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气!贵州书记 • 省长 • 宣传部长北京精彩推介

贵州改革 2022-03-30


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会现场。伦晓璇 摄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李炳军,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围绕“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实录如下: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当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遵义会议精神,在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请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女士,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先生,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先生出席发布会,围绕“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请谌书记介绍情况。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谌贻琴: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多彩贵州。首先,我谨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家媒体长期以来给予贵州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当年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中央红军创下了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特别是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百年来,红色血脉一直在贵州大地赓续传承,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始终激励着贵州各族儿女坚守初心使命,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实现了贵州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介绍情况。伦晓璇 摄


  党中央对贵州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特别关心、特别厚爱,多次到贵州视察指导,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为我们指明方向。特别是总书记在贵州参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今年春节前夕到贵州视察,给我们极大鼓舞和激励。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多彩贵州精彩蝶变。总书记赞誉“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点赞贵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第一,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千年梦圆,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贵州过去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我们牢记总书记“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的指示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综合评价为“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今天的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正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第二,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后发赶超,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按照总书记“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重要指示,苦干实干、拼搏奋斗,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黄金发展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78万亿元,从2012年的全国第26位提升到第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第31位上升到第25位。今天的贵州,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正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第三,新时代的多彩贵州交通巨变,开放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贵州是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面打通了对外大通道,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07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贵阳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之一,形成了贯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川渝滇等地区的高铁通道;9个市州均有机场。大交通引领大开放,我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正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今天的贵州,天堑变通途,从以前相对封闭的内陆腹地变为现在风行天下的开放高地。


  第四,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勇抢先机,数字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积极抢占大数据发展制高点,着力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贵安成为全世界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数博会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中国天眼这一“国之重器”在贵州建成投用、探测星空。今天的贵州,创新涌流、活力迸发,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字经济发展风水生起,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第五,新时代的多彩贵州生态优美,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我们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今天的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山地公园省”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乡愁故园。


  第六,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幸福和谐,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网,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9.41%。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最短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成为疫情防控好、民生保障好、经济恢复好的省份之一。今天的贵州,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安全指数、满意指数越来越高,呈现出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回顾贵州百年沧桑巨变,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党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遵义会议最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大风大浪中坚如磐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为关键的就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贵州这些年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贵州各族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自肺腑地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对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精准定位领航。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续写贵州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谌书记,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总台央视记者:


总台央视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并对贵州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我的问题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一阶段我们贵州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谢谢。

谌贻琴: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今年春节前夕,2月3日到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机特别重要,主题非常鲜明,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这是贵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全省人民最为欢欣鼓舞的盛事、喜事。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远战略任务,第一时间传达贯彻,集中学习研讨,广泛宣传宣讲,开展领题调研、分解落实责任,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渐次深入的务实举措,一步一步将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上个月,我们专门召开了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作出全面部署,出台了决定,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谌贻琴回答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当前,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指引我省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我们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作为长期坚持的总要求,把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真正内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有工作都服务于、服从于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努力以各项工作的高质量保证全省发展的高质量。


  第二,围绕“四新”抓“四化”。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这是总书记对贵州作出的最新指示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是总书记对贵州的一贯要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把“四新”作为主目标,把“四化”作为主抓手。我们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数量等主要指标倍增,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我们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城区新增人口突破“3个100万”为目标,以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为重要抓手,以“强省会”为突破口,奋力实现城镇大提升。
  第三,全力推动共同富裕。我省农民收入还比较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还比较重,城乡收入差距还比较大。我们将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环保等实际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断筑牢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真正把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总之,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使出“闯”的干劲、拿出“抢”的状态、展现“新”的面貌,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谢谢!


新华社记者:


  贵州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是如何利用红色资源突出贵州特色的?谢谢。


谌贻琴: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贵州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红军长征足迹遍及贵州60多个县(市、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长征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为贵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最好的“教材”。特别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前,党内未形成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屡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去年以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在惊涛骇浪的严峻形势下,总书记果断决策、亲自指挥,带领我们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战胜疫情的伟大奇迹、创造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奇迹、创造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伟大奇迹。人民群众更加衷心拥戴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发自内心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百年党史鲜明昭示,什么时候我们党有了坚强领导核心、全党维护核心,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如果没有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不能取得胜利。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题主线,把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忠诚核心作为最大特色、最大亮点,把“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作为重要自选动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根本落脚点,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请问贵州在兼顾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谌贻琴:


  这个问题请我们李炳军省长来回答。


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炳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这些年,贵州整个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大家也知道,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广的一个地方,又是高原地区,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了要坚决守好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要求,反复叮嘱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一点大意不得”。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的时候,对贵州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指示,这既是对贵州前一段时间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贵州坚决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李炳军回答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一方面,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守牢“绿色门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体现生态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2.9%、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4.3%、降幅居全国前列;绿色经济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今天的贵州,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不仅发展得快,而且发展的结构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我们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坚持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深入推进乌江、赤水河等流域治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100%保持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优质水源1000多亿立方米,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把贵州与长三角、珠三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森林覆盖率近十年提高20个百分点,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贵州的森林覆盖率“十二五”“十三五”各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十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所以我们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61%。同时,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30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贵州大地的生动诠释!
  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的贵州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全过程、各方面,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持续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渠道,为贵州人民打造取之不竭的“绿色宝库”,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银行”。
  各位媒体朋友,贵州自2009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发来贺信。论坛已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再次要求我们一定要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办好!今年7月,我们将在贵阳举办论坛2021年年会。欢迎大家前来共襄盛会、共话生态文明、共谋绿色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我们都知道贵州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调研贵州的时候也曾经对旅游业寄予了厚望。我的问题是,在未来的日子里,贵州将如何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谢谢。

谌贻琴:


  这个问题请李炳军省长来回答。


李炳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贵州旅游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要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今年视察贵州时,再次强调“要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历史上贵州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这也客观上保护了贵州自然和文化的原生态和完整性。贵州山水风光浑然天成。国土面积92%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大自然鬼斧神工,缔造了随处可见的瀑布、溶洞、湖泊、森林、峡谷,不需要任何人工雕琢,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是天然大公园,习近平总书记赞誉贵州是“公园省”。贵州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凉爽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全省夏季平均气温在23度左右,夏天不用开空调,是天然大空调;丰富的森林植被释放了大量负氧离子,是天然大氧吧,已成为众人向往的避暑养生胜地。贵州文化多姿多彩。贵州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是明代大儒王阳明悟道和讲学之地,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被誉为“文化千岛”,苗族银饰、苗绣独具特色,侗族大歌堪称“天籁之音”,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誉为“凡间绝响”。因此我们说,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到贵州旅游度假,能养心、养肺、养眼、养身,是休闲旅游度假好去处。


  这些年,贵州交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大力推进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有了很大发展。“十三五”以来,除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外,前四年贵州接待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大力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每位来贵州的贵客感受到宾至如归,感到“旅游让生活更美好”!暑期即将来临,凉爽的贵州等着大家的到来!谢谢大家!


日本电视网记者:


日本电视网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贵州现在正在成长为中国的大数据中心。就此我想提的问题是,贵州是否在吸引外资方面会采取更多的举措?同时,部分外资公司可能会担心数据安全性问题,贵州在这方面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谢谢。

谌贻琴:


  这个问题请我们的宣传部长卢雍政同志回答。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卢雍政:


  谢谢这位日本媒体朋友的提问。贵州是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近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在我们看来,外资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和胸怀。贵州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2017年,我们率先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开展全省范围的第三方评估。2019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大利用外资力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积极引导鼓励外资企业向贵州“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集聚发展。目前,26家总部在境外的世界500强企业已在贵州投资,贵州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回答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目前,贵州全省“上云”企业已经超过了2万家,已经形成了集群式发展态势,外商投资也正向贵州大数据行业加快集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贵州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0%以上。
  您刚才提到的第2个问题,也是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30多家境外媒体到贵州采访时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交流,大家已经有了比较满意的答案,今天我也愿意再次和您作一个交流。为了把大数据产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2016年,我们出台了中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之后又相继出台了《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对数据采集、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基本问题作出规范性、明确性规定。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我们开放公共数据,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发展数据产业,这也是中外企业共同的机遇,将进一步激发出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依法保护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我们也期待着同来自海内外的企业界朋友们共同扬帆“数据蓝海”,共同分享数字经济红利,共同构建数字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正像刚才卢雍政部长所说的,我们了解到,贵州省近年来做强大数据文章,相关产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的问题是,大数据产业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未来还会在数字赋能上如何继续发力,以及如何吸引相关产业的人才来到贵州,留住相关产业的人才?谢谢。

谌贻琴:


  这个问题请李炳军省长回答。


李炳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看来大家对贵州的大数据发展非常关心。贵州为什么要发展大数据?有什么优势?贵州是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的一个地方,贵州的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电力价格也比较低。特别是夏天气候比较凉爽,散热相对容易,容易实现节能降耗,发展大数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向在我省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今年视察贵州时又赋予我们“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使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1。一是数字产业异军突起。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数据基础设施,贵安新区成为全国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引进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腾讯等一批企业大数据中心,培育了满帮、朗玛、白山云、易鲸捷等一批本土领军型大数据企业。二是数据为融合发展持续赋能。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数据开放入选全国5个A类地区之一。三是大数据博览会品牌彰显。作为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6届,是业界具有国际性和权威性的交流平台之一,大数据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深入挖掘大数据“钻石矿”,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打造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特色数据融合产业等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数字化治理,提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动数据价值化,建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建设面向全国的云服务基地、“东数西算”算力基地,让数据释放出应有的价值。


  大数据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优先、待遇优厚、服务优质的人才支持政策,热忱欢迎大数据英才汇聚贵州。我们以更加国际的视角,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欢迎全球优秀的企业家朋友来贵州投资兴业,共同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本月的26日至28日,第7届大数据博览会将在“中国数谷”贵阳举办,全球大数据业界精英将围绕“数智变·物致新”的年度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合作。诚挚欢迎大家前来参会、共话大数据发展新未来!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伦晓璇 摄


  2019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们了解到,贵州是重点建设区,请问现在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正值建党百年,贵州将怎样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好红色旅游,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另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将有何重要意义?谢谢。

谌贻琴:


  这个问题请卢雍政部长回答。


卢雍政: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把贵州确立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是国家对贵州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我们从规划体系建设、立法保护、项目推进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编制完成了建设保护规划,确立了“一核一线两翼多点”的规划体系架构。加快《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立法。推进遵义会议会址展陈提升、长征小镇、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五一”假期,贵州红色旅游人气高涨,各地游客慕名“打卡”,从中铭记历史,感悟初心,践行使命。


  贵州是山地公园省,风景名胜多姿多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奋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大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项目高质量发展,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二是全产业链推动,丰富和拓展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度假酒店、研培设施、旅行社、旅游商品等关键环节。三是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一批旅游大企业,推动优强旅游企业上市。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在省级层面设立文旅产业投资基金,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土地、资源等方面强化支撑和保障。


  我们相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对贵州发展产生强大的综合带动效益。一是通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推动全省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二是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把丰富红色资源和优美自然风光、厚重人文历史、多彩民族文化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必将进一步为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动力。三是有助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昂扬旋律,凝心铸魂、鼓舞斗志,助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很多周边的省份也在共同推进,我的问题是,贵州有什么样的优势,能够怎么样推进与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实现共赢?


新闻发布会现场。贾智 摄


谌贻琴: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我们遵循总书记重要指示,把加快融入大湾区作为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突破口,努力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贵州融入大湾区有以下优势:一是独特的产业互补优势。大湾区有技术、资金、人才等突出优势,贵州有用电、用地、用水、用工等价格比较优势,“黔电送粤”就是两地资源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华为、腾讯等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也充分印证了两地产业优势互补的广阔空间。旅游资源方面,一个冬暖、一个夏凉,一个依山、一个傍海,相得益彰,大湾区已经成为贵州第一大旅游客源地。二是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贵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同属泛珠区域,已有多年的合作基础。现在从贵州坐飞机到广东只需要一个多小时。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形成了贵阳至广州4小时交通经济圈。贵广高铁达速改造完成后,运行时间为2小时40分钟,将进一步缩短两地的时空距离。三是独特的帮扶情谊优势。1996年广东就开始对口帮扶贵州,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广东又整体帮扶贵州。澳门帮扶我省从江县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香港同胞为贵州脱贫攻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成为“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动体现。在帮扶过程中,贵州与大湾区结下了深厚情谊。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一是加强产业合作。深化拓展“大湾区企业+贵州资源”“大湾区市场+贵州产品”“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四个+”产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城市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到我省投资兴业、拓展市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在大数据、中医药、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二是加强旅游合作。我们将针对大湾区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让贵州成为大湾区人民夏季避暑度假的首选地;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湾区企业到贵州开发康养、休闲等旅游产品。三是加强消费合作。贵州已经建成54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贵州绿色健康农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在大湾区市场深受欢迎。我们将继续深化产销对接,大力推动“黔货出山”,让更多贵州优质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四是加强人才合作。以粤黔协作为纽带,与广东大规模交流干部和人才,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向大湾区大批输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柔性引进大湾区“周末工程师”、退休老教师老医生等到贵州开展服务,让大湾区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随着人才大流动惠及贵州发展。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


  刚才书记也介绍了,咱们贵州的减贫人数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都是全国之最,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部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也不强,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艰巨。下一步贵州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谢谢。


谌贻琴: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贵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分不容易,这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是东部对口帮扶省市、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等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贵州人民永远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永远铭记各级各方的大力支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贵州过去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同样艰巨。我们要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政策不断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保持财政资金支持政策、金融服务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等总体稳定,继续加强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二是责任不松懈。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继续实行部门和地方“双台账”,压实“双责任”,实行“双销号”“双问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三是力量不减弱。按照帮扶工作有序衔接、平稳过渡的要求,继续向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选派优秀干部,目前全省已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2175名,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10035支。四是监测不遗漏。在全省开展“回头看”大排查,持续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动态清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各地脱贫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将全省所有县分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重点推进县、夯实基础县三类,由省领导联系抓两头带中间,抓典型带面上,努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一是聚焦“产业兴”,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二是聚焦“农村美”,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补齐污水、垃圾处理等短板,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把农村这幅承载绿水青山的山水画绘制好。三是聚焦“治理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贵州的乡村更加文明、百姓更加幸福。


  贵州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了优异答卷,我相信也一定能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交出优异答卷。谢谢。


  刚才主持人说了,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借这个机会,我还是要表达谢意。首先非常感谢中宣部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来向大家介绍多彩贵州的有关情况。也特别感谢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贵州的关心、支持和宣传。“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是天然的大公园、天然的大氧吧、天然的大空调、天然的大宝库、天然的民族和谐大家庭,诚挚地邀请大家到贵州去畅享美丽、凉爽、惬意,我们在贵州等你!谢谢!


陈文俊:


  谢谢谌书记、李省长和卢部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了不起的贵州!


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的建党百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作主题发布。

十张海报回顾发布词内容


5月20日早上,在中宣部举行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发布会上,贵州用六个“历史性”的改变,生动描绘了新时代的多彩画卷。

了不起的贵州①
各族人民一针一线,织绘小康生活“锦绣图”

百年沧桑巨变,对于贵州各族儿女来说,幸福是双手创造出来的,幸福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今天,苗族、侗族、彝族、水族等百姓,分别用他们特有的刺绣,来告诉世界:今天的贵州,了不起!


On the morning of May 20th,10: 00a.m,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with the them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Zunyi Conference and Taking Guizhou's Long March in the New Era".Guizhou’s colorful days of the new era were been vividly depicted at the conference by showing six historic changes in the pas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Guizhou and people of ethnic groups here now create happiness by embroidering with thread by their hand. Miao, Dong, Yi, Shui and other people have proven to the world Guizhou’s ability through their unparalleled embroidery.



马尾绣——海雀村

水族马尾绣因历史悠久、针法古朴而被喻为“刺绣中的活化石”,其技艺繁琐、复杂,绣品具有浅浮雕感,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又不失古朴、典雅。
马尾绣一针一线绣得扎实、细致,亦如海雀村,一步一步走得踏实、稳重。
36年前,这是一只饿得瘦骨嶙峋的“海雀”——杈衩房透风漏雨,人均年收入33元,4个人只有3个碗,不得不靠国家救济粮。
36年后,这是一只飞出大山的“金海雀”——万亩林海成“绿色银行”,村居变民宿,百姓吃上“旅游饭”,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6200元,生活比蜜甜。
这些年,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全体党员干部带领老百姓,用同心勠力、后发赶超的实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喂养出一只林茂粮丰、山清水秀的“金海雀”。
砥砺再奋进,“苦甲天下”的村庄已换了人间。

The horsetail-based embroidery——Auk Village
The horsetail-based embroidery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classic stitches,which are not only tedious and complicated,but also classic and elegant.The solid and meticulous skill of the horsetail-based embroidery is as steady as the development of Auk village.
Houses of Auk village were drafty and the rain leaked in about 36 years ago.The per capita income in the village was ¥33 a year at that time(there were only three bowls for four people),so villagers had to live by state relief food.
At present,36 years later,villagers rely on 10 thousand mu of forest in the village and turn their home into guest house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per capita income here can reach ¥16200 a year now,their life are sweeter than honey.
All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in Auk village,Hezhang County,Bijie city have led villagers to build a fruitful and scenic village by co-operative efforts and ability to persevere despite obstacles and setbacks.


苗绣——乌江和化屋基

苗绣色彩鲜艳明快、花纹稠密,构图对称和谐、纹样造型夸张生动,使人有爽朗炽热之感、灵动之美。
古老神秘的苗绣,就像乌江源头的璀璨的明珠化屋村一般,既奇秀天险、千奇百变,又古朴自然、宁静致远。
化屋村地处乌蒙山腹地、三岔河畔,这里山势雄奇、水域宽广、风景如画,被誉为“乌江源百里画廊”。它过去叫“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20多年前,基本上“交通靠走、通讯靠吼”。
2017年,化屋村实现脱贫摘帽,这个昔日贫困发生率高达66.3%的少数民族村寨,一跃成为乌江源百里画廊的“一颗明珠”。
化屋村脱贫的秘诀在哪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是答案之一。村子的苗族人口占到了98%,几乎家家户户都擅长苗绣手艺,一件手工绣的“歪梳苗服饰”卖到上万元,当地妇女的刺绣香包曾卖到香港。
“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点赞化屋村苗绣发展。
近年来,无数苗族绣娘在苗绣扶贫车间打工,月收入三四千元,真正实现了“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嬗变。

The Miao embroidery——Wujiang river and Huawu village
The Miao embroidery is famous for its bright color and symmetrical design,which gives a sense of spirituality and brightness. Huawu village,which is located at the source of the Wujiang River is wonderful,variable and natural like the ancient and mysterious Miao embroidery.
The village sits on heartland of Wumeng Mountain and on the banks of the Sancha river.The mountains here are magnificent,and cottage is quite picturesque,which is dubbed as "the long art galley of the source of the Wujiang River". It used to be "Huawu Ji",which means "The village under the cliff",people who lived here could only travel by walking,and communication here relied on shouting.
In 2017, villagers of Huawu village were lifted out of poverty.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Miao embroidery is one of the secrets to getting out of poverty.
The group of Huawu village is made up 98% of The miao population,almost every household is good at Miao embroidery,and a "Waishu Miao" dress can be priced at ¥10000 or even higher.In recent years, countless Miao embroiderers have worked in the embroidery workshop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and can earn ¥3000-4000 a month now . That is the evolution of "tip of the finger skill" to "tip of economy".


蜡染——天渠

蜡染古称蜡缬,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成色素雅清淡,纯净之至,追求一种极致的素雅之美。
至甄至纯的蜡染技艺,与“一生只为一清渠”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
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一生只为一清渠,为有“天渠”活水来。古有“愚公移山”感人肺腑,千古永流传。今有黄大发绝壁凿“天渠”,壮志凌山河。

Wax printing——Canal
The color of wax printing is simple but elegant and pure, and it always focus on the delicate color. It is similar to the spirit of Yu Gong in the new era—— "With a lifetime to build a canal ".
Since the 1960's,Huang Dafa who is the party branch secretary of Caowangba Village,Pingzheng Gelao Nationality Township, Bozhou District, Zunyi City, Guizhou Province have led the whole village Party members, cadres and the masse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constructed a 9,400-meter-long canal with hoes, hammers and hands.
The canal engineering,which marks the end of a backward history of the village,and frees villagers from destitution lasted 36 years and practice the spirit of Yu Gong in the new era.
"With a lifetime to build the canal, to have the canal of living water".In ancient times,the tales of "the Foolish Old Man,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told through the ages,nowadays,Huang Dafa deal with these challenges to construct new water channels,both of them are the showcases of an ambitious.


侗绣——高铁驶入乡村来

侗族刺绣用引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之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技法。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当时妇女之衣“刺绣杂文如绶”“织花细如锦”。
高铁,像一条条细线,串起散落在贵州各地的秀美乡村,仿佛细如锦的侗绣,细而坚韧、令人心悦。
2014年贵州第一条高速铁路贵广客运专线的开通,将贵州正式推进“高速铁路时代”。
7年来,贵州高铁从无到有,网络版图不断扩容,不仅构建形成了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等地区2至8小时高铁交通圈,重塑贵州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更逐渐在苗乡侗寨间穿梭,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走进黔地乡村、体验多彩大美贵州。

The Dong embroidery——High-speed rail boosts development across the countryside
High-speed railway, like a thin line of the Dong embroidery,strings beautiful villages which scattered throughout Guizhou.
The embroidery method of the Dong embroidery is using a needle to puncture in order to attach a variety of colored wire or cotton threads to the surface of fabric to form all kinds of gorgeous patterns.
High-speed railway, likes threads using in the Dong embroidery,which are thin but tenacity,string beautiful villages which scattered throughout Guizhou,and bring happiness to people.
In 2014, Guizhou's first high-speed railway Guiguang HSR was opened,which pushed Guizhou forward “the era of high-speed railway”.
Over the past 7 years, Guizhou's high-speed railway has gone through fast growth, and the network is continuing to expand nowadays.It has not only built a 2-8 hour high-speed rail traffic circle that runs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Beijing, Tianjin, Hebei, Sichuan, Chongqing and Yunnan,but has run between Miao and Dong villages, so that people of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can experience the colorful and beautiful of Guizhou.


彝绣——易地扶贫搬迁

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技法质朴、色彩浓烈、稳而不张。
好比轰轰烈烈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贵州全省各族人民用百分之百的决心、热情和毅力,完成了史诗般地壮举。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采取超常规举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192万人搬迁任务。
从“忧居”到“优居”,从“苦业”到“乐业”,贵州用城镇发展思路破解山区贫困难题,彻底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搬迁安置路径。

The Yi embroidery——Poverty alleviation relocation
Red, yellow, and black are the three primary colors of the Yi embroidery,The Yi embroidery’s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is rich in color,which is like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relocation——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Guizhou completed the epic feat with entire determination,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Seizing the rare opportunity,Guizhou took the lead in starting to relocate the poor across the country.With unconventional moves were made to reduce poverty,1.92 million people were finally relocated from inhospitable areas.
Guizhou solved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mountainous areas with the idea of urban development, completely moved the poor away and found a unique path of relocation.

刺绣,是中国最古老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它穿越时光的阻隔,至今仍传承于民间。
马尾绣、苗绣、侗绣、彝绣、蜡染……在贵州,刺绣种类繁杂,多彩各异。在众多匠人巧手的飞针走线中,一幅又一幅的秀美奇峻的生态黔地,跃然锦上。
绣贵州,山河壮丽岁月峥嵘。
看今朝,乘风破浪黔程似锦。

The embroidery,a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and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China,has broken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time and still keeps alive today.
The horsetail-based embroidery,the Miao embroidery,the Dong embroidery,the Yi embroidery and wax printing……In Guizhou,The hand-made embroidery works are beautiful in design and rich in variety.As the needles controlled by the skillful craftsmen,various spectacular landscapes of Guizhou would be embroidered on the brocades.
Record splendid scenery and extraordinary time of Guizhou by embroidering.Ride a wave and move towards a bright future of Guizhou.


在5月20日中宣部举行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发布会上,一个勇抢先机、幸福和谐的贵州,徐徐呈现在大家眼前。

了不起的贵州②
冲冲冲,这是我的贵州我的家!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抓“四化”。此时此刻,奋斗在农业、科技、生态、教育等岗位上的贵州人激动地说,他们正在冲冲冲,用自己的行动去努力创造一个了不起的贵州!


花果园第三小学工会主席 曾亚敏:
一年年过去,学校教学的设施设备变得越来越完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好,孩子们的学习更加全面了。学校每学期开展各种各样的“红领巾社团课”,学生在社团学习中综合素质都得了均衡的发展。从以前我们小时候的“上学好”,变成了现在的“上好学”。
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将来肯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充满文化自信的合格接班人。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正大镇包家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 侯彦双:
从一名茶专家到一个脱贫攻坚战士,来自河南的侯彦双在贵州一干就是16年。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5年,侯彦双毕业之年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踏上了贵州松桃的这片热土,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
作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茶学副教授、高级农艺师、国家级茶叶技能大师、贵州省科技特派员的侯彦双,常常带着自己的技术和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黔东北大地上。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雷鹏飞:
多年前,贵阳市清镇市油菜村在产业发展上始终抓不到方向,2018年刚到村里任职的雷鹏飞就在思考如何提振村民再发展的信心。
“我相信一个地方的穷并不是绝对的,肯定能找到独具优势的发展方向。”依托油菜村蜜源植物丰富的资源优势,雷鹏飞开始带领村民发展养蜂产业,并申请注册商标,销售蜂蜜和蜂种,带动了21户贫困户乃至全村实现增收。
有了新产业,油菜村也有了新突破,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760元的大山村落,2020年提升到15800元。


贵州黔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瞿继勇:
8次创业,7次失败。如果没有一种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对远方的瞭望,身为80后的瞿继勇至今还可能在广州或者深圳的某一个工厂打工,而不会成为今天能带领近300农户一起致富的青年带头人。
瞿继勇说:“乡村振兴,确切地说应该是农村农业产业的振兴,这是全国是同步的,我从一个创业者、娃娃鱼的养殖户,到一个娃娃鱼肉儿童面的生产者、经营者,深感这其中需要做的事很多,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与资源的融合。”


贵州百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晨:
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智慧城市及新型工业化领域专家、美国光学学会审稿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这些身份,浓缩了王晨在专业领域的深厚积累。
短短半年时间,在百度公司和贵阳市经开区的全力支持下,王晨迅速组建起了一支50余人的团队,并带领团队不断打通阻碍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相融的障碍,攀爬技术领域的一座座高山。
作为一个新贵阳人,他希望借助国家新型工业化的东风,贵州的强省会战略,努力扎根贵阳,深耕贵阳,追最潮的风,冲最大的浪!


华西希望·新农业集团董事长 刘国峰:
新农业集团从2013年开始把大数据运用到茶树管护中,2015年开始运用到养殖业中,2018年搭建中央厨房并发展与之配套的蔬菜种植基地。
新农业集团近些年的发展,主要是运用大数据为产品赋能,大幅提升农产品价值。之后将通过大数据赋能,把触角和服务网点深入到每个乡村,一方面提供领养业务,另一方面提供农业服务,最后形成一个前端连接农户、后端连接供应商的农村互联网平台。
刘国峰说:“未来的乡村振兴,是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和各界人才去带动农民振兴。”


2021年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 陈力之:
上世纪90年代,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大力推进天保工程,发动群众爱林护林。深知护林的重要性,陈力之的父亲便积极投入到护林行动中。
为了守护好山林,陈力之的父亲干脆把家安在了林子里,搭两间茅草棚,一辈子没出过林子。
生于山林,长于山林。从小陈力之便会主动去巡山。直到现在,接过父亲守护的山林,陈力之实现了“子承父业”的愿想。“习惯了,想帮着父亲继续守林子。”


护河员 陆玉全、黄梅冬:
52年前,陆玉全和邻船的“渔船妹”黄梅冬成亲,在都柳江上靠捕鱼维持生计。
2000年,两夫妇尽管在岸上有了自己固定的家,不再以捕鱼为生。但他们始终无法舍弃对都柳江的爱,依然每天摇着那条熟悉的小船穿梭在江上,打捞垃圾,宣传护鱼护河和生态环保政策,成了都柳江上支流四寨河的两个义务护河员。
陆玉全说:“过去我们享受了大自然的馈赠,现在我们要回馈大自然。”

5月20日上午,在中宣部举行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发布会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贵州苦干实干、拼搏奋斗,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黄金发展期。

了不起的贵州③
3856万人,“拼”出1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贵州

“拼”,是3856万贵州人刻在骨子里的精气神。“拼”,令今日的贵州,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正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让世界刮目相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5月20日中宣部举行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发布会上,回顾贵州百年沧桑巨变,更加深刻感受到党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了不起的贵州④再唱长征组歌,“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那烽火岁月中,中央红军创下了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特别是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现在,贵州30名少年合唱一曲《长征组歌》,重温党史,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奋力黔进!




推荐阅读

    ●在北京,谌贻琴用“6个今天”推介多彩贵州

    ●贵州一县选出新县长(附简历)

    ●最新!放假3天不调休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贵州日报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黄   勇“贵州改革”微信2021年第141期(总第1615期)

▌2021年5月21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