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一首《梅花诗》道破人从何处来
邵雍一首《梅花诗》道破人从何处来
『穹顶观察』——用智者的视角观天下、用修者的智慧辨善恶、沐佛法的精深察洪微。为读者带来洞彻古今的正见、正识!
在非常久远的古代,天门开了。陆陆续续的有人来,有人走,创造了从古到今的无数文化。
从有人类以来,生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从哪里来的?又会到哪里去?”尽管有无数的猜想,能够清清楚楚说清的却寥寥无几,敢于将此事道破的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因为这是天机,是不允许人随便知道的,除非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梅花诗》直奔主题,讲述人的来处
首句“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就点明了人的来处。在非常久远的古代,天门开了。陆陆续续的有人来,有人走,创造了从古到今的无数文化。他们两两相继而来,有的来了又走了,有的就继续留下来。
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神传文化的真实性。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很明显是随着打开的天门下来的。我们是谁?毋庸置疑都是神。
接下来就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到哪里去?不用考虑了,古人都说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从哪里来,就会到哪里去,这就是一个回家的概念。
《梅花诗》揭秘以后的一切大事来印证它的准确性
从北宋到南宋然后再到元明清,《梅花诗》都准确预言了。为什么要预言这些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我们《梅花诗》是正确的,要我们相信那些预言中没有发生的真相,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发生的事。
《梅花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这最后的三句才是真相。再者,既然是《梅花诗》,主角一定是梅花,用来比喻一群遭到严寒迫害的善良的神。他们为什么要来?要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笔者不敢去解《梅花诗》,因为它背后的内涵太深。有人如果真想了解,可以站在信神的角度自己看一看,或想一想其他办法。毕竟预言中的事,正在中华大地发生着,或许一不留神,你就找到了真相。
至少我们从《梅花诗》中应该明白,神是真实存在的,与我们有联系的,我们终归要回到来时的地方,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我们只是地球的过客而已。
附录:
1.邵雍生平: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2.民间传说:
当时有两个举子上京应试,路过安乐窝听闻邵尧夫先生精通义理,妙算神机,不求当官只求学问,二人一同前去拜访。
两举子见了尧夫先生一个说:“久仰先生大名,我们是進京举子,求问先生此去功名如何?望先生赐教!”先生说:“请写字一观。”那举子手拿一串糖胡芦听先生说让写字,把糖胡芦一举:“就依这串糖胡芦的‘串’字。”先生说“恭喜你,这次進京定能连中两元。”那举子一听能连中两元,十分高兴。
另一个举子也说:“请先生看我的前程如何?”“你也写个字!”先生说。这举子见前一个说了串字能连中两元,就说:“我也依‘串’字”。先生说:“你这次不但不能得中,须要小心有灾。”这举子一听自己有灾,心里老大不高兴就问:“同是一个字,为啥他能连中两元,而我却有灾?”先生说:“同是一个‘串’字,但你们心理不同,第一个是随口说出‘串’字,所以能连中两元,你是见他说了‘串’字连中两元,你有心也说了这‘串’字,是上下的两中字相连,下边再加个心就成了‘患’字,所以你小心为是。”
结果,三场科考已毕,第一个举子果然连中两元,而另个举子因答卷言辞过激而被押進牢狱。
3.《梅花诗》: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