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界与自媒体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人定湖学者”)
(说明:本文中的“情报界”特指科技信息业界)
公号做久了,关注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很多领导和客户也都知道我在作公众号,对此的反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有合作关系的:“你怎么也作公众号啊?千万别把我们的放网上啊……”
无合作关系的:“你怎么也作情报啊?快来聊聊合作的事……”
刚听到这些话感觉有意思,慢慢的才意识到,中国的科技情报界,正在经历一场涅槃重生。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客户与情报研究人员的关系在变。过去科技情报的客户(不管是决策者还是研究人员)对情报人员的信赖是源于其专业精神和时间成本,而情报人员对于客户的依赖是源于其方向和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客户给与情报人员足够的经费支持,然后告诉情报人员要重点关注什么;而情报人员则以自己的情报学专业训练和经年累月的跟踪研究,为客户节约时间成本和知识储备。
但在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客户获取情报的时间成本和知识储备大大降低,打开手机一个百度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还要交给情报人员研究一年呢?情报人员说百度不科学。客户说:“百度enough……”而另一方面,情报人员在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在思想市场上推销自己知识产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对客户也不像以前那么尊重了,基本上都是你说你的我写我的,你不要自然有人要……
现在的情报人员与客户,已经由“一对一”的联系结构变成了“多对多”的网状结构。
二是对情报本身的认识在变。过去作科技信息,讲求多源验证、讲求去伪存真、讲求一手材料、讲求逻辑自洽……现在作情报,只讲一个字:
快!
快快!!
快快快!!!
消息必须是24小时以内的,数据必须是权威机构的,至于事情是真是假,里面到底啥意思,那不是情报人员的事……过去我们看到一条信息,首先要把它的发布者、发布渠道查个底朝天,再反复研读,然后问问同行专家,最关键的是必须要等个几天,看看有没有啥后续进展,然后再动手写个科技信息,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现在你敢这样做,不但客户觉得你out,同行也觉得你low。
另一方面,信息爆炸的时代真伪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情报人员在泥沙俱下的信息和噪声中越来越吃力,但造谣者的成本永远比辟谣者低,但效果和收益却永远比辟谣者好。在流量既是金钱的时代,为了加粉为了打赏信息的真实性早已不再重要,真相早已沦为点击率的下酒菜……
技术越来越昌明、工具越来越强大、信息越来越廉价,情报人员的知识价值越来越短寿。
三是情报界的格局在变。过去所谓的科技情报界无非指三类人,专业情报机构(包括媒体)、科研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其他人吃瓜群众最多算是半个情报员而已。而现在几乎每个微信公号、每个微博、每个具有信息发布功能(尽管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职能)的个体,似乎都是情报界的一员,关键的是这些新兴情报力量的受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信息机构。现在你要是没遇到过客户拿着一篇网文来让你研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情报的……
现在的科技情报界,自媒体情报员渐成主体,传统科技情报界渐渐称为客户验证网文的“照妖镜”。
其实严格意义上,我也是一个半吊子科技信息研究人员,但既然与这个行当有关,难免会问一个问题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第一批失业的会不会是情报分析人员?
这需要从情报人员的核心能力谈起:
作为一个情报人员,首先需要的是语言能力,包括理解情报源本地语言的能力,以及用母语准确表达情报内容的能力。这个能力现在的技术手段(机器翻译、机器写作)已经能够实现有效替代,当然还远远称不上完美。
第二个是技术能力,就是说你在自己跟踪的领域至少是半个专家,要能对情报的技术价值做出基本判断,否则就只能是个翻译。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情报人员一定是有着工程经验的科研人员。这个能力现在的技术手段还远远不够,但正在努力攻关(专家辅助决策、智能助手)。
第三是传播能力,就是要把你的情报产品有效的传达给客户,注意这里的“有效”二字,这是情报研究中极为关键也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要素,有太多太多的关于“情报员已经警示、决策者未能重视”的故事和事故。有效性是衡量情报人员价值的最终标准,“XXX的报告每份必获批示”是对一个情报人员的最好褒奖,而那些锁在抽屉里的情报不仅是浪费,更是犯罪!在这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巨大挑战,因为目前的客户更青睐所谓的“智能”和“算法”,而对“经验”和“智识”已经厌倦。
当然,科技信息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不止以上三点,但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仅针对以上三点给出情报界同仁的对策建议:
一是尽快采用新工具新方法新手段。改变自己在语言能力等基础能力层面被替代的被动局面,将其变成提升自身能力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引入机器翻译作为初翻,把主要精力留在校对和综述分析上,自如引入文献计量、专利分析、知识图谱等成熟工具,强化情报产品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二是尽量聚焦专业知识,强化自身的专业形象和影响。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情报人员应当努力拓展总体设计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两个领域的知识对无法参与科研一线实践的情报人员而言,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三是尽情拥抱自媒体。时代的大趋势已经改变了当今中国“客户”的思维习惯,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这种趋势只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应当适应之拥抱之,按照大众传播的规律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方式进行媒体建设,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情报人。
所以说公众号这事,跟科技情报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的美事,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可放心,公众号只是渠道,要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回归问题的本质、发展的规律、知识的真谛。
这,才是情报人员孜孜以求的职业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