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下期末复习压轴题图文解析系列(2)—《一次函数》应用(2)

2017-06-22 永泰一中 张祖冬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2015•杭州)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

      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如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甲出发0.5小时与乙相遇;….

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

(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

(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

(4)丙骑摩托车与乙同时出发,从N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M地,若丙经过4/3h与乙相遇,问丙出发后多少时间与甲相遇?




图文解析

观察下列情景和图象的动态图,想象和体会实际情景.

(不能点击,只能自动演示)


(1)由图中不难得到:B(1.5,0),C(7/3,100/3),D(4,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求函数解析式,并注意它的取值范围.


答案如下:



(2)解题关键是理解“图象与实际情境”的联系,并注意体会.

解析:由(1)中的答案,结合一次函数的比例系数(分别为-20和40)的几何意义,得:甲、乙的速度的分别为60km/h(40+20=60)、20km/h.当然甲、乙的速度也可通过列方程组得到:(两相等关系分别是:甲0.5小时行驶的路程=乙1.5小时行驶的路程;甲在7/3-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比乙行驶7/3小时的路程还多100/3km.)


所以OA的函数解析式为:y=20t(0≤t≤1),所以点A的纵坐标为20,根据当20<y<30时,得到20<40t﹣60<30,或20<﹣20t+80<30,解不等式组即可.

答案如下:

   



(3)由(2)不难得到:S[甲=60t﹣60](1≤t≤7/3),S[乙]=20t(0≤t≤4),画出函数图象即可。(注意其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答案如下:



(4)解析:如下图示,确定丙距M地的路程S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为:S丙=﹣40t+80(0≤t≤2),根据S丙=﹣40t+80与S甲=60t﹣60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7/5,所以丙出发5/7h与甲相遇.

在同一坐标中的图象为:


答案如下:



反思: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获取相关信息,理解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几何意义,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本公众号对应的QQ群:教师178733124,加群可以分享已发布内容的相关课件,学生或家长614779752.

(本文结束,别忘了在左下角的阅读人数右边的给个“鼓励”哦!)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分享本公众号:zzdyunke(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进入公众号,输入数字“8”可进入本人的云课网(优思数学)的详细目录(已经有1200多个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和《几何画板》使用实例视频教程(622分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