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 | 无人预警机技术特点分析及架构设计

2016-07-14 信息与电子前沿

哈喽!~ 今天和学报小编一起来读一篇关于“无人预警机”的好文吧!

今日好文的专家作者是曹秋生,来自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南,并在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与光电技术、无人平台与系统等。


今日荐文为一篇综述性的文章,题为《无人预警机技术特点分析及架构设计》,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0卷第3期。下文选取了“无人预警机特点分析”的精彩段落,快和小编一起来补脑升级吧!



 无人预警机特点分析

系统优势和功能组成

相比有人预警机,无人预警机具有独特优势:

(1)不需考虑飞行员生理极限,可长时间留空预警工作,并可大过载飞行; 

(2)无人员伤亡风险,可部署在有人预警机前方,更抵近敌方阵地; 

(3)可在15000m 以上升限飞行,对地可更好地克服地球曲率限制,如图1所示,增大视距,减少地面起伏对目标遮挡形成的探测盲区,实现大范围区域覆盖;对空可俯视空中目标,提高隐身飞机探测能力,因为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是观测角度和方向的函数,且其隐身重点多放在鼻锥方向±45°角范围内;对临近空间便于实现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探测和早期预警;



(4)无机组人员,可缩小机身,减少显控设备和操作席位,降低载重要求,提高装机密度,并结合平台与天线综合设计,减低气动阻力;

(5)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降低平台自重和减弱机身对雷达波束的影响,同时减小自身的 RCS,提高隐身特性;

(6)机上人-机-环设计可大为简化; 

(7)研制、使用及维护成本和费用显著降低,效费比高,经济性好,有可能以小型预警机的规模,形成中、大型预警机的效能。


无人预警机的基本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总体上和常规有人预警机类似,但增加了平台自主飞行控制、机上设备自动操控和机上信息、情报自动处理、分发等功能,减少了机上显控设备和操作席位。



主要技术特点

信息化武器的快速发展促使战争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在作战对象方面,美国加速发X- 51A、SR-72等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实现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 /AD)环境下实施灵活响应的快速打击,其中SR-72设计飞行速度6马赫,飞行高度25~30km,可在一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意位置目标,对此类目标早期预警意味着预警探测距离要远、探测高度要高、探测速度要大、反应时间要快。


无人作战飞机即将逐步进入装备领域,其体积小、机动性好、飞行灵活、突防能力强、隐身性好、速度范围大、作战区域广、察打一体等特点给预警探测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在作战环境方面,复杂多样的陆地和海洋地理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高强度、多样式、智能化的电磁环境,对预警机的作战环境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作战方式方面,逐步进入有人/无人联合作战阶段,并向无人化作战趋势发展,需要预警机实现网络化并提升空中指挥和协同作战能力。


可见,未来信息化战争对预警指挥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结合无人机优势,分析可知无人预警机应具备如下技术特点:

(1)大小结合、中/高空搭配的装备系列化;

(2)基于大升阻比的中高空、长航时、大载荷飞行平台;

(3)基于一体化设计的小型化、轻量化;

(4)基于多路、多频段通信系统和高速数据链的网络化;

(5)基于多元多模探测的作用距离远程化;

(6) 基于无人飞行控制和机上自动操控的自主化。


上述技术特点体现了无人预警机续航时间长、飞行高度高、载荷能力强、飞行控制自主化的平台特征和结构紧凑化、探测远程化、通信网络化、操控自动化的任务电子系统特征,形成了新一代预警机轻小型化和预警范围大、预警工作时间长的系统优势。



  • 本文版权归《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所有,阅读全文请联系我们订阅

  •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前来投稿!

    http://kjpl.cbpt.cnki.net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微信
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
研究中心公共学术平台

微信号:信息与电子前沿长按二维码订阅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