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日上午开幕:10项议程公布

贵州改革 2022-03-30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4日晚举行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议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2021年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三、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四、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六、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八、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九、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十、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4日举行,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张业遂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53名,目前已有2907名代表向大会报到。这次大会会期7天,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闭幕,共安排3次全体会议,大会议程有10项。
  张业遂说,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一样,本次大会会期将适当缩短,但将坚持既定会议议程,要素不减,中外记者采访全部采用网络、视频、书面等非现场方式。会议期间也将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有记者提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去年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出台的法律都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业遂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相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包括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修改动物防疫法等。

二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包括制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海警法,修改国防法,审议数据安全法草案。

三是为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法律保障。采取“决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四是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制定长江保护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

五是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直接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包括编撰民法典,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中国抗疫合作不为谋求地缘政治目标
  有记者提问,中国宣布将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中国是否想通过“疫苗外交”达到地缘政治的目的?
  张业遂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疫苗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目前已经进口或正在商谈进口中国疫苗的国家有40多个,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也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本次大会将审议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议事规则
  张业遂表示,本次大会将审议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议事规则,就是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更好适应形势的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从宪制层面对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责任
  根据议程安排,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张业遂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他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中国脱贫标准是综合性多维标准
  有记者提问,中国的扶贫标准是否不同于国际水平?张业遂说,中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指标,它既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也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据张业遂介绍,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国扶贫标准的过程中,参考了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贫困标准。2016年6月,有关部门还专门邀请世界银行、反贫困专家组进行深入研讨。
  张业遂表示,中国的扶贫标准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银行2015年确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水平。从时间上讲,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是2015年开始的,要早于世界银行2018年提出的新标准,所以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低脱贫标准的问题。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有记者提问,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张业遂表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要看这个国家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业遂表示,今年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查并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执行过程中,人大常委会还将审议规划纲要的中期评估报告,确保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跟过去一样重要。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矛盾。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加大制度型开放的力度,继续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谈中美关系: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张业遂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表示,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一贯主张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断供、脱钩损人害己,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两国在气候变化、抗疫、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广泛领域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加强对话、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贵州改革综合整理自新华社、观察者网、环球时报)



推荐荐阅读

    ●贵州代表团推选谌贻琴为团长 • 李炳军蓝绍敏李飞跃为副团长

    ●皮贵怀当选铜仁市人民政府市长

    ●夫妻合休产假?官方回复有戏!

来源:贵州改革综合整理

微编:石芳蓉“贵州改革”微信2021年第64期(总第1538期)

▌2021年3月5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