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发展综述

2017-12-28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岁月的长河见证着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发展轨迹。医院前身为申新纱厂卫生所,从1945年起,先后更名为申福医院、新秦工人医院、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宝鸡市斗鸡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斗鸡分院。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医院更名为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时成为多元化办医试点医院,医院积极推行“医改宝鸡模式”,严格执行各项医改政策,为全市医改工作顺利进行作出应有贡献。

弹指一挥间,医院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今发展成为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养老、社区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几十年来,经过几代医护人员的不懈奋斗,医院实现了腾飞!

专家共同探讨疑难病例

 探索新模式

家门口享“养老+医疗”服务

改制多元化办医7年来,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用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近年来,“楼下看病、楼上养老”“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等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多地兴起,成为重点培育的养老服务新方向。该院针对我市社会老龄化日益突出问题,在全市率先提出以现有综合医院为基础,建设老年病医院,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2016年,医院获市卫计局批准为“宝鸡市老年病医院”。医院规划分两期建设多功能医疗养老康复中心。目前,我市首座多功能医疗养老康复中心已启用,项目整体预计2019年全面投入使用。笔者走进新投用多功能医疗养老康复中心,这里布局合理,病房温馨舒适、设施先进。讲起“医养结合”运营模式的构想,院长陈恩让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医养结合是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位,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实现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之所以成立医疗养老康复中心,就是想让老年人边治病边养生,不断把医院的综合水平提高,把费用降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

筑巢引凤来

引进人才提升诊疗技术

医院要发展,人才和技术是关键。老百姓看病,最看重的是医生的诊疗技术。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医院先后聘请解放军第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各科室学科带头人。

于军就是其中一位,现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25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来力伟,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先后在北京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气管镜介入新技术应用研修班学习深造。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近30年,擅长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在呼吸内镜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许向东,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多年,在颈椎病、颈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技术娴熟,尤其在脊柱疾病等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随着他的参与,医院复杂全身多发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经皮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成形术等手术相继成功开展,不仅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也提升了医院影响力。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是有了这些人才,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骨科、呼吸内科、妇产科等科室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了加快医院发展,完善学科建设,在市卫计局和医院董事会大力支持下,医院购置了美国GE公司IGS330数字平板造影系统,于今年11月28日成立介入放射科。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随着一批批高端人才的引进,一例例高难度手术相继开展,医院技术水平节节攀升,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

2017年11月13日,神经外科接收了来自山西省37岁的患者高某。据了解,患者从20岁开始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无故乱发脾气,家人曾多次带患者到外地各大医院治疗,并未见效。近3年来,患者脾气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摔东西,经人介绍,家人就带着患者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入院后,经过神经外科主任李加龙全面检查,患者被诊断为难治性精神疾病。李加龙带领团队经过认真分析,积极开展术前讨论,为其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11月17日,在手术麻醉科及CT室的全力配合下,李加龙成功为患者施行“脑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表示愿意配合后续巩固治疗。

提升诊疗水平,除了拥有先进人才,硬件也必须过硬。近年来,医院搭乘医改东风,坚持走改革、发展、创新的路子,致力改善百姓的就医感受。如今,17层门诊住院综合大楼、7层我市首座多功能医疗养老康复中心拔地而起,为百姓提供了更为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医院还引进1.5T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五分类血球仪、心电监护仪等大中型设备近百台。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院董事长陈宏伟、院长陈恩让给患者送饺子

评“服务明星”

展现医院护理新风尚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落到实处,医院把患者的“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作为服务质量的客观标准,并提出“患者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的服务口号,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标准。

服务永无止境。为提高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全院优质服务意识,医院制定“优质服务明星”评审及管理办法,每年进行评选“优质服务明星”,评选出的“明星”外出考察学习,并将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来进行交流。同时,医院还定期举行“医患座谈会”;为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印制回访卡,以便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全程回访服务;通过门诊部、护理部、医教科、患者服务中心广泛收集患者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整改。此外,医院领导坚持每周走进病房查房,零距离听取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意见,不断改进,使得规范服务落实到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现如今,患者送来的锦旗、牌匾、感谢信不计其数,医院接到的投诉率直线下降。

12月15日,笔者在神经内科住院部看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罗国刚、袁兴运、杨剑波等专家正在进行每周五查房,专家们仔细为患者检查身体,耐心与患者交谈。走进护士站,整张墙面都被锦旗、牌匾铺盖,一旁的“健康园地”张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知识,引来患者驻足翻阅查看。笔者翻开台面上的两本患者意见登记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患者的感激之情,其中提到最多的名字就是孙亚莉。作为神经内一科病区护士长,孙亚莉作表率,对待病人如亲人。孙亚莉告诉笔者,住院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因此自己收获了不少“老交情”。去年,80岁的刘某因脑出血住院,同时骶尾部伴有压疮,在老人住院的一个月时间里,孙亚莉每天给老人清疮、冲洗、换药,每隔两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经过一个月的相处,老人把孙亚莉当亲女儿看待。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老人出院后,孙亚莉利用下班时间去老人家中为其换药,并指导家属如何给老人翻身。

2014年8月10日上午,医院接诊了一名肝硬化腹水患者,患者被送来时下身裹着的床单沾满粪便。据送来的民警介绍,患者在斗鸡某宾馆住宿,因肚子疼的厉害,请求民警救助。到宾馆后民警发现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就将其立刻送往市第三人民医院。虽然患者是“三无”(无身份证明、无责任承担机构、无抢救治疗费)病人,但医院领导指出要先抢救病人。消化科医务人员立即明确分工,进行抢救。护士长王红霞、张静妮等人分别给病人剪掉脏衣服、擦洗身体,她们还拿来自己家人的衣服给病人换上。没人陪护,消化科的护士们就24小时轮流照顾患者,给他打水、买饭喂饭。正是这一件件小事,反映了医院高尚的医德医风。

频频办活动

促使团队拧成一股绳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魂,激发活力的根。为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使团队更有凝聚力,医院经常自发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团队拧成一股绳。

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前往千阳腾雁基地参加拓展训练。参加拓展的干部职工在教官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完成了高空断桥、医院文化情景剧制作展示、绝壁求生等团队项目的比拼。训练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多,他们将把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凝心聚力,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医院还通过开展“爱我家乡”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全民健康。医院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走进家乡为乡亲们诊疗疾病,普及健康知识。据统计,截至目前,义诊活动已走进我市十个村子。同时,医院每逢传统节日还会组织“走进社区送健康”活动。今年10月28日,医院组织内分泌科、门诊部等科室医务人员走进宏文路东社区开展“九九重阳节”义诊活动。医务人员为老人检查身体,并在健康饮食、合理用药、日常起居活动等方面给出专业指导,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此外,医院还举办猜灯谜、演讲比赛、书法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此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筑梦未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信心百倍。陈恩让表示,医院将不断总结办院经验,瞄准新的攀登目标,绘制新的发展蓝图,为宝鸡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宝鸡”作贡献。

——摘自《宝鸡日报》

长按二维码

关注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

预约挂号  健康咨询

咨询电话:0917-3851912

医院地址:宝鸡市金台区宏文路48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