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下期末复习压轴题图文解析系列(3)—动点与正方形1

2017-06-23 永泰一中 张祖冬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如图,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点E为射线CB上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C,B重合),连接AE,点F在直线AC上,且EF=AE. 

(1)点E在线段CB上,如图1所示;

    ①若∠BAE=10°,求∠CEF的度数;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CD,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请你依题意补全图2,并直接写出线段CD,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



——试题来源于一微信公众号的朋友




图文解析:

(1)①不难求得:∠CEF=10°(=∠BAE,非偶然,是必然,下面给予简单证明)..由∠BAE=∠BAC-∠CAE=45°-∠CAE,而(在△CEF中)∠CEF=∠ACB-∠F=45°-∠F,又由EF=AE可得:∠CAE=∠F,从而得到∠CEF=∠BAE(这个结论在后面的证明常用到).下图示。



②下面给出六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在AB上截取BG=BE,连接EG,下图示:

不难得到:∠AGE=∠ECF=135°,AG=CE(因AB=BC,BG=BE),又由①证得:∠BAE=∠CEF,从而可得到:△AGE和△CEF全等,所以CF=EG,同时△BG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得到:BE=2分之根2GE=2分之根2CF,又CD=BC=CE+BE=CE+2分之根2CF,即线段CD,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三者关系为:



解法二:过F点作FG⊥BC交BC的延长线于G,下图示:

根据∠B=∠G=90°,∠BAE=∠CEF(上述已证)和AE=EF,可以证得△ABE和△EFG,得到:FG=BE,同时△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FG=2分之根号2CF,即BE=2分之根号2CF,……(下同).

(上面两种证法属于常规证法,易想到)




解法三:延长AB至G,使BG=BE,连接EG和CG,(相当于△ABE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BCG),下图示:

不难证得:△ABE和△CBG,得到∠BAE=∠BCG,而∠BAE=∠CEF(上已证),所以∠BCG=∠CEF,同时∠CEG=∠ECF=135°,CE=EC,从而△CEG和△ECF全等,得到GE=CF,同时△BE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得到BE=2分之根号2GE=2分之根号2CF,下同…….



解法四:将△AEG绕E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HEG,下图示:(证明与上述情况类似,下面简写分析过程).

由旋转可得到:BE=AE=EF,EC=EG,∠AEH=90°,同时不难证得:∠CEH=∠BAE=∠CEF,进一步又可证明△CEF和△CEH全等,(下图示)


从而∠CH=CF,且CEF=∠ECH=135°,又∠ECG=45°,得到∠GCH=180°,从而G、C、H三点共线,所以:



(其实证法三和四,用的旋转的方法进行转化,下面用对称的方法继续探索)



解法五作△CEF关于CE对称得到△CEG,连接AG.(下面看图示,不做详细说明)



解法六:(类似解法五)



(3)同样也有类似的六种解法:(下面以图形形式介绍)

结论是: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解法五


解法六

反思1:本题其实就是课本的一道试题进行变式得到的:

是这么变形来的——对称:

(本公众号前面文章“一道精典的几何证明题的多种证题思路与拓展”有这题的详细变式)

反思2:将上述正方形分别改为其他的正多形,解法与结论类似:

(试试看!,其中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时,八年级学生可以做的,其他正多边形九年级学生才可完成)

等边三角形时:


正五边形时:


正六边形时:

其实,E在直线BC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均有类似的结论,均有六种解法。(上述没给出E点BC的延长线上,主要原因图形的版面太大)

答案:对于正n边形,结论是:E在BC边上时,CD=CE+CF除以(2cos180°/n);E在CB延长线上时,CD=CE-CF除以(2cos180°/n);E在BC延长线上时,CD=CF除以(2cos180°/n)-CE.



本公众号对应的QQ群:教师178733124,加群可以分享已发布内容的相关课件,学生或家长614779752.

(本文结束,别忘了在左下角的阅读人数右边的给个“鼓励”哦!)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分享本公众号:zzdyunke(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进入公众号,输入数字“8”可进入本人的云课网(优思数学)的详细目录(已经有1200多个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和《几何画板》使用实例视频教程(622分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