困户,你家的扶贫干部是谁、经常来你家不?要么就是看报表,看数据,就是不看贫困户的脱贫项目和贫困家庭的脱贫情况。还有一种情况,为抓好精准扶贫,在节假日搞突然袭击,不让基层干部休息,连法定节假日也没有了。

推进扶贫的实践中,通过表格来了解农村情况,实现数据化是必要的,只是,“报表化”工作是服务于扶贫行动的,是精准扶贫工程的组成部门,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些地方高层官员颠倒主次关系,不看发展看报表,不看项目看数字,把精准扶贫办成“精准报表”,弄得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天天拿着报表填,哪还有心思和时间去抓扶贫推进工作呢。

不得不提的是,基层忙碌的却是一张张密密匝匝布满数字的表格,表格里尽是杂糅的各类数据,工作人员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成了“无用功”。更有甚者,表格的项目众多、数据冗杂,出现许多重复、交错的工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收获的却是一堆价值并不大的杂乱材料。如此反复,精准扶贫,竟演绎成了“精准报表”专项行动。这难道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吗?

把精准扶贫搞成“精准报表”,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在作祟。上级官员过度的迷信“大数据”,各项工作的开展依赖表格、全凭数据,过于强调抽象化的数据而忽略实际工作的开展,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变数,缺乏完善的预案机制。各村各户的贫困情况千差万别,表格有其自身的极大的滞后性,无法全面的反映出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难以实现对症下药、统筹兼顾。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单靠表格上的数据,追求大数据化,很容易陷入只看“面子”不看“里子”的形式主义,精准了“面子”却模糊了“里子”。上级官员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只靠坐在办公室里设计报表坐镇指挥,这是一种严重的官僚主义。所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定要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一些可要可不要的报表要坚决废止,绝不能玩报表游戏。同时,要少检查,给出基层干部时间专心致志抓扶贫。

来源:人民网微信

微编:陈律全

“贵州改革”微信内容2017年第321期(总第349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