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发展高铁经济研究
【省委改革办按】 2020年,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调研工作,经专家组评选并报省委领导审定,共评出若干优秀调研成果,拟通过“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推送。今日推送荣获优秀奖的《贵安新区发展高铁经济研究》,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
贵安新区发展高铁经济研究
作为沪昆高铁的重要节点,贵安站2020年年底建成运营后,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将在促进贵安新区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紧密联系中逐步显现,对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实现两地要素集聚、产业变革、空间格局调整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贵安高铁经济发展要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合作、高效便捷”的理念,以舒适宜人的高铁经济圈为核心,以通达有序的交通体系为纽带,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绿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的生态环境为保障,加快推动东接西通、南融北进,加快推动产业合作、资源互惠,加快推动人才引进、文旅交融,着力打造一个核心、两个环境、三个高地、四个工程、三个新平台。
一、构建以高铁站为中心的核心经济发展圈
(一)高标准规划功能布局。围绕打造“贵阳贵安高铁经济试验区”,把贵安高铁片区建设作为高铁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审视高铁时代贵安在“一带一路”战略、黔中经济圈、中欧班列(渝新欧)、泛珠三角经济区等板块发展中的优势和地位。高质量编制《高铁站片区的总体规划方案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起步区城市设计”“生态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规划,明确高铁片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优先考虑高铁枢纽核心区、居住及配套服务区、行政及文化区、休闲中心、商业中心区、高铁站前片区、商住混合区、度假旅游区、城市公园(月亮湖公园)等方面的规划和设置。
(二)高品质建设高铁片区。以国内一流高铁生态城区为标准,对高铁站及邻近区域扩大开放,加速融合,重点建设10分钟距离的高等级商务办公功能区、15分钟距离的商务办公及配套功能区,带动旅游、房地产、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电子商务和休闲养生等服务业发展。坚持高铁片区功能创新与贵阳区域部分功能疏解有机结合,做好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建设,完善连接高铁的“最后一公里”,引导推进高铁与快速路、BRT等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将高铁片区打造成现代化综合新城。
(三)高效能发展临站经济。围绕高铁客运站场建设,按照临战经济发展需要,着力培育新的商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商业服务、娱乐休闲、商务办公、创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并使之协调联动,加快形成城市多功能经济区。建议对临站经济发展实行与贵阳高新区、经开区等开发区同等的政策。
(四)高成色体现贵安符号。贵安高铁是贵安的“城市客厅”,按照出行需要进行设计,不能单纯注重外观形象,要把高铁站塑造成集商业、休闲、娱乐等特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区域,通过组织不同平面的交通体系,缩短各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构造快速交通换乘系统,在各交通枢纽的醒目处镶嵌贵安的绿色、民族、现代等元素。
二、营造贵安高铁经济发展的两个环境
(一)完善高铁站点的内部环境。围绕“设施立体化、组织管道化”思路,通过“立体化布局”,建设站房以及地铁、公交线、出租车候车区、大型停车场和公路长途客运站等,更好地向“地上、地下”要空间。立足实践需求确定站房规模,在保障交通功能前提下,通过高效配置与合理开发,使高铁站真正成为集交通、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黔中综合性枢纽,拓展高铁枢纽收入来源,降低运营成本,促进高铁车站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高铁片区的外部环境。着力解决高铁片区与区内交通连接的问题;合理设置路线标识,加大对新能源等车辆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推进金马片区等换乘中心建设;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开辟公交用地绿色通道,优先保障换乘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着力抓好沿线绿化,确保建成有良好视线的绿色通廊。
三、打造贵安高铁经济发展的三个高地
(一)推进全域旅游,重点打造高铁旅游发展新高地。一是优化旅游服务功能。在贵安站中心区规划建设一座辐射全区的集旅客咨询、旅游餐饮、旅游购物、车辆调度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并与邻近的青岩、贵阳附近的旅游集散中心形成覆盖全区、连接周边的旅游集散网络。推进“互联网+旅游”,依托贵安新区大数据中心、旅游云,建设贵安新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网络平台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品牌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设立一批贵安特色、民族特色商品购物点,满足游客购物消费需求。二是强化“快旅慢游”模式和产品创新。以高铁为中心,吸引沪昆高铁沿线黄金旅游线路的大客流,深入挖掘贵安民族特色文化,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季节性旅游产品供给,重点培育乡村度假、休闲养生、文化研修、商城购物等休闲、度假类和深度体验性产品。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商品制造厂商,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动全区旅游产品从大众观光为主向深度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并重转变,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三是加快构建高铁旅游联盟。依托高铁和城际网络,成立贵安高铁旅游联盟、山地旅游联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旅游联盟,推进贵安旅游与知名旅游城市、贵安贵阳景点一体化发展,探索联盟“一卡通”或跨省旅游通票,构建“沪昆高铁”无障碍旅游区,更好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到贵安观光旅游。
(二)着眼“宜居”,重点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一是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抢抓高铁人才流动机遇期,围绕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新兴服务业和商城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与高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人才。二是加大各类人才创业扶持。对引进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扶持资金支持。支持人才创业和项目研发,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专利项目申报中国专利奖和贵州省专利奖。落实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扶持。三是打造拴心留人的优良环境。妥善解决人才居留落户问题,简化引进人才落户手续,实行灵活落户政策。按照“保高端、保无房”的要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住房保障。加快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才医疗保障水平;实施“人才金卡”制度,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形成招才引智良好氛围。
(三)着眼“宜业”,重点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围绕政策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社会和谐与稳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人与环境相协调等方面,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铁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立体化城市服务功能,依托贵安新区自身优势,提高贵安商业服务能力和城市开放度,促进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出租车、公交车、酒店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区,确保与高铁沿线竞争中获取优势,弱化“虹吸效应”。同时,高铁经济为房地产业带来重大机遇,要保持合理的土地市场供应比例、节奏和时序,注重提高住房品质,适当开发高档商品房小区,大规模修建中低档经济适用住宅,提升物业管理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吸引广州、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人群到贵安购房居住。
四、实施贵安高铁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撑工程
(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一是加快立体交通大通道建设。重点推进数博大道建设,加快太金线、观潭大道等互联互通干道建设和贵黄路、贵遵路市政化改造,建设乌当至长顺、贵金古等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一轴五环九横十纵”城市骨干路网格局;推动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示范线和市域快速铁路西南环线建设,打造“半小时”通勤圈。推进贵南高速铁路和贵安高铁站建设。二是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供电、燃气、加油站等一批市政设施项目。在贵安新区优先布局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建设涵盖各类社会保障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各类补贴补助实名发放及公交出行等公共服务“一卡通”。
(二)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工程。一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一批成规模、成体系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区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加快发展以手机为重点的智能终端产业,全力推进华为终端智造战略基地建设,推动富士康、浪潮等骨干企业扩产扩能,推动智能手机终端,服务器产量跃上新台阶。加快泰邦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二是打造大数据产业先行区。加快实施华为、苹果、腾讯等数据中心项目,积极推进三大运营商云数据中心二期、人民银行数据中心建设,大力争取公安部大数据中心、广电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加快实施一批融合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能力和水平。三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坚持传统与新兴、线上与线下、生产与生活并重,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商业贸易、高端居住、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业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和重大服务业项目,推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涌动。
(三)数字经济打造工程。一是夯实大数据产业基础。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以数博大道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力争3至5年将贵阳贵安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聚集区,推动数字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朝着建设“中国数谷”的方向奋力前进。二是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格局。全力推进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全面提升贵阳贵安大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构建起大数据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和全服务链,抢占大数据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规则创新的制高点,让各行各业与大数据、互联网跨界融合,激发新动能、催生新模式、创造新需求、引领新发展,使大数据成为引领带动全面创新和城市转型跨越的核心力量。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高新开发区与大学城产学研一体联动发展,建好建强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安全靶场等创新载体,加大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力度,加速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和重点高职院校建设,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的环境凝聚人、发展的产业集聚人、良好的生态吸引人、舒适的生活留住人。
(四)全域开放联动工程。一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持续推进以服务业为主体、大数据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模式,深化产业、政策、区域、上下、内外“五个联动”,争取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加快建设综保区、大学城、绿色金融港3个服务贸易核心集聚区,力争服务贸易额达60亿元,新增服务业就业2万人。二是提升开放平台发展能级。以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大数据跨境数据中心、全省进口商品批发配送中心“三中心”为目标,加快完善综保区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开放功能提档升级,当好内陆开放“桥头堡”。强化综保区、电子产业园、高端装备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绿色金融港“一区三园一港”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增强对外开放合力。三是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监管模式、开放程度、外汇政策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加快完善海关监管机制,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海关一体化建设,切实提高通关效率,着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四是大力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融入贵广、沪昆高铁经济带,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和其他国家级新区的常态化交流合作,大力推动中日产业园建设。
五、搭建高铁经济的三个新平台
(一)加快创建高铁经济试验区。充分依托并利用贵广、贵昆、湘黔、渝贵高速铁路通道,积极探索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发展高速铁路经济新业态,加快引导沿线城镇、产业、人口布局调整优化,促进区域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以合作发展及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协作、生态联防联建、旅游连线扩片发展等为重点,推动跨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和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对接、产业承接转移、合作平台共建、对口帮扶合作、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在贵广高铁沿线培育形成多层次高铁枢纽经济圈、新型城镇连绵带、农业观光和生态休闲旅游带,着力打造辐射带动大西南、中南地区的产业联动发展带,打造最美高铁绿色生态走廊。
(二)加快内陆高铁开放口岸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对接合作并融入其中,深化与各经济区、城市群合作,扩大开放合作领域,提升开放合作层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综合保税区的作用,加快贸易模式创新,深化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口岸各部门大通关和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直通式放行模式,实现区域通关及检验检疫一体化,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离岸数据中心、离岸贸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探索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积极争取设立贵安新区铁路开放口岸和增设航空一类开放口岸。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谋划产业合作发展平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和商务会展合作平台。
(三)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示范区。抢抓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机遇,与重庆、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市、区)在新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和开放平台,有机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合作,委托招商、对口援建等模式,引进上海浦东新区(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在贵安新区合作建设产业园,以共建或托管等创新合作方式,助推“飞地经济”发展,促进跨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在贵安新区建设中外战略性合作园区或合作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
六、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统筹考虑高铁沿线城镇人口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和开放合作,加快出台支持高铁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沿线节点城镇发展高铁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增强经济向心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高铁的品牌效应,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力争实现高铁建设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高铁盈利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全面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建立邻近高铁沿线城市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互补和生态共建共享,建立经常性的合作交流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畅通合作交流渠道。二是建立招商引资机制。随着高铁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入,吸引外资的步伐越来越快,需要完善的招商引资机制,给外来投资者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不断从外部吸引资金流入,为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是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深入实施贵安绿色金融试点为切入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环境的良好状态提供保障,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全方位宣传力度。在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并通过动态报道、言论点评等多种形式,对高铁建设进行全面、持续、深入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贵安整体形象和美誉度,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以交通优势带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交通流转化为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产业流,推动经济发展。
课题组
组 长:
张吉兵 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深改委副主任
张雪蓉 贵安新区办公室主任、党工委改革办主任
副组长:
伍华山 贵安新区办公室副主任、党工委改革办副主任
成 员:
谢忠文 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处处长
罗以洪 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研究员、省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 涛 贵州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教授
黎 聪 贵安新区办公室秘书一室负责人
王海涛 贵安新区办公室秘书一室工作人员
王德友 贵安新区办公室秘书一室工作人员
张 倩 贵安新区办公室秘书一室工作人员
供稿:贵安新区党工委改革办课题组
微编:石芳蓉
▌202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