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播州区•纳雍县•黄平县
一是搭建智能监管平台。聚焦群众红白喜事宴席食品安全,研究开发“播宴食安”微信小程序智能监管平台,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广泛征求各类群体在平台试运行期间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对宴席厨师、食品原材料等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线上+线下”“治理+服务”模式,完善平台功能,逐步破解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平台试运行收到反馈意见建议23条,经完善后监管平台已在全区正式运行。
二是推广智能监管平台。针对平台厨师信息录入、在线申报宴席、查询申报内容、宴席信息公开等相关功能事项操作使用进行现场培训,并通过微信工作群、朋友圈、QQ群等渠道,着力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平台影响力。同时,通过镇村两级信息公开栏张贴平台宣传资料,深入群众家中,广泛开展入户宣传,向群众耐心讲解“播宴食安”使用方法,做到“点对点”解答、“面对面”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会25次、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依托1132名宴席指导员和广大村务员开展“点对点”宣传,实现全区农村群众自办宴席申报知晓率达90%以上。
三是用好智能监管平台。农村自办宴席厨师从业人员在监管平台进行身份信息、健康证明、培训证明等资料的建档备案,完成在线学习考试合格后,取得上岗从事食品加工操作的资格,并在平台显示相应信息,供群众选择。乡镇、街道食安办在接到群众的申请后开展宴席现场指导,通过小程序现场上传提交《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记录表》、视频、图片等信息,经审核符合条件或现场整改到位后才能开办宴席。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小程序了解全区自办宴席举办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等情况,提高食品监管问题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自“播宴食安”小程序正式运行以来,全区完成厨师备案登记204人、建档率达90%以上,已录入上传有效宴席指导数319户次,备案指导整改51次。
一是政策宣传到户。组建以驻村第一书记为队长,乡(镇)业务骨干、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成员、承保公司业务员为队员的政策性农房保险宣传队,用好“5·12”防灾减灾日、赶集日等时间节点,以走村入户的方式,切实将农房保险政策宣传到户,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的目的意义、赔偿标准和理赔流程等,引导农户在政府出资保基本的基础上自愿参保。2021年,举办农房保险政策现场宣讲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3300份。
二是保费收缴到户。坚持“全面覆盖、标准适中”原则,以年度基本保险名单为基础,组织村民组长协助驻村干部逐户摸底核对,确保符合农房参保条件的农户不漏户、不错保。对独居老人、长期患病行动不便者和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前往村委会缴纳农房保险群体,由村组干部主动上门提供线下“点对点”收缴;对举家外出农户,由村组干部通过微信开展线上“一对一”收缴,提高保费收缴覆盖面。2021年,全县农户承保8.32余万户,保费34.93余万元,保额41565.07余万元。
三是出险查勘到户。严格按照“五公开、三到户”标准执行承保、理赔服务。设置灾害事故报案专线,发生灾害事故后,由农户、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及时进行报案。同时,成立第一现场出险查勘组,建立重大灾害事故信息会商机制,由保险公司、镇、村干部共同到现场就掌握的受灾事故情况进行研判会商,通过高效、快速、便捷的理赔服务,有效提高农户满意度。
四是合同理赔到户。坚持“农户自愿参保、政府补助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原则,加强内部管理,按协议提供理赔服务,及时处理理赔中产生的争议。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建立以理赔保障水平、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的盈亏调节机制,并按照协议和农房保险方案,履职尽责,应赔尽赔。加强辖区内农房保险理赔调度检查,对未及时理赔的,督促其加快理赔进度。2021年,承保公司共支付农房灾害保险理赔金30.26万元,受益农户124户。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022年75期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肖亚琴
“贵州改革”微信2022年第822期(总第2663期)
▌2022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