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巴干仗,原来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结局

蒋校长 蒋校长 2019-03-29


中美贸易摩擦至今,一直被美帝打压的华为出手了,昨天文章《华为为何高调反击美国政》关键时刻华为的这一巴掌扇得实在是漂亮,也着实让老蒋热血了一把,前段时间,有铁友留言说,印巴冲突有些时日了,这俩邻居天天互拍板砖会不会引起全面战争?呵呵,就印巴这事,咱还真有必要再聊一聊。


说实话,对于印巴冲突是否会引起全面战争这个问题,我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复,我相信其他专家学者亦是如此。不过有一点我十分肯定,那就是这场印巴冲突,就是一出在最开始就变了味的“大戏”。如果不刻意推动,这出“大戏”真的很难变成全面战争。

大家不要觉得这种说法不可思议。

事实上,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此次印巴事件的导火索,即“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官兵大巴遭自杀式袭击”一事,便不难有此结论。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此事。

当地时间2月14日15点15分,载有2547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官兵的庞大车队,在行驶途中遭遇了一辆载满炸药SUV的自杀式袭击,死亡44人。事后不久,有巴基斯坦背景的 “默罕默德军”表示对此事负责,并公开了执行此次袭击任务的“烈士”具体信息。作为回应,印度方面指责“默罕默德军”的此次袭击,乃是受巴基斯坦政府指使。紧接着,印巴冲突随之快速升级,直至空战爆发。

总的说来,事情并不算复杂,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为何印方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便指责“巴基斯坦是幕后的指使者”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长期敌视巴基斯坦的缘故吗?

在我看来,对巴基斯坦的长期敌视只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归根结底,此次袭击发生后,印度官方急需找到一个“背锅侠”来承担罪责,以转移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否则在选举季即将到来之际,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很可能会因此吃不了兜着走。

至于印度官方为何不希望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袭击案”身上,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场袭击之所以会发生,其最大的责任人,其实是印度官方,而非所谓的“默罕默德军”。

众所周知,由于用汽车装满炸药进行自杀式袭击威力巨大,所以这种袭击方式只要能成功,便会给敌对一方造成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这种袭击方式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一方面不能被提前发现;另一方面,如果不是针对不可移动的固定目标,则必须确保袭击目标必须出现,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准确的情报来源。

美军当年之所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屡屡遭受“自杀式袭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军的巡逻路线和巡逻时间有规律可寻,自然能被轻松针对。

可这次自杀式袭击呢?

通过报道可知,印方的这次行程属于特例,根本无规律可寻。换言之,所谓的“默罕默德军”能成功完成这次袭击,就在于提前搞到了相关情报。

那么,如此敏感,本应严格保密的情报,又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

理论上,相关情报被泄露出去有三大途径:第一,有内鬼;第二,印军官兵军纪太差,不把保密条例当回事,以致搞得人尽皆知;第三,有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比如巴基斯坦情报机构为此次袭击提供了情报支持。

很明显,如果真是前两个途径出的问题,那么深究下去,此次袭击事件很可能会发酵成丑闻,到时,恐怕不仅要有高官辞职负责,印度人民党的执政能力,亦会在反对党的渲染下遭到严重诟病。

在大选季来临之际,这对执政的人民党来说显然大大不利。

事实上,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后,便有传言指出,正是由于对车队的保卫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才让“恐怖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其矛头直指印度官方。

而从冲突升级后,巴方相对克制,以及释放被俘印度战机飞行员等表现来看,此次袭击有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参与的可能很低,相关情报从前两个渠道泄露出去的可能无疑更大。

第二:印度不愿让此次袭击案背后的隐情被国际社会深究。

从媒体的报道中可知,实施这项自杀式袭击的,乃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名伐木工人,今年20岁。

说起来,这名袭击者的身份可谓十分敏感,因为一旦细查下去,无疑将直面一个问题,即“为何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老百姓会参加默罕默德军,然后去袭击印度军警?”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说穿了,靠着民族主义上台的印度人民党,在处置印控克什米尔问题时,对当地人采取了比前任政府更加高压和血腥的手段,以致民怨沸腾,分离主义情绪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相关情形在国际社会持续曝光和发酵,印度不仅会颜面大失,更有可能让某些国家抓住敲诈自己的把柄。

比如美国,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经就印度购买伊朗石油,以及印度购买俄罗斯武器等事多次表达不满。

所以不难预见,一旦印度用高压和血腥手段对待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民众的事情被实锤,并且持续发酵,以美国的流氓习性,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敲印度一笔的良机。

第三:选举需要。

对莫迪有所了解的网友想必都清楚,在上任之初,改善印巴关系,进而为印度赢得一个稳定的外部发展大环境,乃是莫迪执政的重要核心思想之一。

而为了实现这点,莫迪亦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在2014年5月的就职仪式上,莫迪便曾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参加,此后更是通过会晤,一致同意要恢复两国的和解进程。

再比如,2015年12月25日,莫迪在外访回国途中,为了出席谢里夫孙女的婚礼,临时造访了巴基斯坦拉合尔,可谓给足了巴方面子。

可惜,莫迪虽然有心改善两国关系,但层出不穷的恐怖袭击和边界小规模冲突,却是让印度民众怒火冲天。

在这种背景下,大谈“印巴友好”的莫迪无异于首当其冲。

换言之,莫迪所坚持的印巴友好主张,已然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莫迪和人民党赢得新一轮选举的“负资产”。

有鉴于此,莫迪和人民党政府自然只能用“实际行动”来为自己正名。

2016年9月18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陆军军营“乌力基地”遭到袭击,19名印度士兵因此死亡。作为回应,印度随即出动空军,越境对所谓的“恐怖分子”训练营进行了外科手术式打击。

最终,因为巴方一直保持克制,此事不了了之。

同理,此次袭击事件发生后,莫迪和人民党亦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毫无疑问,如果不做出坚决而有力的回应,在大选季将至的关键时刻,这必然会成为反对党向莫迪和人民党发难的“重中之重”。

在选举形势已然不看好的情况下,如果真让反对党抓住了把柄,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基于以上三点,印度政府会像2016年那样如法操作,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很显然,印度忽视了巴基斯坦新总理伊姆兰·汗所面临的难处。其实我们只要仔细琢磨一下便不难发现,因为是政治新人,没有多少人脉,伊姆兰·汗如今恐怕依旧没得到军方的信任。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伊姆兰·汗下令军方保持克制,就算军方真的执行了命令,亦势必会因士气被挫伤而心生怨气。

另外,面对一个刚刚上台就对印度野蛮越界忍气吞声的总理,巴基斯坦民众又怎么可能会支持?

而不论是失去军方的鼎力支持,还是失去民众的支持,都意味着伊姆兰·汗的总理宝座将很难真正坐稳。

所以,伊姆兰·汗的根本没得选。面对印方的越界之举,巴基斯坦现政府就算明知事情大发后对自身不利,也不得不奋起一战,哪怕仅仅只是个姿态。当然,冲突升级甚或全面战争同样不符合巴方的利益,印方被俘飞行员会被很快无条件释放,无疑就是这一点的最有力证明。

分析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印度也好,巴基斯坦也罢,在最开始都没有将事态扩大化的准备。印方所谓的“越界打击恐怖分子”,亦不过是转移国内外压力,以及保证选举获胜的“微操”罢了。

看看空战失利后,莫迪跟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的口水仗就知道了。双方争论的焦点,居然是“迟迟无法引进阵风战机,该由国大党还是人民党负责任”?

试问,如果印度真的想“复仇”,双方不是应该商讨怎样达成共识,以尽快引进阵风战机或者其他更先进战机吗?

由此可见,对莫迪和人民党来说,想到对于“结果”,更重要的其实是“姿态”。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没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比如针对印度民众的新恐怖袭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和大选结束,当下这一切都会如2016年的类似事件一样悄然淡去。

不过,只要克什米尔这颗大炸弹依旧存在,类似的这一幕便不可能真正消失,因为克什米尔争端从某种意义上,早已成为了印度官方的常用素材,只要还需转移国内外压力,“微操”就不可能真正停止。不得不说,这是克什米尔人民的悲哀,更是印巴两国的悲哀!

另外,此次印巴冲突还有一大疑点存在,即“巴方为何会反应的那么快,那么准,以及那么果决?”

难道巴基斯坦就不怕事态扩大化吗?要知道,万一冲突升级了,面对体量和底蕴更胜一筹的印度,巴方根本没什么优势。

所以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巴方此次果断且精准进行反击,一定有着自己的“底气”。

至于这个“底气”具体是什么,“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这个底气必然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有能力确保巴基斯坦的安全,并让印度不敢轻易升级冲突。

第二:有实力准确掌握印度空军的动态信息,巴方才能极具针对性的设下埋伏。

第三:哪怕莫迪和人民党猜出了这个“底气”是什么,也没什么有效反制手段。

在我看来,这个“底气”,恐怕才是此次冲突会在最开始就变了味的终极原因,我深信,只要这个“底气”一直存在且坚挺,印巴冲突就很难变成全面战争,因为……印度根本付不起那个代价!


原创不易,觉得老蒋文章还不错,可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本文由苍主任为《蒋校长精选》独家撰稿,版权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