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在身边】健全体制机制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余杭经信 2020-02-04


  余杭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的基础上,我区数字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两大“顽疾”。

  ▶ 一要扭转区域产业资源相对“不平衡”,未来科技城对人才、资本、创新机构等的吸附力较强,其他区块相对滞后,马太效应明显,产业布局亟待优化;

  ▶ 二要破解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对“不平衡”,龙头企业已自主推进数字化,但全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仍存数字化转型顾虑多拍板难、推动数字化技改形成合力难、改造后数字化生产线维护难等问题,数字化改造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快。

  为有效解决我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区经信局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的目标定位,以我区全面深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大力推动“三化融合”行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构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双引擎”。

以整体作谋划

健全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机制

 成立余杭区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2019年度余杭区数字经济“三化融合”专项考核办法》。

以龙头为引领

创新“以平台育生态”的发展机制

 深挖“阿里”、“浙大”两座金矿,积极对接、服务阿里系、浙大系溢出资源落地余杭;

 布局工业互联网,招引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华东运营总部落户未来科技城,引导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落地临平新城;

 利用余杭开发区智能制造优势,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试验场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

以应用引产业

建立新兴产业应用和产业化项目形成机制

 编制《余杭区5G产业发展规划方案(2019-2022年)》;

 以“未来工厂”为目标出具我区工厂落地的智能化标准和要求,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探索建设拥有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特色的智能工厂(无人工厂)、数字化车间(黑灯车间)。

以赛会营氛围

建立数字化供需对接机制

 积极对接部省资源,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工信部与省政府举行了部省合作签约仪式,余杭区是全省唯一参与签约的区(县)。

 举办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大会和首届工业互联网大赛(复赛和决赛阶段),引燃营造余杭工业互联网发展氛围;

 成立余杭区首席信息官(CIO)俱乐部和智能制造服务商联盟,推动更加深层次、更加广泛的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以服务助转型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准入机制

 以“诊断+服务+评价”的工作体系,打造从项目咨询诊断、项目落地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的服务闭环。

 聚力标杆培育、强化行业应用,推进万企上云,点线面三级联动,加快推动老板电器、春风动力、铁流离合器等黑灯(无人)工厂(车间)建设;

 强化项目准入,将关于工业用地供给规模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相挂钩。

通过以上五大举措,我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数字产业规模持续领跑

  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031.1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位,增长17.9%,占GDP比重59.9%;全区规模以上数字经济单位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剔除重复)3110.43亿元,增长23.4%,总量列全市各区县第一位,全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72家,超百亿元以上企业4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渐成

  工业互联网建设已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区创建了1家行业级和2家企业级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了14家省级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全省总共116家)。工业互联网小镇已形成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集聚了秒优大数据、杭州极维度等20余家国内知名的数字化服务服务商,以及一大批意向入驻企业,“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全面铺开

  今年以来,通过“诊断+服务+评估”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服务支撑,全区共催生了“机器换人”项目100个,工厂物联网项目89个,29个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入选市级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库(数量全市首位),4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数量全市首位),2家企业入选全省第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全区累计上云企业14600余家,49家企业被认定为区级上云示范,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云标杆,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

推进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余杭发展数字经济、创新体制机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来源:数字经济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