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改革案例|织金县“三篇文章”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2017-12-15 贵州改革

织金县属西南典型产煤大县,素有“西南煤海”之称,探明的优质无烟煤达129亿吨,占贵州总量的20%以上。近年来,织金县坚持“以煤兴县,以煤强县”的战略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做好生产销售、绿色发展、安全高效“三篇文章”,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一、“三模式”做好生产销售文章。以“保内需、拓市场、强联系、寻出路”为主线,提高煤炭企业的科技生产能力,出台相关政策,搭建煤炭交易平台,切实加大对内向外协调对接力度,有效破除煤炭销售壁垒,增加财税收入,着力提高煤炭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一是“智慧生产”模式。着力提高煤炭企业科技生产能力,积极推广煤田高精度勘探、石门揭煤、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无煤柱开采、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岩巷快速掘进等技术,强化煤炭资源科技化开采能力,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煤炭效益。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慧”生产经营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人员。目前,全县有17个煤矿配置20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7个煤矿配置7套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21个煤矿配置33套综掘设备,通过智能机械化改造提高单产单进,实现安全高效,降本增效。二是“APP管理”模式。通过组织召开织金县财税大数据管理平台“煤炭运输服务系统(APP)”运行培训会,由黑马公司负责人对全县煤矿企业、煤炭加工经营企业进行“煤炭运输服务系统(APP)”安装,并采取源头管控、途中监管和目的地GPS定位的管理模式,规范全县煤炭运输工作,高效实时监控和管理运输车辆,掌握煤炭(矸石)运输全过程情况,并对煤炭的销售数据、品种、运输途径等做到精准管理,使煤炭税费做到了应收尽收。同时,加强对各经销企业的进项和销项管理,加大煤炭税费稽查力度,保证进销平衡,最大限度堵住漏税漏洞,提高煤炭企业对财税的贡献能力。截至今年10月,共查处违章个人和企业81起,处罚金额约136万元,完成煤炭税费7791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8.88%。三是“统一营销”模式。制定出台《织金县煤炭市外销售奖励办法》《织金县关于鼓励银行对全县民营煤矿企业贷款进行奖励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6个推介小分队外出推介煤炭销售,多次组织职能部门及煤矿企业赴省内和重庆、广西、云南等用煤大户企业进行考察,通过发放煤炭推介手册、召开外销煤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煤炭推介。投资12亿元建立集生产、销售、信息一体化的煤炭交易中心,负责指导煤矿、煤炭经营企业组织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做到统一销售、统一市场、统一供应、统一结算、统一运输,推进大型煤炭销售信息化平台建设,最大限度拓宽煤炭销售市场,破除煤炭销售各自为政的局面,鼓励煤炭企业外销,加强银企合作,增加煤炭外销量,促进煤炭生产,破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截至今年10月,累计完成煤炭产量792万吨,销量887.4万吨,同比增长29.5%。

二、“三机制”做好绿色发展文章。坚持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推进“黑改绿”项目,加快推进煤层气、煤炭固体废弃物、矿井水以及矿山恢复治理的综合利用,实施矿山复绿工程,促进节能减排,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黑色能源绿色发展,高碳企业低碳运行。一是煤层气开发利用多元机制。制定《织金县关于进一步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以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坚持“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思路,建立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严格落实煤层气开发利用相关奖补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各方资本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推进重点项目、示范项目,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煤层气在瓦斯发电、城镇居民燃气、商业用气等方面的应用,形成煤层气多元化综合利用格局。截至目前,已引进省内外3家公司在我县从事煤层气开发利用,累计投资8450万元,共计施工煤层气地面钻井26口,平均单井日产气量1222 m³;完成瓦斯抽采量15844.93万m³,瓦斯利用量6748.465万m³,利用率为42.59%。二是煤炭产业节能减排机制。制定《织金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攻坚工作方案》《织金县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对煤炭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矿井水的处置力度和利用力度,提高煤炭固体废弃物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加强采煤区河流污染治理,减少煤炭固体废弃物和矿井水排放的污染,增加企业收入和地方税收。截至目前,煤矿矸石产量为96.8万吨,利用量为19.36万吨,矿井水产生量为900.75万m³,利用量为180.25 万m³。三是矿山环境保护利用机制。按照“谁开采、谁破坏、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强化煤矿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责任,制定出台《织金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归还方案》《织金县珠藏镇龙井煤矿矿山复绿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实施“织金县珠藏镇织河煤矿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探索出“搬迁住户+建设公路+排水渠+挡坝+老窑积水+抽排放+回填+配套设施+复绿”综合治理模式,把煤灾治理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整合生态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把714户3516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搬迁到城镇所在地,对26处废弃工业广场及煤矸石堆进行治理复垦,种植茶叶6000亩,植树造林6000亩。目前,全县缴纳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50719.59万元,在珠藏镇华山村煤矿采空区实施中药材种植一体化产业园建设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目前已种植经果林1000亩。

三、“三平台”做好安全高效文章。制定下发《织金县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瓦斯灾害治理,全面加强煤炭产业安全技术改造,搭建技术管理和政府监管平台,坚决淘汰落后产业,推进高效集约安全发展,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技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以煤矿瓦斯、水害、顶板等灾害治理和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为重点,进行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全面提升安全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同时,支持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工校等院校联合县内大型煤矿企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将煤矿监管人员和煤矿技术工人纳入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煤矿安全技能专项培训,培养一批业务强、技术精、素质高的煤矿安全管理队伍和煤矿安全技术工人,提高安监人员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对7个煤矿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引进煤矿专业技术人才 人,完成技术人员培训98人,监管人员培训96人。招聘安监驻矿人员185人。二是政府监管平台。制定下发《织金县煤矿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利用“贵州能源云”和“安全云”等大数据平台,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行业领域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推行县领导和技术人员挂钩包片制度,把全县煤矿所在区域分为5个片区,下设五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加强对煤电运行、电煤保障、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的实时调度和动态监管。截至目前,共检查煤矿282次,参与人次725人,查出隐患2015条。三是制度管理平台。制定下发《织金县煤矿关闭退出实施方案》,把全县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督办督查重要内容,提出关闭标准、倒排时间表、制定线路图,坚决淘汰落后产业,强化安全生产。成立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煤炭共轭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推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机制,建立规划一批、生产一批、新建一批、淘汰一批“四个一”煤矿产能持续机制,实行煤矿产能弹性生产、动态调节的生产制度。截至目前共关闭矿井29个,化解过剩产能432万吨/年,停建矿井22个,建设规模573万吨/年。

供稿:织金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情况交流》2017年第201期

微编:陈律全

“贵州改革”微信内容2017年第336期(总第364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