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上新!广药大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
上新啦!
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
广药大人始终坚持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和人民生命健康
锐意进取
勇于创新
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公共卫生学院陈青松、付曦团队最新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与COVID-19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联系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陈青松、付曦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ut(影响因子24.5)发表了题为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on inactivated SARS-CoV-2 vaccine efficacy during pregnancy and mother-to-infant antibody transfer ”的论文。(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136/gutjnl-2023-330497)
该研究以“在广州、深圳两地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的97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血浆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中和抗体(NAb)和IgG抗体水平检测,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检测分析了孕妇孕期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的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免疫效果的孕妇组间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组成差异和新生儿出生后的感染情况,得出了一系列关键发现。
三组母亲孕期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途径和代谢物的富集情况
该多组学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与孕妇接种灭活SARS-CoV-2疫苗的效果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识别了与疫苗效果和母婴免疫反应相关的母亲肠道微生物物种和代谢物,特别是三萜类化合物与孕期接种新冠疫苗后对母婴健康的保护作用之间的密切关联。
基础医学院李雄团队:在癌症分子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一
2023年10月3日在Nature子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PLK1 Maintains DNA Methylation and Cell Viability by Regulating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UHRF1 Protein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确定了磷酸化激酶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维持DNA甲基化中的关键作用,提示PLK1抑制剂与DNMT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能对癌症治疗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二
2023年9月20日在细胞生物学TOP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发表了题为“UHRF1 Promotes Spindle Assembly and Chromosome Congression by Catalyzing EG5 Polyubiquitin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UHRF1作为核蛋白,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通过催化驱动蛋白EG5的 K1034位点多泛素化,从而参与双极纺锤体组装和染色质结构的新功能。这种功能完全独立于其在细胞核内行使表观遗传调控和DNA损伤修复的作用,为UHRF1作为潜在的抗癌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证据。
三
2023年9月7日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Cellular Oncology(JCR 1区, 影响因子 6.6)发表了题为“Diosgenin inhibits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UHRF1 protein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发现的RanBPM稳定p21蛋白新的分子机制独立于DNA损伤反应(DDR)中经典的p53依赖的通路,从而增加了对RanBPM在DDR中角色的新理解,同时也提示破坏RanBPM与p21蛋白相互作用的靶向药物可能逆转NSCLC对铂类化疗耐药。
四
2023年8月10日在肿瘤学TOP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CR/中科院肿瘤学1区,影响因子11.2997)发表了“AR antagonists develop drug resistance through TOMM20 autophagic degradation-promoted transformation to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AR拮抗剂恩杂鲁胺通过线粒体外膜介导的信号途径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提示前列腺癌肿瘤标本中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低表达或缺失可以作为前列腺癌对第二代抗雄药物或AR拮抗剂药物产生耐药的预测指标。
研究论文Diosgenin inhibits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UHRF1 protein degradation实验结果
研究论文AKT1 Regulates UHRF1 Protein Stability and Promotes the Resistance to Abiraterone in Prostate Cancer实验结果
此外,李雄教授团队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和Oncogenesis分别发表研究论文,取得诸多创新成果,实现广药大抗癌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沈晗课题组: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指导肝癌治疗方面实现新突破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沈晗课题组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肝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指导肝癌临床治疗中取得新进展,其论文“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ontribute to the immunosuppressive landscape and influence the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D-1 inhibitors and antiangiogenic agent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于最近在线发表在Cancer(中科院一区期刊,IF: 6.2)。广东药科大学为独立完成单位,本校研究生陈秋锐为第一作者,张荣信教授、沈晗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肝癌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四位,死亡率位于第二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多种作用。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数据筛选到标记肝癌CAF的39个特征性基因,并证实肝癌中高丰度的CAF能促进多种免疫细胞向TME浸润,但会显著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高丰度的CAF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的代谢重编程及肿瘤血管生成异常化,导致肝癌TME的免疫抑制状态。通过进一步的肝癌免疫治疗队列分析,证实CAF高丰度肝癌患者更易从PD-1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疗法中获益,而CAF抵丰度肝癌患者更适用于在早期开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TACE)。
本研究为了解肝癌TME中CAF导致免疫抑制状态的机制,指导肝癌患者选择针对性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等项目资助。
医药化工学院徐丽课题组:在铱金属配合物抗菌领域取得新成效
近日,我校医药化工学院徐丽副教授课题组在金属无机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上(IF:11.170)。
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大多数的化脓球菌)被公认为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病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激增,因此开发能够替代传统抗生素,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抗菌剂来对抗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光动力治疗由于其高度的时空可控性,低毒性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在细菌的精确诊断及有效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光敏材料,在聚集状态下不仅具有高的发光效率,还能有效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在光动力治疗细菌感染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徐丽副教授课题组面向临床细菌感染治疗的迫切需求,结合自身多年在金属无机配合物上的合成和生物评价经验,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AIE活性的铱光敏剂(Ir1−3)。其中,阳性细菌膜表面磷壁酸同Ir1的强相互作用使得Ir1表现出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高效选择性,并用于细菌的成像。体外抗菌实验表明,Ir1所具有的暗毒和光毒性能,可实现对阳性细菌的协同杀伤。进一步,我们将铱AIE光敏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伤口治疗中。该工作报道的集阳性细菌靶向性、可成像性和光动力抗菌作用为一体的铱AIE光敏剂将为开发面向临床应用的抗菌材料提供实验依据。
相关论文发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上,广东药科大学是第一通讯单位。徐丽副教授为文章第一作者,徐丽副教授和合肥工业大学的王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了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第二批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