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预告 | 五四青年节,来看百年前的美育课堂
审美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
爱美之心
小之可以怡性悦情,进德养身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中展:
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
请输
设计互联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作为中国两家关注设计文化的机构,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合作举办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展览。这场展览作为设计互联常设展设计的价值在中国的新增展中展,于2021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V&A展馆展出。
展览追溯了20世纪中国设计与审美教育的开端,讲述百年前,以蔡元培、陈独秀、丰子恺、林风眠、陈之佛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们,在提倡民主、科学的同时,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等理想,主张向西方学习,调和东西方文化,并将美术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这批中国审美教育的先辈,一方面把美术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另一方面将艺术与现代教育融合,提出了一系列美育新主张,以绘画、音乐和舞蹈陶冶人们的生活趣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150余件书刊、画报、图鉴等珍贵藏品
展览围绕“世风巨变”“向西方艺术学习”“大众生活与美的启蒙”“新教材、大先生”“时代的艺术教育”“民主科学之美”六个章节,展出百余件珍贵的书刊、画报、课本、历史照片、文本,让观众近距离接触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设计历史,了解当时的美育思想。
关于展览,TA说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已经迥然有别于传统美育,现代的审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从某种角度说,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救国’并没有过时,也不是危言耸听。…吴冠中先生曾批评过的‘美盲’其实不仅仅是审美形式的缺乏,而折射出的是民族整体素养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缺失事关我们的创造力,这个道理,看完这个展览,也许大家都能体会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
“此次展览我们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合作,将原有在杭州展出的“新文化运动与设计启蒙展览”中美育与生活的部分进行了提炼与扩充。展出的课本内容平实入微、以美好小事感化心智,形式设计讲究,读起来令人愉悦。期待观众们都能感受到这份愉悦。”
——设计互联副馆长、《设计的价值在中国》策展人赵蓉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与深圳设计互联副馆长赵蓉总策划,由邓康延担任学术主持,并与刘一蓝、唐司韵共同策展。本次展览还得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书籍画报”收藏专家蔡仕伟、周博、韩湛宁、杨培明的学术支持与指导。
设计美育之旅第 1 站
世风巨变-
中国传统社会在儒家和诸子百家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自己的审美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形式美感体系,同时也产生了别具特色的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世风巨变,西方思想大量涌入。在新生活、新观念的酝酿中,审美教育以前所未见的面貌进入时代前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引发了全新的“美育”启蒙。
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在上海创办了《申报》,其内容新颖,无所不包,报导了许多西方新思潮。1884年4月起,《申报》开始创办以石版印制的副报,叫做《点石斋画报》,图主文辅,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全貌和西方奇闻趣事。
而《点石斋画报》的编绘主笔吴友如(约1840—1893)又在1890年自己创办了《飞影阁画报》。两本画报虽然都是吴友如(约1840—1893)主理,但是风格各异。《点石斋画报》为申报馆所有,以强调时事新闻为主;而《飞影阁画报》则更多体现了吴友如的个人趣味,侧重仕女画、历史画和风俗画。
《点石斋画报》与《飞影阁画报》夹杂着对西方的想象与学习的渴望,在插图创作中夹杂着对西方的想象与学习的渴望,下笔多采用西方透视画法,画幅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图文并茂。
上:点石斋画报内页
下:时报十周年纪念,徐咏青,1914
月份牌作为诞生于清末民初的上海广告宣传画,一度十分流行。人物题材包含美女、明星和历史人物等,内容则多是香烟、电池、百货、保险等广告。月份牌多是用擦笔水彩技法描绘写实的人物形象,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大众过去的欣赏习惯,做了颠覆性的改变。自小在土山湾孤儿院习艺的徐咏青(1880—1953)在水彩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
1840年,西方传教士来到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慈善机构等,形成上海天主教教务中心。1864年,土山湾孤儿院在此背景下建成。1851年,西班牙雕塑家范廷佐(1817—1856)将上海董家渡的个人工作室搬至徐家汇,并将以扩展后兼作艺术教室,内设素描画、水彩画、油画和雕塑制作等课程。范廷佐邀请了意大利传教士马义谷(1815—1876)向孤儿教授颜料研制和油画技法。
范廷佐去世后,中国修士陆伯都(1836—1880)将其生前的画室搬至土山湾孤儿院,时人作之为土山湾画馆。画馆对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艺术领域都有所涉及,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是近代上海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美术学校,对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徐悲鸿在《新艺术运动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写道:“中西文化之沟通,上海徐家汇曾有极其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其中陶冶出之人物,如周湘、徐咏青、张充仁、张聿光等乃在上海最早设立美术学校之人。”
上: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logo
下:土山湾画馆-图画课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对中国时局进行了思考,认为政治革命无用,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筹备《青年杂志》,由群益书社出版,编辑部就设在他的家中。
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理念。1916年,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抗议,信上说该杂志同青年会杂志《青年》、《上海青年》同名,要求《青年杂志》改名。为了避免诉讼麻烦,出版方陈氏兄弟与陈独秀等人商议决定,自第2卷起《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刊登投稿。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就首发于《新青年》第4卷。
上: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二号,青年杂志社,1915
下:新青年第2卷第1号,青年杂志社,1916年9月
设计美育之旅第 2 站
向西方艺术学习-
新文化运动还直接推动了“美术革命”。在向西方学习“科学”的认知中,蔡元培、陈独秀等人都提倡学习欧洲写实绘画,因为它讲求科学,有精确的透视和光影表现,人物造型严谨。由此一度掀起了留学欧美、学习西方写实艺术的热潮,早期学员回国后开办美术学校,包括西方工艺和绘画课程,直接改变了当时国内的美术教育。
上:刘海粟油画1933,刘海粟
刘海粟自幼酷爱书画,十四岁到上海周湘主持的传习所学习西洋画。1929年赴欧洲各国游学,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三年间绘画了300余件作品,此画册精选了期间的优作出版。
下: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林风眠编,1936
设计美育之旅第 3 站
大众生活与美的启蒙-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也是对先辈美育普及精神的继承。彼时,蔡元培倡导:“从胎教、到小学、中学、大学,从美术馆、音乐会、展览厅到地方的美化:道路、建筑、公园、名胜、古迹。莫不需要改善,做出美的安排。”
上:东方杂志封面,陈之佛,1940
《东方杂志》创办于清末,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创刊号发刊词)为宗旨,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
下:护生画集,弘一法师著
护生画集主要收录了丰子恺的优秀画集作品本集。后四集的出版是丰子恺对恩师弘一法师的一生承诺。
设计美育之旅第 4 站
新教材、大先生-
伟人见末节,大师编小书。新课本,童心洋溢,清气升腾。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体现于身边人、眼下事、常人心,浅显而不浅薄,简约又不简单。
教科书的演进也从古代人物、农业社会、修身守性,渐进至现代文明、科学知识、公民意识。说礼也说理,爱仁也爱人。好的课本,经得住日月翻阅。
上:新世代社会教科书(国难版封面),丁尧章编著,1932年
1932年中,商务印书馆赶制秋季开学课本,抛开已被日本炸毁的原版封面版型,惊世骇俗地以现场实景,作出断壁残垣、火焚水淹的国难版设计,以宣悲愤,以警后世,留下世界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悲惨而壮阔的封面。
下:《新课程标准适用小学国语读本》初级第七册
艺术教育家们通过绘画、音乐等传达新文化的审美价值,国立、私立的全国性美术学校如雨后春笋出现,刘海粟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甚至推出人体模特儿写生,成为社会大事件。
许多中学的课程中,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提倡健全人格的培养,原来不被重视的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广泛铺开,受到学生的欢迎。审美教育通过报刊、商业广告还延伸到大众层面。
提倡白话文,倡导言文一致的教育主张,以及著名的乡村教育实验运动,就是在此背景下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审美必须返回现实生活,必须解放情感,必须通过美术音乐等方式获得表现和抒发。
《美育》,吴梦非编
1920年4月中华美育会创刊《美育》为中国第一本美育学术刊物。初为月刊,后成为不定期刊。编辑成员有总编辑吴梦非、图画编辑主任周湘、音乐编辑主任刘质平、手工编辑主任姜丹书、文艺编辑主任欧阳予倩,《美育》的宗旨是,发动和组织美育界共同研究美育,探索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注意美育的一般理论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宣传,更注重美育的实践(艺术教育)的经验总结、交流,以及艺术知识的介绍。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 本次展览设计互联会员免费 •
扫码加入会员
-
放映厅
展览特设放映厅,由2x4特别设计,墙体装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特色花纹。放映的《老课本讲故事》动画片系列,是将美好的生命道理,用生动的故事徐徐展开。由曾制作过香港电影《麦兜》的魅力动画团队创意画面,邓康延文案策划,著名配音演员乔榛配音。
展览特意整理了1861-1937年期间中外对照的文化设计发展史,将新文化事迹与国际艺术的发展并置于时间线上,从全球文化历史的维度看待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
1861-1937年期间中外对照的文化设计发展史截图
1861-1937年期间中外对照的文化设计发展史截图
Q
你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温馨提示
为了保护展品,展厅现场的温度较低,为了安心观展,建议怕冷的朋友备好衣物前来哦🧣。
-
设计互联感谢所有借展方、帮助此次展览实现以及关注中国设计生长的前辈与行业同仁。
除在文中标明版权信息的内容外
图文版权均归设计互联所有
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如需获取转载权限,请私信公众号后台
展览信息
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中展
展期(展中展):2021年5月1日-2021年10月31日
地点:设计互联旗下V&A展馆(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楼)
主办:招商蛇口|设计互联,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协办: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
总策划:杭间 赵蓉
学术主持:邓康延 蔡仕伟 周博 韩湛宁
策展人:刘一蓝 邓康延 唐司韵
视觉与空间设计:2x4北京工作室
(以下名单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展览助理:陈 沛 冯梦洁 沈佳琪 魏梓伦
展览支持:高 原 顾 灵 李计亮 汪 芸 张 睿 周辰琛
文献支持:王 洋
行政协调:曹 伟 马 颖 王剑红 王 娜
志 愿 者:彭子洵 杨闽雪
藏品支持:蔡仕伟 邓康延 刘一蓝 上海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 周 博
公益支持:深圳市创想公益基金会
购票详情
• 门票售出不作退换
• 限单人单次入场
• 6岁以下儿童免票,需由成人陪同入场参观
• 学生、老师及六十岁以上长者半价,现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购票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导览安排
每周日下午三点专业讲解员定时导览点击下方地图,直达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