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关于政治谣言的史上最炫论文!
这是一个
名师亲授 专家讲评
手把手教你打败流言蜚语的
终极攻略
温馨提示:儿童请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
那是一个晴朗却不桑拿的夏日
一个平凡的少年和往常一样
在村口玩儿他最爱的弹珠
然而
一位中年妇女突然冲上来
使出她的洪荒之力
......
(少年:美工你还能再懒点儿么?能不能帮我把辫子P掉啊)
(美工:你不是古人么?发型合适,别给姐闹!)
中年妇女大骂道
“二狗子说你居然偷了隔壁老王家的大裤衩!
你这浑小子,我让你偷!”
少年瞬间懵逼了
手里的弹珠bilipala散落一地
明知是二狗子谣言的奸计
机智的少年并不哭闹
而是一边
含着泪,一粒一粒地把弹珠捡起来
放进精致的小瓦器里
一边对他妈说
“妈,孩儿送你个瓦罐儿!”
原文:《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白话:“流动的弹丸在瓦器中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
大白话:谣言就像在地上的弹珠总是会滚来滚去,滚到哪里都有可能,还一边滚一边裹上污泥脏水越滚越脏,越滚越大。只有小瓦罐才能牢牢锁住生来不羁爱翻滚的流丸。
所以说,妈妈的爱(ěr guāng)
不仅能够滋(bǎ)润(nǐ)心(chōu)灵(yūn)
还可以换来
智慧的小瓦罐儿呢!
够了!
收起你的蛇精病
跟小e来冷静理智地分析
这颗“弹珠”的内在构造+它是怎么被玩儿爆的
谣言的破坏力主要来自于:
人们相信谣言之后所采取的行动。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谣言就完整了。
①相信谣言
②采取行动
拿“弹珠少年”的例子来说就是:
①少年他妈妈相信二狗子的谣言,即:自己儿子偷了隔壁老王家的大裤衩;
②少年他妈妈采取了行动:找到正在玩儿弹珠的儿子,抽他。
从二狗子的一句话,到最后弹珠少年被赏耳光,这个过程就活生生地体现了谣言(一句话)的破坏力(抽耳光)。
当然,这条谣言破坏力还可能包括:对该少年造成的童年阴影,如:对母亲(相信谣言并施以暴力者)的恐惧,对二狗子(谣言发起者)的憎恨,甚至以后见到隔壁老王家或者看到任何一个大裤衩都会产生莫名的厌恶感,或者展开谣言的复仇模式。这些都可以说是对少年原本可以很美好的人生所产生的一系列连环的“破坏力”。
加分题:请指出哪个图形反应了少年心里阴影的形状?
说明原因并求出其面积。
根据 Edward A. Murphy 的定律
面包落地的时候 着地的永远是抹奶油的一面
谣言发生的时候
抹奶油的那面儿往往就是
政·治
在政治领域,谣言的破坏力同样取决于:
老百姓相信谣言之后所采取的行动。
特别是:
试图针对政府机关施加影响的政治行动。
当然,总有一部分人秉持着相信“如果不能反抗,就好好享受”的人生哲学,即使相信谣言也什么都不做。这种古墓派式“政治冷漠”的政治诉求是很难判断滴。
但如果是游行,政治性就很明显了。在政治学中被归类为“政治参与”(对于执政者/决策者施加影响的一切活动)。当然,游行静坐示威,甚至私下威逼利诱拍板儿的老大等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能促进国家的河蟹;而谣言引发的政治参与,就很容易被玩儿坏。
被抽了一巴掌的少年大不了就是脸红心跳有阴影嘛,但是高冷傲娇的政治君,如果挨了一巴掌,那,那就想象一下小弹珠bangbangbang摇身一变,成了破坏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呢~(此处省略10000字)
谣 言 的 弹 珠 说 炸 就 炸
还 化 作 一 团
破 坏 力 爆 表 的
P
这 个 P 有 多 少 人 在 闻
还 要 闻 多 久
答 案 简 单 di 令 人 发 指
只 要 想 闻 就 能 闻 到
想 闻 多 久 就 闻 多 久
---------------------------------
A. 利益关联:Peter Muhlberger说:在个人感知意义上,自我相关度(self relevance)与公民利益意识(即政治参与行为的目标和自身的关系)有关。换句话说就是:谣言与公众切身利益联系越紧密+越直接,就越容易引发政治参与。
朝鲜又射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什么?要抢我的瓜?
......
兄弟们,上吧!
享 受 闻 臭 味 过 程 的
人 性 本 能
-------------------------
B. 注意力:S.Kiesler证实:社会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公众对行为本身的关注将变得比结果更重要,或者说社会行为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行为的目的。
有人说这是“温饱思淫逸”,普通的物质或者单纯的结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的需求,所以转而追求享受过程的快感;也有人说就是为了“搞事情”而“搞事情”,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单纯而美好。
Thomas.A.Birkland则指出,公众对外部世界可能损害个人利益的负面信息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就是说,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更加关注对自身有害的信息,这可能来自于原始人类应对危险环境的本能反应的遗存。所以,最好的谣言就是:公权力不当使用的负面信息。黑政府,这样的谣言永远有人信。
此处,聪明的人不难发现这个circle:听谣言➜引发注意力➜参与其中➜玩嗨了➜转化成对参与本身的专注➜参与本身成了目的➜继续参与继续嗨到不能自拔。这就是谣言引起的政治参与会引起对参与本身的强化。
搭伙吃饭 越吃越香
组团闻P 越闻越...
-------------------------
C. 意见结构:在我国,公众的政治参与行为一般并不对执政者施加直接的影响力,大部分是以舆论意见的形式对其构成的压力。如果谣言形成了一致的舆论意见,将对社会产生巨大杀伤力。
然而,相同的舆论意见并不代表众人背后的小九九也是相同的。根据参与主体的成分构成、参与动机和行动诉求,可以将公众的意见结构简单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
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懂上面的表格
看不懂的就来照镜子吧
my point is:这么复杂的结构,如果其中一环出了大问题,倒戈相向,甚至是内部吐槽狠了点儿破坏了感情,都有可能会从内部消解掉谣言舆论的气势。但是如果舆论结构的多方众志成城携手共进,那这条舆论必定闹翻天。
当谣言成了舆论
你是在其中奋力吐槽的?
还是在一旁笑而不语的?
别光知道凑热闹
如果有一天
你也有幸遇到了二狗子这样
神一样的敌人
怎么办
?
用小瓦罐儿拍他嘿嘿
此 处 有 套 路
不 谢
1.摆事实
TURTH
」以科学的方式披露更多真实细节
尽早分散公众的注意力
避免转化为对参与本身的关注
形成自我强化
2.看诉求
INTERESTS
」准确定位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
尽早进行责任切割,并作出正面回应
利益关联度高的主体?
看情况满足之!
利益关联度低的主体?
那就还这么待着别添乱就行
咳咳!惊现高端陌生词汇必须解释一下:
责任切割 说的是:如果有人来挑事儿,就要本着“知己知彼”的心情搞清楚这些人到底想要什么(即诉求)?然后,就可以淡定滴开切了:“冲动的人类啊,你们冲着我来可以。demo,先要说明白,什么事儿是我能管的,什么事儿我管不了。不能且不该我管的,找我也木有用!”哎?!~有些人一听就傻眼了,哎呦我去!原来闹半天找错人了。
3.讲道理
REASON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直接以理性的声音回复集中的质疑
加速意见结构的内部瓦解
促成舆论压力自我消解
我们不卖弹珠
我们只卖
智慧的小瓦罐
◥ 文章部分观点参考并改编自学术论文《单一政策过程中公众网络参与的可持续性研究》,该论文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
◥ 论文作者:张权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政策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与国家治理。
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不代表公众号立场,转载请联系后台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电话:010-68893411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为弹珠少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