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前自学)初中数学(三个学段)系列(3)

2017-07-04 永泰一中 张祖冬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超前自学)小升初系列(3)-有理数(3)


一、知识点归纳:

1.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如图示:

2.a为正数时,数轴上表示数a和-a的点如图示:

3.若用a表示一个有理数,则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大致如图示:

4.认真观察数a的点在数轴上不同位置时的符号

(动态自动演示,不能点击!)



二、例题选解:


例1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80,-60,-40,0,60,80,100.


解:

反思:当给出的数值较大,可灵活选用单位长度.


例2.如图所示,A表示-2,B表示4.

(1)在数轴上标出原点0.(2)有一点C到原点与到B点距离相等.写出C点表示的数.



反思:利用图形(数轴)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相关数轴问题是有效方法.



3 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它先向右爬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然后向左爬了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1)用数轴表示出蚂蚁爬行的路线,并写出ABC三点表示的数.(2)若蚂蚁从点C回到出发位置,则应向什么方向爬行了几个单位长度?


解:(1)如下图示:

A点表示2B点表示5C点表示-4O点表示0. 

  (2)蚂蚁实际上是从原点出发,向原点左侧爬行了4个单位就回到出发位置.



(以上内容选自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题组伴我学数学》七年级上学期中的1.2.2数轴——作者系本人).






三、挑战你的能力!

1.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        个,表示的数是       

2.已知x是整数,并且﹣3x4,那么在数轴上表示x的所有可能的数值有        

3.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52,则线段AB的长度是       

4.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       

5.数轴上的点A示﹣3,将点A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6.在数轴上P点表示2,现在将P点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P点必须向        移动        个单位到达表示﹣3的点.

7.比较大小,用“>”、“<”或“=”填空

1  00   1;﹣5   32.5  2.5

8.已知,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a,b,c三个有理数的点分别为A,B,C.

(1)其中a_____0,b_____0,c_____0;

(2)B与C间的整数为______.

9.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为整点,某数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放上一根长为5cm火柴棒,则该火柴棒能盖住的整点个数为_____个.

10.如图所示,A表示-2,B表示4,(1)在数轴上标出原点0.(2)有一点C到原点与到B点距离相等.写出C点表示的数.


小升初(3)练习答案:

1.两,5和-5

2.-2、-10123

374.-32516.左 2

7.>,>,<,<

8.(1)>,>,< (2)6

9.6 10. (1)如图示,(2)2




(超前自学)七升八系列(3)-三角形(3)



七升八(3)练习答案:


(点击标题打开相关文章和答案)



 

(超前自学)八升九系列(3)-一元二次方程(3)

一、知识点归纳: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用二次项系数除方程的两边使新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2、在方程的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成为完全平方;

3、如果方程的右边整理后是非负数,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如果右边是个负数,则指出原方程没有实根。

强调:方程中“配方”思想是很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务必理解并体会.

二、例题选解:

三、挑战你的能力!



八升九(3)练习答案:





(本文结束,别忘了在左下角的阅读人数右边的给个“鼓励”哦!)

本公众号对应的QQ群:教师178733124,加群可以分享已发布内容的相关课件,学生或家长614779752.



添加关注后,进入公众号,输入数字“8”可进入本人的云课网(优思数学)的详细目录(已经有1200多个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和《几何画板》使用实例视频教程(622分钟).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分享本公众号:zzdyunke(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