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

杜晓峰等 地球科学编辑部 2023-03-0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图1 混合沉积典型岩石分类方案

图2 渤海油田古近系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发育模式

图3 混积岩岩心与微观岩石学特征

文章刊登在《地球科学》第45卷第10期


杜晓峰,徐长贵,朱红涛,等,2020.陆相断陷盆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45(10):3509-3526.

https://doi.org/10.3799/dqkx.2020.251


更多论文信息,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近70年中国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的研究进展

→造山带橄榄岩岩石学与构造过程:以松树沟橄榄岩为例

→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探讨

→岩浆作用与地球深部过程

→从岩浆岩看青藏高原地壳的生长演化

→地壳生长及深部物质架构研究与问题:以中亚造山带(北疆地区)为例


构造地质学

→纪念马杏垣先生

→关于大陆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考与讨论

→秦岭造山带是印支碰撞造山带吗?

→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

→增生型造山带结构解析与时空制约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


地学与健康

→"同一健康"视角下医学地质学的创新发展


古生物学

→地史时期生物对冰室气候形成的作用


沉积和盆地动力学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