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一旦中美闹翻,有没有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

【少儿禁】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一年前丁丁在上海

身价破亿,局长爷爷,中国最大受益者为何铁杆反华?

【成都mc是什么】成都mc浴室小黑屋见闻(史诗级巨瓜)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湄潭县•惠水县•贞丰县

省委改革办秘书处 贵州改革 2022-11-02


湄潭县“校地融合”
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校地融合”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化。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契机,制发关于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培育乡村特色民宿产业发展建设“中国乡村休闲游首选地”的实施意见,与高校联动,制定“万名大学生游湄潭”工作方案,并组织“文化旅游推介进校园”等活动,邀请高校大学生到湄潭参观旅游,借助新媒体,以“我为湄潭代言”的形式宣传推介湄潭,推动湄潭旅游产业发展。今年暑假,已邀请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等300余名大学生到湄潭“打卡”,为湄潭代言。

二是“校地融合”推进研学教育常态化。依托红军长征文化、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以湄潭县“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为载体,设立“大学生乡村振兴暨‘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合作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开发建设,推进研学旅行和高校实习工作,真正做到以研学促发展,以发展促研学。目前,已与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学院、贵州大学等10余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设立12个“大学生乡村振兴暨‘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吸引1000余名大学来湄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校地融合”推进人才培养长效化。湄潭县与高校探索“校地融合,产学互动”合作模式,以“扬帆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实习实训、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机关单位、村(社区)实践任职等方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探索形成“资源互补、抱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今年以来,已有90名大学生到机关单位、村(社区)实践任职。

(湄潭县委改革办供稿)      


惠水县“四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惠水县全面实施“健康惠水”行动,深入查找医疗卫生体系特别是边远农村就医服务工作短板,进一步深化医疗体系改革,探索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基层就医服务,以高质量医疗保障服务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生命线。

一是绿卡通办便民化。建立卫生健康“服务绿卡”制度,为基层群众办理卫生健康“服务绿卡”,开通接诊、检查、住院一窗通办绿色服务管理通道,着力解决村民不善手机挂号、网上挂号等难题,让农村居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针对“绿卡”村民开展国家惠民政策、医保政策、健康知识宣传,按照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推荐个性化有偿健康服务。2022年以来,共开展卫生健康服务12万余人次。

二是分类建档精准化。以“黄、橙、红、紫”4种颜色进行分级分类标识,动态掌握辖区内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精准开展就医服务。针对“黄卡”居民,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监测、转诊等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橙卡”“红卡”“紫卡”居民,纳入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按规范程序报上级业务部门,联系所属医共体牵头医院进一步诊治。目前,全县开展分级分类服务达2000余人次。

三是闭环联诊科学化。强化分级诊疗服务,优化提升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和处置水平。强化医共体作用,推进医共体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紧密结合,形成县域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派车转诊、牵头医院优先接诊、大型设备预约检查、专家资源优先留诊、接诊科室提前准备、住院诊疗先入后付、普通门诊免挂号费等闭环服务,实现优质诊疗资源共建共享。目前,医共体内闭环服务达150余人次。

四是限时服务集约化。建立健全“30分钟”服务机制,缩短服务响应时限,接到服务需求电话30分钟内上门为村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突破边远山区就诊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服务制度,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一般大病不出县”“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和社区”的就近就医分级诊疗新模式。定期开展乡村医生服务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24小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上门服务。2022年以来,乡村医生上门开展医疗服务1537人次。

(惠水县委改革办供稿)      


贞丰县双峰街道探索“微田园”惠民模式
让新市民更安心

“微田园”是指在搬迁安置移民区房屋的庭前院后,利用闲置土地,按照每户一分地的标准有偿配置,划分到社区内每一户居民。贞丰县双峰街道结合实际,整合已征收的搬迁点周边闲置土地,积极探索“微田园”惠民模式,解决搬迁群众乱耕乱种问题,提升新市民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一是“微田园”让新市民有获得感。为保障新市民搬迁后能继续自给自足,有效解决新市民日常生活需求。贞丰县双峰街道整合暂未开发利用的土地130余亩,以每块28平米左右的标准划分“微田园”,通过社区自愿报名、抽签选块等方式进行分配,并尽量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划分,最大程度方便新市民对“微田园”的种植和管护。通过耕作,帮助新市民家庭实现蔬菜自给自足,吃上自己种植的蔬菜、香葱、大蒜等,协助解决了群众的“菜篮子”问题。截至目前,已有2024户搬迁群众分配到“微田园”。

二是“微田园”让新市民有归属感。安置区新市民来自7个乡镇44个村的农村群众,相互间很陌生。自从“微田园”项目的实施后,群众到“微田园”耕作之际,大家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拉进了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微田园”耕作的人群中老年人占比达60%以上,有很深的土地依赖情怀,这使得“微田园”成为新市民土地情怀的寄托,也让新市民具有一定的归属感。

三是“微田园”让新市民有幸福感。“微田园”划分到社区后,统一由社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微田园”管护协议,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租金初步定为50元/年。同时,以网格管理为基础,通过党员带动示范种植,进一步规范“微田园”管理,在后续管护上,会针对老百姓品种种植对周边围栏进行完善和管护,规范新市民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使耕种方式更加的精细化。“微田园”的实施,体现了对新市民的关心关爱,让搬迁新市民住的更安心,提升了幸福感。

(贞丰县委改革办供稿)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丹寨县•长顺县•望谟县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省林业局•铜仁市•乌当区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022年75期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肖亚琴

“贵州改革”微信2022年第826(总第266期)

2022年10月3日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