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遍地“梓萱”,这届父母取名字很LOW,但比起前三十年已经好太多 | 短史记

2017-01-13 谌旭彬 短史记

短史记微信号:tengxun_lishi



图:引发热议的报告


文 | 谌旭彬


最近,一份名为《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的报告,引起热议。根据这份报告,2016年男宝宝热名榜前三是:浩然、子轩、皓轩;女宝宝热名榜前三是:梓萱、梓涵、诗涵。尤为令人惊异的是:“梓”字竟同时占据了“2016最热男、女宝宝首字TOP10”的第一名。很多网友吐槽:80后、90后这批新科父母,显然是网络小说和青春偶像剧看多了。一些学者也表示出了对文化衰亡的痛心疾首。


不过,若将视野放宽,作时间的纵向与空间的横向比较,则可知:“梓萱”、“梓涵”、“子轩”这类名字泛滥成灾是很LOW,但也可算是一种进步。


历史纵向比较



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与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利用1982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首次对中国人的人名用字,进行了抽样综合统计。统计材料抽取自全国六大区七个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辽宁、山西、四川、广东、福建。每处各抽取25000人左右,共计抽取174900个人名。①


这次抽样综合统计,得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结论:


1、共计人名用字3345个,人名总用字数328400个。使用频度最高的6个字是:英、华、玉、秀、明、珍。


2、学者们把抽样所得的17万余人,按出生时间划分为四个时期,发现其名字用词各有特点。


(1)第一时期:1949/9/30以前。这批人出生于新政权成立之前。其名字中,使用频度排在前十位的是: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这些字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色彩。


(2)第二时期:1949/10/01-1966/5/3。这批人出生于“文革”前十七年。其名字中,华、国、建、民的使用频度,远高于其他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取得最多的名字是:建华、建国、建平、建军、爱华、国华、国英、建民、志强、建英、新民、新华、国强……等。很多名字与现实政治紧密挂钩,如抗美、援朝、保国、跃进、超美、红专、学雷、学锋……等,都是很常见的名字。


(3)第三时期:1966/6/1-1976/10/31。这批人出生于“文革”十年。其名字中,文、红、梅、军、东、立、斌、卫、兵的使用频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比如,在四九建政前出生的群体中,名字中“红”的使用频度排在第164位,而在“文革”十年出生的群体中,名字中“红”的使用频度高居第1位;“军”也是类似的情况,四九建政前使用频度排名第253位,“文革”十年则高居第3位。取得最多名字,是卫东、卫红、向东、红卫、文革、卫兵、东兵、要武、爱武……等。简言之,这个时期的人名用字,政治色彩比第二时期还要浓厚。


(4)第四时期:1976/11/1-1982/6/30。即“文革”结束后至1982年人口普查前出生者。这批人的名字中,传统用词(即第一时期较常见的“英、秀、玉、珍”等词)显著减少,彬、婷、磊、搏、昕、妍、璐、萌、曦、薇、妮、莹、蕾、娜……等文雅、别致之词,开始大量出现。伟、海、波、涛、毅、飞、宇、锋、巍等大气魄词也用得很多。简言之,这一时期的人名用字,没有太浓的政治色彩——当时最流行的政治词汇“改革”、“开放”等,很少出现在人名之中。③


如今大热的“梓萱”、“梓涵”、“子轩”,其实只是80年代这场“姓名个性化回归风潮”的延续——很多新科父母,不再满足于彬、婷、磊、搏、昕、妍、璐、萌、曦、薇、妮、莹、蕾、娜……这类字眼,希望找到更文雅、更别致的词汇,网络小说和偶像剧里的“梓萱”、“梓涵”、“子轩”……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3、一般而言,单名易重名,难突出个性,但取名难度小,对文化水平的要求低;双名则反之。


统计结果显示:四九建政前出生的群体,取单名者只占6.502%;“文革”前十七年出生的群体,取单名者只占8.983%。但“文革”十年间出生者,取单名的比例迅速攀升至27.810%;在“文革”结束后至1982年人口普查前出生的群体中,其比例更高达32.494%。


孩子的取名实际上受制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亦就是说:1966-1982年间出生的孩子之所以单名比例骤升,与他们的父母(约出生于1940-1960年代)成年之前所受的教育,有极大关系(既包括文化教育的不足,也包括个性化追求的缺失)。④90年代后半期出生的群体,取用单名的比例开始大幅骤减。⑤


如今,双名已成为绝大部分新科父母给孩子取名时的不二选择。这是对个性的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图:引发热议的报告的统计结果


空间横向比较



很多网友及学者对“梓萱”、“梓涵”、“子轩”的泛滥深感痛心,认为是一代人素质低下的标志。其实,大众在为孩子取名时追随流行文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与素质的高低并无关系;且一代人有一代人所追随的不同的流行文化,除非流行文化的空间被政治话语全面侵占,否则是无法消灭这种现象的——也没有任何必要消灭。


比如,台湾与大陆同属华文世界,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但取名方面遇到的“问题”却是一样的。据台湾官方2014年统计编纂的全台湾《姓名统计分析》:


全台湾十大最常见的名字,男性依次是:志豪(14219人)、志明、俊杰、建宏、俊宏、志伟、志豪、文雄、金龙、正雄(9996人)。女性依次是:淑芬(32575人)、淑惠、美玲、雅婷、美惠、丽华、淑娟、淑贞、怡君、淑华(20174人)。台湾总人口不过2000余万,这样的重名概率,恐怕不会比大陆遍地皆是的英、珍、伟、勇、娟的重名概率更小。


具体到不同的年龄段:


“以每10年各世代最多的前3名看,一年级(1910-1920出生,年级依次按10年叠加,下文不再赘注)男性姓名偏好‘金’字,前三名为‘金水’‘金龙’‘金生’;二、三年级含有‘雄’字者居多,像‘正雄’‘武雄’‘文雄’;五、六年级开始,名字含‘志’者成为主流,像是‘志明’、‘志伟’、‘志成’占了大部分;到了七年级,‘志伟’、‘志明’开始被‘家豪’打败,八年级生中虽然仍由‘家豪’独占鳌头,但‘冠宇’‘冠廷’也紧追在后。九年级开始,‘承恩’‘承翰’开始成为主流,到了‘民国’百年‘冠宇’、‘冠廷’退出十名之外,热门选项仍以‘承恩’、‘承翰’为多,‘品睿’‘宥廷’则紧追在后。”


“至于女性部分,‘秀英’、‘玉兰’、‘丽华’等名字几乎横扫了一、二、三、四年级。‘淑芬’稳坐五、六年级生‘菜市场名’女王宝座,到了七、八年级,‘雅婷’、‘怡君’打败了‘淑芬’;但随着偶像剧的兴起,‘宜蓁’、‘欣妤’、‘诗涵’则成为九年级生‘菜市场名’的主流,到了‘民国’百年‘晴’、‘彤’字也同样获得取名之青睐,‘咏晴’‘子晴’分居排名第一及第二,随后排名第四、五、七及第八分别为读音相同之‘羽彤’、‘禹彤’、‘禹彤’、‘雨彤’。” ⑥


综上可见:1、虽然原因不同,但台湾人和大陆人一样,在姓名上也存在着代际鸿沟。2、“冠廷”、“品睿”、“宜蓁”、“欣妤”、“诗涵”、“子晴”、“羽彤”……与大陆目下所流行的“梓萱”、“梓涵”、“子轩”……并无二致,都是大众追随流行文化的产物。


其实,不光今人在取名时追着流行文化在跑,古人也是一样。比如,六朝的时候,佛法是一种流行文化,当时的知识分子和达官显贵的名字里,遂充满了佛教词汇,如:王僧辩、王僧朗、王僧达、柳僧习、姚僧垣、萧僧珍、李僧伽、江僧安、崔僧护、王昙首、荀昙、李瞿昙、姚悉达、殷梵童、姚菩提、萧摩訶、崔目莲……再如,唐末五代群雄割据,招贤纳士成为当时的一种政治风尚,于是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取名为“彦”(美士之意),仅见于正史记载者,就多达近150人,以至于史学家赵翼感慨:“五代人多以彦为名,彦本美名,故人多以之为名,然未有如五代时之多者。”再如,名字和姓在意义上相连接,曾是倡优圈里的一种取名风气,如知名倡优“罗衣轻”“镜新磨”等。到明朝中期,很多人觉得这种取名风格有意思,纷纷效仿,顾炎武对这种跟风深恶痛绝,但也无可奈何:“近代人命名,……此等姓名,几居其半。……以士大夫而效伶人之命名,则嘉靖以来然矣。”这种跟风的坏处,是重名概率高,明朝中后期的科举会试榜上,有很多的“王之臣”和“席上珍”。⑦


所以,面对遍地“梓萱”、“梓涵”、“子轩”,不必大惊小怪去哀叹什么文化的衰亡,不妨顺其自然。当然,也不是说这种取名风尚完全没有问题。比如,新科父母们似乎并未意识到“梓萱”、“梓涵”之“梓”,除了“佳木”之意外,还可代指棺材,常见词“梓宫”、“梓器”,都是棺材之意。“桑梓”成为故乡的代称,也与该词贯穿了一个人的生(桑,生计)死(梓,包括棺材在内的器具材料)有关。因有后一层涵义,“梓”其实不常用在名字中,如80年代所调查的174900个人名当中,只有19人的名字中出现过“梓”⑧;至于古人,较著名者有吴敬梓。不过,吴以卖文售书为生,故其自取“敬梓”之名,乃是对应梓木常被用来做印刷的雕版这层涵义,一眼就能看出与棺材无关。


图:台湾民众各世代前三大取用名字(据台湾官方2014年公布的数据)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编,《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语文出版社,1991,前言。②同上,P68。③同上,P311。④同上,P587。⑤90年代关于单、双名的统计,大都比较细碎。可参见:王洪涌,《近几年人名取名特点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心理》,《汉语学报》,2003年第5期(取样200名幼儿园学生)。陈欢、刘慧,《“80后”与“00后”人民对比分析》,《语文学刊》2010年第1期(取样武汉市4000名80后与90后)。⑥(台)“内政部户政司”/编,《“全国”姓名统计分析》,2014,P52。⑦萧遥天,《中国人名研究》,新世界出版社,2007,P70-71、P83-85、P125-126。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编,《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语文出版社,1991,P79。




长按二维码,关注腾讯历史频道“短史记”微信公众号(微信id:tengxun_lishi);无法长按二维码,请在微信中直接搜索“短史记”,可以获取更多靠谱的历史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