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49年后,中国也曾迷恋制造“双头狗” | 短史记

谌旭彬 短史记 2019-02-24

文 | 谌旭彬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世界首例人类换头手术”再次引起质疑。有业内人士称,“将一具尸体的头与另一具尸体的脊椎、血管及神经接驳”,仅可视为解剖学研究,根本算不上所谓的“世界首例人类换头手术”


约60年前,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的医学工作者,为夺取“科学高峰”,也曾经跃进制造出过一只所谓的“双头狗”。


效仿、赶超苏联



中国医学界的“双头狗”实验,与苏联的影响密不可分。


约自1958年起,中国医学界已开始效仿苏联,尝试“狗头移植”。


比如:


据《同济医院志》,“1958年,裘法祖教授首次试行了狗头移植。”①


据《山东省卫生志》,“1958年,省属医院……进行狗头移植血管吻合术的研究。”②


据《山东省骨科志》,“1958年,王志先主任采用前苏联古道夫缝合技术开展小血管缝合技术,并开展狗头移植动物实验,存活48小时。”③


1959年4月、6月,《人民日报》两次刊登文章,报道了苏联医生弗拉基米尔·杰米霍夫(Vladimir Demikhov)的“双头狗试验”。


图:人民日报1959年6月对苏联“双头狗”试验的报道。


据记者对杰米霍夫的采访,其试验的大致情形如下:


“(1959年)3月底,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移植组织试验室……在著名的生理学试验家杰米霍夫领导下,把一只四个月的小白花狗头移植到了另外一只四岁的、名叫‘海盗’的深灰褐色狼狗颈上。施行手术以后,这只双头奇怪动物一切正常地活了二十九天。


“……最近,记者在莫斯科第一医学院里访问了杰米霍夫。他现在是移植组织试验室主任,今年刚满四十三岁。


“我们的谈话是从狗头移植手术开始的。……1954年,杰米霍夫开始从事动物头部移植的研究。这些年里,他一共进行了二十多次狗头移植试验。施行手术以后,双头狗一般只活两三天到六、七天不等,以后都发生了不同的血管梗塞,引起死亡。这次狗头移植结果与以往历次都不同,双头‘海盗’一切正常地活了二十九天。这样较长时间的生活期,使学者们能够较全面地研究被移植的动物组织生存的情况。


“……手术的程序是:先给大狗颈上开刀,找出连结心肺的颈动脉和颈静脉。然后把四个月的小狗在保持血液正常循环的情况下齐腰割断。为了少接血管,小狗保存了前脚。到了把大小狗心脏动静脉血管接上,大狗的血液正常流入小狗头部的时候,才切除小狗的心脏,缝好皮肤。整个手术进行了四小时。施行手术以后,大小狗头在不同时间里恢复了知觉。


“二十九天中,这只双头‘海盗’一直在医务人员的严密注意下正常地生活着。大狗一天照常吃两只兔子,能走能跑。小狗原先挺凶,移植在大狗颈上以后,当人们的手指‘侵犯’它时,它仍然张嘴就咬,而这时,大狗却好像漠不关心似的毫无反应。由于没有接食道,因此小狗头不吃东西。大小狗睡眠时间是不一致的。大小狗头虽然是同心同肺同血液,但各有自己的汗腺、内分泌腺、食欲腺,脑神经反应性也各不相同。这一切都证明被移植的狗头保持着独立的神经系统,互不相扰。二十九天后,因为大狗头部活动过多,引起手术缝补处稍有脱落,小狗头部淋巴腺受阻塞,发生了肿胀现象。为了进一步对试验手术进行研究,才人工地处死了这只双头‘海盗’。”


除器官移植外,杰米霍夫也在做动物返老还童试验。他所有试验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将人的寿命延长到二百岁。


《人民日报》的文章特别提及,苏联当局对杰米霍夫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苏联政府非常重视杰米霍夫等生理学试验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第一医学院领导上大力支持杰米霍夫进行生理试验。最近,为了进一步扩大动物移植组织的研究,苏联政府决定新拨出大量费用,增添一倍研究人员来扩充这个移植组织试验室。”④


图:Vladimir Demikhov制造的双头狗。


这两篇报道,让中国医学界的“双头狗试验”热潮进一步升温。


比如: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均“在60年代初还进行了狗头移植等实验”。⑤


山东省立医院“1960年2月15日,外科进行一次狗头移植手术,存活4天。”⑥


洛阳的医务工作者李秀容,“1961年参加过‘狗头移植’试验”。⑦


河北医学院的“生理教研组”,1964年曾刊文《狗头移植试验的一种方法》。⑧


其中,以哈尔滨医科大学1959年底的“双头狗试验”影响最大。


中国双头狗“勇献”



此次试验,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赵士杰、何应龙、陈昭民、郑方、田凡等八名医务人员完成。


据当年的媒体报道,试验情形大致如下: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狗头移植实验共进行了六次,前四次都失败了,第五、第六次实验成功了。第五次狗头移植试验是把一只白毛狗(头)割下来(连同前肢),移植到一个黑毛狗的颈上,这样,原来的黑毛狗就变成了上有白头、下有黑头‘双头狗’了。白毛狗头需用的血液由黑毛狗供给,对周围的反应均很正常。这只用人工移植成功的‘双头狗’,生活了三十二个小时以后才死去。11月26日下午一时,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教师们又进行了第六次狗头移植实验。这次实验的效果更为良好,至12月1日22时为止,这只‘双头狗’共生活了五天零四小时手术十六个小时后,大狗还曾站立起来,在屋子里转了三圈,并吃了一小盒饭。生长在大狗头上的小哈巴狗头也还有吃东西的欲望,并且喝了一些肉汤,这些都从预先接出体外的食道管里排泄出去了。”⑨


此次试验,得到了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高度关注和支持。1959年11月29日,哈尔滨市委书记等一行人亲自前往观看“双头狗”,了解试验经过,鼓励参与者继续努力创造更大的成就。12月3日,《黑龙江日报》刊文三篇——《哈尔滨医大第一医院实验狗头移植术成功》、《双头狗“勇献”五日记》、《在科学研究中创造更多的奇迹》——全力宣传此次实验。⑩


图:双头狗“勇献”(图片来源:《怀雄心立大志 攀登科学高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狗头移植术成功》,《黑龙江医药杂志》1960年第2期。)


此次试验,所用小狗被命名为“贡献”,大狗被命名为“勇士”,试验造就的双头狗被称作“勇献”。


据当年的媒体宣传资料,这只双头狗的最后五天是这样度过的(据说将小狗的脑袋取下后,大狗活了下来)


“手术后第一天,‘勇献’处于半清醒状态,时而醒来,时而睡去,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也没有什么食欲要求。


“第二天,‘贡献’苏醒了,也许感觉到有些疼,它很暴躁,不时地挣扎着,当人去抚摸它时,它便很不客气地咬人。它们俩虽然同用一个身子,但很不合作。‘贡献’总想起来,不愿倒着。但‘勇士’却似乎很疲乏,总爱倒着。‘贡献’不满意,就咬‘勇士’的耳朵;‘勇士’看来很‘宽容’,也许体谅‘贡献’年幼无知吧,只是回过头去看看,丝毫没有敌意。有时‘勇士’倒得累了,要起来走走,可是‘贡献’却在酣睡着;等‘勇士’入睡了,‘贡献’却又醒着,并且时常乱动,使‘勇士’不得安静。以后,‘勇士’能吃一些食物了,但吃得不多。医生们给它输血,注射葡萄糖。‘贡献’可能也想吃点东西,可是它还不很会咀嚼。


“第三天,‘勇献’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都已恢复正常。它们俩精神头儿‘奇迹’’都很足。‘勇士’不时坐起来或来回走一走,它一顿可以吃7两肉和半盆粥。有人叫它时,它就摇尾示意,并不时安详地用舌头舔自己的腿和脚。‘贡献’很好奇,总是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来访的‘客人’,竖起耳朵听各种声响。‘勇士’吃东西时,它也很着急,给它一点它就大嚼起来了。医生给它喝了一些肉汤,这些食物和肉汤都从按到体外的食管瘘流了出去。‘勇士’走动时,‘贡献’便像‘骑士’一样,在‘勇士’身上东张西望,显得很高兴。这一天,‘勇献’接待了100多位客人,并被拍入了电影。夜晚,它们俩都安静地入睡了。


“第四天,一切情况仍然良好。为了让它们能够很好地休息,医生们婉言谢绝了来访的客人,并给它们服用了安眠药,让它们熟睡。


“第五天,‘勇献’从熟睡中醒过来了,但‘勇士’和‘贡献’表现得很不合作。‘勇士’暴躁起来,企图把‘贡献’甩掉。医生们设法使它们安静下来,一直到下午7点‘贡献’还活得很好。7点以后,‘贡献’反射能力逐渐转弱,夜10点,这只小狗头死了,那双曾经充满兴奋和好奇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11]


不过,以上描述未必属实。


负责主持此次试验的赵士杰,晚年在回忆文章中对试验效果的描述,与上述记载大有不同。赵士杰写道:


“为了探索人体的奥秘,使祖国的人体器官移植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人体器官移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一九五九年九月,在二院党委和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准备,我成功地进行了狗头移植手术,这一手术共进行了十多个小时,缝合了数百根(条)血管和神经,换头后的两条狗虽然不能动,但对外面刺激有反应,眼睛能够眨动,并存活了一百三十多个小时。”[12]


略言之,按当年媒体宣传的说法,双头狗里的大狗“不时坐起来或来回走一走,它一顿可以吃7两肉和半盆粥”,小狗会“很不客气地咬人”,愿意喝肉汤,骑在大狗身上“东张西望,显得很高兴”。而按赵的说法,换头后,双头狗“不能动,但对外面刺激有反应,眼睛能够眨动”。


显然,若以赵士杰的描述为准来宣传,那此次试验,就无法比拟“苏联双头狗”了。[13]


图:河北医学院生理教研组1964年绘制的“双头狗手术”示意图


注释

①马先松、赵小抗/主编,《同济医院志》,武汉出版社,2000,P103。

②《山东省卫生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P616。

③《山东省立医院骨科发展史》,收录于:李建民、周东生/主编,《山东省骨科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P164。

④《苏联一科学家移植狗头成功:一头吃 一头喝 一头睡 一头醒》,人民日报,1959.04.14。戴枫,《从双头狗谈起——访苏联生理学试验家杰米霍夫》,人民日报,1959.06.15。

⑤《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志(1890-1990)》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志》编纂委员会,1994,P12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志 1890-200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志》编纂委员会,2000,P140。

⑥柴凤鸣/主编,《山东省立医院院史 1897-1992》,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P11。

⑦《荥阳县卫生志》,1986,P199。

⑧生理教研组(何瑞荣/整理),《狗头移植试验的一种方法》,河北医学院学报,1964年第1期。

⑨《怀雄心立大志 攀登科学高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狗头移植术成功》,《黑龙江医药杂志》1960年第2期。

⑩《黑龙江日报历史编年 1945-1993》,黑龙江日报社,1994,P135。

[11] 李向欣/整理,《半世纪前的“奇迹”——双头狗》,《首都医药杂志》2009年第9期。

[12] 赵士杰,《拳拳之心报祖国》,收录于《黑龙江文史资料 第三十五辑》,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1998,P89。

[13]如有媒体称小狗死亡的原因是“赵士杰舍不得将昂贵的抗生素用在实验上”,故而“移植后存活5天零4个小时的纪录,仍然与苏联相差无几,随即在世界医学界引起轰动。”(见:李华虹、方若冰,《心胸外科专家赵士杰》,《中国卫生人才》,2011年第12期。)赵士杰亦自称“这两项科研成果(指“半身体外循环技术”和“狗头移植”)……在国际上也有震动”(见:赵士杰,《萦怀桑梓报效社稷——忆归国时的情景和医疗工作的往事》,收录于《哈尔滨文史资料 第13辑》)




相关阅读


很遗憾,也许你练的是“苏联太极”


中国奥数:一种来自前苏联的遗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