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践行弱有所扶 , 源城区已建成9个康园中心

2017-10-20 李成龙 河源民生一线


民生导读

一直以来,残障人士的安置问题都是一个社会难题,特别是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是智力障碍的残疾人,他们自身缺乏一定的社会功能,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过在我市的源城区,就有一批这样的机构,残障人士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安抚和治疗,还能够工作学习,甚至是自食其力,回归社会。


这个以治疗和康复残疾人为目标、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为服务宗旨的机构起初叫做工疗站,寓意通过手工工作对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此后随着这一机构的功能逐步增加,工疗站更名为康园中心,实现了它集康复治疗和工作学习于一体的职能。



           源城区残联康复股股长  袁宇静

一开始看到我们社区那些精神、智力残疾比较重度的,没地方可去的,因为就业的话他们肯定就业不了;在家里呆着肯定也不行,这样病情会越来越重,我们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这样的康园中心来帮助他们。



源城区残联工作人员袁宇静告诉记者,最初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出建设一个这样的机构,没想到位于老城卫星社区的试点一经建成,就受到了辖区残障家庭的认可。

短短半年时间,第一个康园中心就招收到学员数十人。学员们来康园中心参加工疗活动,每天不仅可以获得10元钱的补助,工疗加工出产品的酬劳也全部归他们个人所有。

 你很难想象,这些漂亮的工艺品,都是出自学员之手!

     如今分布在源城区各个街道的康园中心已经基本运转成熟,配备有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参与管理,中心内部分为康复区和工作区两大功能区,康复学员们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娱乐活动。


我现在是在新兴社区的源城区助残示范点,与其他小公园不同的是,这里的公园卫生是定期有残障人士过来打扫的;他们打扫卫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社区居民的和谐关系,实现他们社会功能的一个恢复。


    

   在帮助学员康复的过程中,康园中心始终创造条件,搭建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与社区的联系,探索通过打扫社区卫生等志愿服务的方式,增进残疾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让残疾人用实际行动感染人、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2008年成立至今,源城区康园中心已经从最初的一个发展成九个,收治精神和智力障碍残疾人近200人,其中绝大部门学员通过治疗学习取得了明显进步,恢复较好的13人已经找到工作岗位、重返社会。




记者 | 李成龙  刘力维

编辑 | 梁小群


(欢迎转载,须署名采访记者并注明来自“河源民生一线”公众号,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河源人都在关注

12米金色巨笔嵌入笔架山石壁,原来是这个意思!

智能电表免费更换,哪天用了几度电一目了然!

旧貌换新颜,历史文化街区成河源城市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