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9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孙中山与宋庆龄之间,究竟有多少真爱?| 短史记

似云 短史记 2018-08-28

图:1924年,孙中山与宋庆龄视察广州北郊石井兵工厂


文 | 似云


孙宋的结合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此后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重重历史迷雾中,真实的孙宋感情历程是怎样的呢?


孙主动追求宋



成年后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第一次见面,是在1913年8月,当时她刚刚大学毕业,在父亲宋耀如和大姐宋蔼龄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革命领袖。之后她常常跟着大姐一起去孙那里协助他工作。而孙对她产生感情,最开始能寻找到痕迹是1914年3月在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家。据梅屋庄吉的女儿回忆,那晚在宋庆龄弹琴唱歌的时间里,孙一直望着宋的侧面。①


1914年11月,宋庆龄与新婚的姐姐宋蔼龄一起回到上海,姐妹俩的离去让孙倍感失落,他不止一次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没人帮自己处理英文信件了。1915年1月,孙中山派朱卓文到上海去暗中联系宋庆龄,据朱卓文当时给孙中山的两封信:


“三十一日始与宋小姐相晤。据云他极愿效力党事,且急盼党事之成。”


两天后:


“刻下弟在隔壁布置一房,以为宋小姐办事处……此后有函件与他,照前日之住址便能直接收到……此房颇为清静,谅当合他之意。”②


由此可见,孙当时对宋已情谊满满,不但特意派朱卓文去上海找她,还通过租一间办事处的方式保持跟她的联系。而宋对孙,似乎更多是想为孙的事业工作,“极愿效力党事,且极盼党事之成”,那是孙用“革命”去吸引宋的岁月。


1915年3月至5月,宋庆龄又在日本待了两个月,这期间她和父亲、姐姐住在陈其美处。据孙中山在日本的活动密录,那段时间孙几乎天天都往那里跑,有时一天还不止去一次。五月初宋庆龄回国,宋离开日本时应该并未给孙承诺,以致于孙一直拿不准她的心意,因此多次写信给宋父,询问宋庆龄接下来的打算,以及试探这位未来岳父有没有可能同意女儿嫁给她。


孙曾在一封信中暗示宋庆龄将嫁给一个大叛逆者,并拥有类似皇后的地位。宋父在回信中说宋庆龄没有打算成为皇后,并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给任何人做妾,即使对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王、君主抑或总统”。③


也许是宋父的回信让孙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很快把原配卢慕贞接来日本办理了离婚手续,并让朱卓文带着他们的离婚书再去上海找宋庆龄。看到孙的离婚书,宋应该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和认真,于是决定“不经过父母同意”而结婚。


图:1915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东京结婚


因为年龄差距过大、孙又早已娶妻生子等原因,当时几乎没有人赞成他们结婚的决定。孙中山周围的同志几乎都反对他离婚再娶。据傅秉常回忆:


“中山先生与庆龄在日本结婚之先,部属反对甚烈。推陈其美、许崇智两人往劝中山先生,为中山先生所拒斥,谓:‘吾须正式结婚,不能如汝等之嫖娼宿妓,不检细行。’许等退而复请洁身自好之胡展堂、廖仲恺两人往谒,复为中山先生所拒,谓:'吾无二位之好福气,得贤惠夫人到处相随。'两人又词穷而退。此为展堂等于事后语余者。”④


宋庆龄的压力则更多来自她的父母,据她晚年回忆:


“当时我的父母都反对,父亲认为年龄相差太多,母亲因为孙先生自己生活很困难,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怕我吃苦。我的母亲最爱我,她为此流泪了。”⑤


后来父母发现她私自离开家后,还追到东京劝她离开孙:


“我母亲哭着,正在生病的父亲劝着……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⑥


可以说孙宋是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的,这也折射出两人对感情的坚定。


结婚后,与其他女人断绝往来



尽管几乎遭到了所有人反对,孙宋在一起后的婚姻生活却是幸福的。1918年,孙中山在给康德黎夫人的信中说:


“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国大学受过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儿。我现在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一位伴侣兼助手”。⑦


孙随信还附上了他与宋的合影。从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可见孙对宋以及与宋的婚姻生活相当满意,年过半百才感叹自己终于享受到“真正的家庭生活”,也可以读出妻子宋庆龄对他非同寻常的意义。


孙在各种场合都会带上宋,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多见。1921年去桂林北伐时,廖仲恺劝说孙不要带宋一起,以免影响军心。⑧但宋随后还是去了桂林,以红十字会会长的身份。可见孙根本无法忍受与宋的长期分离。宋在婚后一如既往协助孙进行各项工作,那些年宋的种种作为,超越了一个普通妻子为丈夫营造的“真正的家庭生活”,而是真正能帮到孙,能对他的事业有所助益。


宋对孙最感人至深的付出是在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千钧一发之际,宋选择让孙先走,自己留下指挥侍卫掩护,最后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却因为过度惊吓和劳累而小产,此后她一生都不曾拥有过自己的孩子。有人猜测“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这副对联就是孙在这次事件后题写给她的。


图:北京宋庆龄故居中,孙中山所写“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对联的照片


另外,宋美龄的大学同学埃玛听宋美龄转述了孙宋重逢的场景,并写在了日记里:


“当孙博士再次见到她(宋庆龄)时,他流泪了,并在美国领事和许多官员的面前亲吻了她,这让她感到不知所措。”⑨


这样忘情的行为对这对在公众场合相当克制的夫妻来说极为少见,由此可见孙对宋的心疼与感激。


尽管孙一直因为在男女关系上过于随意遭人诟病,但他对宋的感情,跟对之前的女人绝对不一样,是视她为自己生命中的唯一,认真要与她共度余生。与宋在一起后,他与过去的女人再无任何瓜葛。比如他在1917年想回乡小住时,曾写信给卢慕贞:


“待我事妥当后,当亲自回乡一转,夫人可在澳门静候,不必来省也”。⑩


意思是让卢继续待在澳门,别回翠亨见他。


比如号称在他当了临时大总统后主动离开的陈粹芬,其实曾在1917年来广州找过他,据邓家彦回忆:


“总理寓横滨时,妾四姑随之同居,善烹饪,个性温柔。后亦遣离。民国六年,总理返粤护法,住士敏土厂。一日,四姑复来,门警森严,不得入,伫立遥望。总理闻讯,登阳台,频挥手令离去。嗣后马湘语人如此。马任总理之侍卫,因得亲睹此幕也。”(11)


1925年当孙病重需要动手术时,别人来问他意见,孙回答:


“我之身命,都为我之妻宋氏所有。你们不必问他人,只问我妻宋氏,我妻以为可,则我无所不可也。”(12)


可见孙内心对宋依恋、信赖之深。


由崇拜转向爱情



孙中山去世若干年后,宋庆龄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起过当年她决定嫁给孙时的心情: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景仰。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出于少女的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13)


值得注意的是,宋晚年曾在给邓广殷的信中一一反驳了斯诺这篇报道中的不实之处,但没有对这段话表达过反对,这证明她自己应该是认可“崇拜”一说的。


宋对孙感情的最初,确实有崇拜的成分在其中。她在新婚之时给朋友的信,谈起孙的口吻,几乎不应该是一个妻子谈起丈夫时的口吻:


“我丈夫具有各方面渊博的知识,每当他闲暇之时,我都能像他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倒更像是一对师生,我在他面前就如同一个忠实的学生。”(14)


结婚一年半后,她说到孙依然流露出深切的崇拜之情:


“虽然我们已结婚一年半多,我仍保持着对他的崇敬之情,一如既往是他人品的崇拜者。”(15)


图: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一起


宋对斯诺说的那段话也折射出她嫁给孙的另一原因。除了爱与崇拜,宋还希望通过帮助孙实现少女时代拯救中国的梦想。新婚不久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就说过:


“我正忙于协助我丈夫开展工作、回复来信并负责所有电报的处理,将电文译成中文。但愿有朝一日,我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能够获得报偿,那就是亲眼看到中国从君主专制的奴役下获得自由,建立起真正的共和国。”(16)


但崇拜究竟是不是爱情,一起为国事奔忙能不能彻底代替夫妻间的感情生活,我想宋在后来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据美国作家伊罗生1944给家人的信,谈到他当时在重庆与宋庆龄的聊天:


“她回忆了许多往事,从她的婚姻中看到'爱情'不免是一种感伤的浪漫主义,这是相当辛涩的苦笑。她更像一个女儿、一位助手、一个顺从的秘书”。(17)


那些年里,宋的生活一直围绕着孙,孙则一直为国事奔波,属于二人世界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也许,当宋自己人到中年,反思那段感情,多少会有一些遗憾吧。


1922年之后,宋对孙忙于国事的态度也有了极其微妙的变化。也许是逃难加小产对她的刺激,回到上海后,在跟妹妹宋美龄聊起孙的未来时,宋美龄希望孙能再次被选为总统,宋庆龄则急切地希望孙能退下来,好好享受生活。(18)


宋对孙的爱,不再完全与国家命运相关,而多了一个普通女人对丈夫的期待与心疼。只是宋应该很清楚,让孙退休享受生活是不可能的。1924年12月,宋在北上途中给朋友的信,仍然流露出了些许想逃离当前国家大事的心情:


“在解决一些有关国家的重大问题之后,我丈夫将赴海外旅行,也许在春天。我肯定我们会去美国,希望能多次见到你。”(19)


但宋仍然深爱丈夫且关心丈夫的事业与国家命运,1923年、1924年广州经历了陈炯明军队攻击及商团叛乱,在最危急的那些时刻中,宋一直是陪在孙身边的。而宋在孙身边十年,无论是为孙处理各种文件书信,还是陪同孙会见各式各样的人,以及组织红十字会、军人慰劳等,都让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宋得到快速成长,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是她将来独立走上政治舞台发挥更大影响力的“预演”。


你为世上最贤之妻



在给朋友的信中期待与丈夫一起出国旅行的宋庆龄,怎么也想不到丈夫生命只剩下不到三个月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应该是很放心不下32岁的妻子,家事遗嘱中,孙写道: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再次明确自己的妻子是宋,且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交付给她而不是自己儿女,向全世界展示了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孙还对守在身边的儿子和女婿说,要“顺事夫人宋庆龄”。也对国民党元老说“弗以其为基督教中人士而歧视之”。


临死前,孙当着所有家人的面对宋说:“你为世上最贤之妻”。(20)


你是世界上最贤惠的妻子,这句话里满满是对宋的爱、感激、不舍与怜惜。最后一刻,当孙心脏停止跳动时,“惟眼注视孙夫人”,而孙最后口中喃喃低语的,除了“和平奋斗救中国”,还有那一声“darling”。(21)


孙在短时间里的突然去世给了宋巨大的打击:


“在孙博士去世后的几天里,我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无助,我把自己藏在一间黑屋子里,拒绝见任何人。”(22)


在后来的日子里,宋一直怀念着孙,1975年她给廖梦醒的信,流露出的思念之情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减少分毫:


“我想,你是这样一个朋友,明白爱得越深,一旦所爱的人与我们诀别而去,所承受的伤痛就越大。只要我活着,我内心空荡荡的感觉和悲伤将永远不会消失。人生在世,总不免一死。这残酷的现实谁都不得不面对。但正像你所说,我们终有甜蜜和爱恋的记忆留在心间”。(23)


因为局势的变化,宋后来经历了更为坎坷的人生,在纷乱的政局中,她一直努力捍卫着自己所理解的孙的理想。1926年,她就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我试图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没有无私的爱国者领导国家走出混乱是多么大的悲剧。我一定要自己尽力并鼓励他人继续我丈夫的事业。”(24)


——这些给挚友的信中并非刻意写下的句子,成为她接下来大半生的写照。


图:宋庆龄和养女隋永清


注释

①车田让治:《国父孙文与梅屋庄吉》,P285,转引自盛永华:《宋庆龄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P100;②《朱卓文(朱超)书简》,《萱野长知·孙文关系史料集》,P551,P552;③《宋耀如致孙中山函》,《宋耀如生平档案文献汇编》,P55;④《宋庆龄生平略述》,《傅秉常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93;⑤《宋庆龄谈孙中山先生》,《往事与情缘——李云回忆录》,中国福利会出版社,P76;⑥《致爱波斯坦》,《宋庆龄书信集(下)》,人民出版社,P903,P904;⑦《致康德黎夫人函》,《孙中山全集续编》,第二卷,中华书局,P344;⑧马宣伟:《孙中山与廖仲恺之间的一段往事》,转引自盛永华:《宋庆龄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P185;⑨Emma Mills,journal;⑩《复卢慕贞函》,《孙中山全集续编》,第二卷,中华书局,P236;(11)《第八次访问记录》,《邓家彦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72;(12)《中山夫人悲哀成疾 力疾赴公园灵堂招待》《盛京时报》,民国十四年三月三十日,8版;(13)埃德加·斯诺,《中国的乔治·华盛顿夫人》,《回忆宋庆龄》,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P256;(14)《鞋盒里的中国来信》,《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一辑,P285;(15)《鞋盒里的中国来信》,《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一辑,P286;(16)《鞋盒里的中国来信》,《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一辑,P285;(17)彼得·兰德:《走进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P267;(18)Emma Mills,journal;(19)《鞋盒里的中国来信》,《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一辑,P291;(20)《中山夫人悲哀成疾 力疾赴公园灵堂招待》《盛京时报》,民国十四年三月三十日,8版;(21)李荣:《总理病逝前后》,《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P650;(22)《致廖梦醒》,《宋庆龄书信集续编》,人民出版社,P525;(23)《致廖梦醒》,《宋庆龄书信集续编》,人民出版社,P498;(24)《鞋盒里的中国来信》,《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一辑,P292


(作者系宋氏家族研究者)




推荐阅读:


某天,青年们飞上天空,一去就没有回来


上亿人为何轻易成了“气功大师”的俘虏?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