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6 俟後世聖人君子

2017-11-21 玖点文学

录音字幕:

《史记》这本书为什么伟大

你们读完了自序全文之后就会发现

它伟大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

在于作者有工夫

我跟各位说过  中国做学问最重要的是工夫

如果你没有工夫  只靠着自己的聪明去应付事情

就容易因为聪明而走入歧途

他有工夫  也愿意下工夫

他的工夫不是一般人能下的

而是历父子二代接续着都在下工夫

第二个是因为作者有天才

做任何事情没有才能是不行的

你没有才能想要出类拔萃  那是万万不容易的

史公有没有天才  就看他写的文字就知道

在这篇文章里面

从自序的文章  你已经可以看出史公的才气

前人说太史公文字  疏宕有奇气

表面上看起来“疏”  其实厚重“宕”

而且厚重之外不是一板一眼死气沉沉

而是峰回路转  随时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受

这叫做“有奇气”  疏宕有奇气

这没有身心体会

没有办法明白他的文字到底好在哪里

有工夫  有天才就够了吗?

不够  还得有资料

历史学跟其他的学问不同

我们有隐居深山的隐士  我也相信有隐居深山的诗人

可是绝对没有隐居深山的史学家

为什么?

因为做历史学必要史料

不能空口说白话

不能无中生有

很多时候你才气够  工夫够  可是你没有史料

没有史料就没有办法去写历史

可是太史公  刚好生在汉武帝没有战乱的时候

刚好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  太史公他统统看得到

因此他有资料

有工夫  有天才  有资料之外  他还有家世

他家是天官世家  是太史世家

天官世家和太史世家

赋给他过于常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让他觉得责无旁贷

有家世之后  他还有教育背景

他的两个老师  孔安国和董仲舒

是当时西汉那个年代所能找到天下最好的老师

因此他父亲细心地教育栽培他

从年十岁则诵古文  找最好的老师

到二十岁而壮游天下

除了有教育以外  他还有历练

他曾经周游天下  看遍天下名山大川

也体会到了各式各样圣人所留下来的遗泽

因此他的见识胸襟远超过一般人

我们以上讲的这些东西  你们就应该接下来问我

难道老师有这些东西

就一定能代表  这部书能成为伟大的著作吗

我前面讲的这些东西

是做一部伟大著作的基本必要条件

没有以上的条件  你的著作不可能伟大

不可能出众

但是有这些条件  也不代表你的著作必然能够伟大出众

因为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个东西就是境界

我们做人、读书  一般人靠的是自己的聪明

聪明已经不容易了

但是就如同我在第一讲一开头所说的

从聪明到智慧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那段距离是什么呢

那段距离就是  你必须要启发你的智慧

提炼你的智慧  把聪明变成智慧

把聪明变成智慧必须要读有智慧的书

接近有智慧的人  靠着历练不断地修正自己

可是光是有智慧就够了吗?

不够  在中国人认为在聪明智慧之上

还有个更高的境界叫做天机

什么叫做天机呢?

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

有些人不是不够聪明  不是没有处事的智慧

他最后为什么还得到如此糟糕的结局?

因为他欲望太多

秦始皇如是  汉武帝也如是

你绝不能说这两个人没有智慧

他们处事的智慧绝对在你我之上百倍

可是问题是他们结局好吗?

都不怎么好  为什么?

因为他们嗜欲太深  欲令智昏  欲壑难填

人有了欲望就容易遮蔽你的眼睛  影响你的思考

想要免除这一点  庄子教你个办法

就是逐渐去掉自己的嗜欲

嗜欲深者天机浅  反过来说  嗜欲浅者就天机深

能够去掉多余的欲望  才能帮助你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

也才能够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这是《论六家要旨》中的名句

可是光有天机  注意哦

天机还不同于我刚才所说的境界

境界是人跟人之间相比  最难赶上的东西

有时候有些人聪明未必如你  努力未必过你

可是他看事情的看法就是和你不一样

为什么  因为他境界比你高

那么我们就要问  境界从何而来?

境界是靠聪明来的吗  不是

境界是靠努力来的吗  也不是

境界靠什么来呢  境界靠自我要求来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决定了你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境界

当然  所求乎上得乎其中  所求乎中得乎其下

你一心想成为圣人  最后未必真能成为圣人

但是你就算不能成为圣人  你的境界也绝对不会是个小人

这就是境界从自我追求来

一个立志成为圣贤英雄的人

能跟一个立志只想拿薪水混吃等死的人

他的境界会一样吗?

一个立志想要做能够流传后世载之青史名著的人

能跟只想写文字混稿费  评职称的人是一样的吗?

他当然是不一样的

他最后的成果也是不一样

当然  要成为什么境界的人  你必须下真工夫

要真求  不是嘴巴说说而已

太史公这部书为什么伟大?

因为他有境界

他的境界从哪里来?

就从忠孝心出而来

什么叫做孝?

立身行道  扬名后世  以显父母

他要立志写出这样一部

继承他的父亲 写出这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让后世的人都知道  他和他父亲的名字

这就叫做孝

什么叫做忠?

注意  忠不是忠君

忠者  尽己之谓忠

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叫做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你在什么位置上  尽到那个责任  就叫做忠

你身为父亲  尽到父亲的责任叫忠

你身为人家的领导人  尽到领导人的责任叫忠

你是人家的属下  尽到人家属下的责任也叫忠

那太史公是什么  他是太史

太史有太史的责任

在中国史学存亡绝续之际

他觉得他自己责无旁贷  他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正因如此  这部书从忠孝心出

因此它境界高  它能接周孔  继春秋

俟后世君子  立百王大法

这和后来一般书  一般人的境界是完全不相同的

因此他的成就也比一般人  一般著作要高得太多

从忠孝心出这个观念已经很难为现代人所理解的

因为古人思考事情从责任出发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讲的是君有君的责任  臣有臣的责任

父有父的责任  子有子的责任

不是讲君有君的权利  君有君的义务

你们明白了吗?

今天的人用个人的观点  讲的是权利和义务

古人用全体的观点

这个全体不只包含了家  包含了国

包含了天下  也包含了祖先和子孙

因为从全体的观念出发  所以他们有责任

大丈夫  大人物  必有真性情

而想要尽到自己忠孝的责任  这就是太史公的真性情

因为有这样的真性情  有这样的自我要求

所以这部书才如此伟大

好的  那么最后讲到太史公自序讲到这里

你们更会想那全文应该已经讲好了

不  我们最后还要讲一件事情

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问你们各位一个问题

《史记》这部书是写给谁看的?

前面我们讲过每一个文章  每一部书

往往作者都有个理想的读者

这个读者可能是一个人  可能是一群人

不一定  这一群人也有特定的条件

例如说我这个课

基本上就希望讲给大学生  或有大学生程度的社会人士听

那么基本上我们讲这样的课  有我们目标理想的读者

《史记》也不例外

我问问各位《史记》的理想读者是什么样的人?

前面如果你们读过还没忘记

《史记》在最后说“俟后世圣人君子”

他的理想读者是圣人君子

这本书是写给圣人君子看的

明白这一点之后  我们就要自问

那我们是圣人君子吗?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君子

可是我们已经读了《史记》这本书

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这个问题不值得好好思考它一下吗?

我跟各位说  我认为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君子

而我们又读了《史记》这部书

而且深深为它的思想所感动

那我们就应该勉励自己成为圣人君子

圣人是什么  是人

君子是什么  君子是人

我们也是人

既然这本书是写给后世圣人君子看

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皆可以为圣人君子

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自我要求

我们读了《史记》这部书

就应该勉励我们自己成为圣人君子

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