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又便民,武昌垃圾分类屋上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武昌城管 Author 武昌城管
垃圾分类进“屋”
异味脏水去无踪
最近,家住粮道街“书香苑”的刘女士惊喜地发现,小区垃圾投放点大变样:从以前的垃圾桶变成垃圾屋。“这样蛮好,以后夏天不会有异味,蝇虫也没了。”
垃圾分类屋
智能又便民丨10 小区上新
武昌区杨园街电力新村小区、黄鹤楼街武汉音乐学院、粮道街书香苑等10个小区“上新”的垃圾分类屋,集投放、暂存、宣传于一体,涵盖微信小程序操控、积分兑换、除味除菌、满溢报警等多种功能。工作人员依据互联网和磁感应系统,可以远程获知和控制每个垃圾房的载满情况,进一步提升管理和工作效率。
01
硬件到位
垃圾分类大提速
早上7点,家住杨园街电力新村的赵爹爹边走边过早,到小区垃圾屋投放口面前,熟练地打开手机扫码,随着投放口盖徐徐打开,赵爹爹把吃剩的一点热干面倒进厨余垃圾桶,把一次性碗和塑料袋投进了其他垃圾桶,干脆利落完成一次垃圾分类投放。
这座位于杨园街电力新村小区,占地约30平方米的垃圾屋,不仅配备了灭蚊灯、臭氧杀菌除臭器、排风扇、冲洗设备,还设置了四分类智能投放口,具有扫码投放、自动称重、湿垃圾破袋、感应洗手等功能,营造了无接触投放环境。
“有了智能垃圾桶,不仅投放垃圾方便卫生,还能帮助大家养成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习惯。”赵爹爹对新安装的智能垃圾分类箱赞不绝口,以前小区垃圾桶,经常满溢,夏天蚊蝇多,雨天污水直流,路过就觉得不舒服,现在这样看着舒心多了。
智能垃圾屋操作简便,市民参与积极性高,从源头上解决了垃圾分类问题。
今年以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屋建设,探索试行“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模式。
早在2021年初,武昌区便提前谋划,第一时间启动生活垃圾屋建设项目,陆续完成了12座垃圾屋的建设任务。
武昌区垃圾分类负责人魏奕介绍,今年,武昌区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30座垃圾屋,其中智能垃圾屋10座,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垃圾分类硬件基础。
在垃圾屋的建设工程中,武昌区组织施工单位多番听取群众意见,如将电力新村小区除臭设备升级为除臭、杀菌、消毒三位一体设备,将排气扇升级为静音排气扇,把开门方式从感应开门升级到扫码+按钮开门,并增设遮雨棚、台阶、厨余垃圾破袋器等,使垃圾屋的环保性和便捷性大大提高。
同时为了弥补因垃圾屋建设而占用了小区活动场地,社区将18栋闲置的“养生苑”改建成“益智苑”,供老年人健身、娱乐。
垃圾屋投入后,小区垃圾收集由传统的露天转变为垃圾屋集中式,实现收集、储存、转运、清洗工作闭环,既提高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又节省了人力成本。
02
科技到位
管理效能大提升
垃圾进了屋,只有后续工作跟上,才能运转流畅。
武昌城管依托物联网技术及云平台等应用,打造城市智慧垃圾屋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垃圾屋与云平台、用户互联互通,打造硬件物联、云互联闭环。
电脑端管理后台可以对垃圾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垃圾桶定位、丢失、使用状态等,数据信息定时上报。一旦发生异常,自动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垃圾满溢传感器监测垃圾桶满溢状态,当达到设定高度时则进行告警上报,满桶后实时给环卫人员发送提示短信,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处理垃圾。若发现超时未处理,系统则自动上报至相关管理人员,保障垃圾清理的及时率和高效性。
平台除了实现智慧垃圾屋日常管控外,还具备项目运维、人员管理等功能,极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运营监管水平。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清运效率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因此负责两类垃圾并行清运的车辆都安装有北斗定位系统,司机按照固定清运路线,进入智慧环卫系统,到达点位清运完毕后方能打卡。“所有流程进度都实现了在线监控,让居民们放心,工作人员省心。”
为把垃圾屋管好用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武昌区各街道建立了垃圾屋日常管理制度。
在电力新村小区,街道指定2名保洁员专职负责垃圾屋卫生、用具维护。小区内实现每日3次垃圾收运,保洁员在收运前及时完成垃圾桶集中候车,收运车直达垃圾屋边进行分类收运后,小区保洁员将空桶在屋内进行冲洗,摆好备用。
小区内各保洁员按网格每三天会将本组负责的所有垃圾桶进行冲洗、消毒、杀菌、除臭处理,清洁垃圾屋内环境卫生,保证室内无异味和污渍残留。
03
维度到位
社会力量“大合唱”
“可回收物,都是1公斤1元,这个价格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并且可回收物的范围也要比一些市场化的回收点更广,对市民更实惠。”魏奕介绍,目前武昌区在智能垃圾屋引入市场力量,参与可回收物处理,首批试点有6个小区,市民在注册信息后,只要将可回收垃圾投入相应的位置,就可以根据重量获得相应的金额,并且可以微信实时到账。
这不是武昌区第一次在垃圾分类领域引入市场化力量。今年8月,武昌区引入团队,对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化处理。
“全区60个点位,自8月份以来共计收运有害垃圾1.2吨。这个数字超出我们的预期,说明群众对于有害垃圾危害环境、需要被分类这一观念是比较认同的。”魏奕介绍,现在市民环保意识比较强,有了正规、方便的渠道,他们是非常愿意配合的。
与此同时,武昌区还将智能垃圾屋作为宣传点,用多种方式吸引市民参与。在小程序上,市民可以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在不清楚垃圾类型时可以在小程序上的垃圾分类助手进行查询。除了这些,小程序上还设置了积分排名榜,积分商城,宣传文章,聊天互动,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积极性。
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社区下沉党员、志愿者力量,积极宣传,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越来越高。
党员带动点线面,宣传覆盖老中青,在老党员们的带头引领下,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宣传督导员全力推进,越来越多人从知道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到学习垃圾分类、实践垃圾分类,再到自觉自愿成为保护环境、分类垃圾、回收资源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以前我听说垃圾分类,就觉得是件麻烦事。但是街道这些红马甲把垃圾分类干得有声有色,我现在就是百分百支持!”居民葛阿姨对垃圾分类“路转粉”,靠的是今年以来首义路街道垃圾分类督导员用共同缔造理念指导宣传和实践融合创新。
据首义路街道环卫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武昌区首义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宣讲队伍已经辐射上万人。
垃圾分类
一头连着民生
一头连着文明
武昌区城管将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努力实现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良好氛围,打造生态宜居绿色生活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END
来源:武昌城管
编辑推荐
湖北交投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灯具节能改造完工 年减少碳排放约4万余吨
点击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