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三个年级上学期的尖子生培优系列(18)
(点击“初中数学延伸课堂”关注)
解析:此法称“裂项”法:通过将原式乘以一个比例系数后,得到的新式子与原式子之间存在除个别项不相同外,其他项完全相同,然后再通过“加减”就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然,解题时,需按照示例步骤进行解答,以免漏项。本题答案如下:
初二组:
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AC,AF⊥AB,且AE=AC,AF=AB,求证:AD=1/2EF.
解析:遇“中线(点)”常用通法是“倍长中线(与中点相关的线段)”法,因此延长AD至G使AD=DG,如下图示:
不难证得△ACD≌△BDG(SAS),得到AC=BG=AE,∠C=∠GBD,如下图示:
可以证得∠ABG=∠EAF,又AC=AE=BG,AB=AF,从而△AEF≌△ABM(SAS),得到AM=EF,即可得到证明.
初三组:
如图1,对于平面内小于等于90°的∠MON,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MON的内部或边上,作PE⊥OM于点E,PF⊥ON于点F,则将PE+PF称为点P与∠MON的“点角距”,记作d(∠MON,P).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x、y正半轴所组成的角为∠xOy.
(1)已知点A(5,0)、点B(3,2),则d(∠xOy,A)=,d(∠xOy,B)=.
(2)若点P为∠xOy内部或边上的动点,且满足d(∠xOy,P)=5,在图2中画出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1/2x2+mx+n经过A(5,0)与点D(3,4)两点,点Q是A、D两点之间的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可与A、D两点重合),求当d(∠xOD,Q)取最大值时点Q的坐标.
“点动成线”,根据点的坐标和函数图象的定义,因此点P必在线段y=5-x(0≤x≤5 49 30080 49 14986 0 0 4276 0 0:00:07 0:00:03 0:00:04 4275上运动.所以所求的答案如下图示:
(3)根据定义,过点Q作QF⊥x轴于F,QE⊥OD于E,延长FQ交OD于M,如下图示,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分享本公众号:zzdyunke(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添加关注后,进入公众号,输入数学“1”可进入《几何画板》使用实例视频教程(622分钟).本公众号对应的QQ群:178733124(课件制作学习交流群),530471110(魔方数学答疑群).
如果您想学习几何画板,请详细阅读上述文章末尾的说明.
(点赞和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作者的坚持给予鼓励!赞赏是一种认可,也是对作者的艰苦劳动给予肯定!可惜系统最低只能设置1元,无法设置1元以下甚至0.01元!但点赞和分享只需”举指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