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将主宰多久》 | 空间站读书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呆若木鸡的思考 Author 海豚
《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一书是全球著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教授历时数年创作的。
本书从一位博学西方学者的视角,对比分析东西方五万年的发展历史,全书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回顾历史,为什么现在是西方主宰世界?
(2)展望未来,未来人类如何发展,西方还会主宰多久?
带着这些问题,“不正常人类空间站”的小伙伴一起阅读了这本阐述人类一万年的共生演化的巨作。
本文选择了几篇优质的读书笔记,拼接在一起,大家可通过多个视角了解这本书。
《西方将主宰多久》是商业思维阅读书单的第一本,强烈推荐。别忘了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收藏书单,对理解世界、做好投资的帮助很大。
我们正在打卡第三本书《龙卷风暴》,和第二本《跨越鸿沟》都是杰弗里·摩尔的著作。这本书表面上是针对高科技产品的营销启示,实际上是硅谷Startup企业们必读的创业宝典。
未来两周周四,公众号将陆续发布《跨越鸿沟》和《龙卷风暴》的读书笔记。
欢迎添加微信Hilltop-service,一起读书、聊商业。
以下读书笔记来自 @程前Flavie,公众号:呆若木鸡的思考(点击关注)
一、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了世界?
Q: 是生物学的原因吗,是因为西方人在生理上就进化的比东方人快吗?
A:不,考古学和人类学已证明,尽管在过去百万年间,大体上位于西方的原始猿人尼安德特人比亚洲的直立人的后裔更占据优势,但是,基因和骨骼方面的证据非常清楚:
大约10万年前,有一支人类在非洲进化并扩散到全球,原来的人类灭绝。现代人类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除此之外,历史也证明了西方并未持续领先,大概在公元550年左右,西方的领先优势完全消失,随后的1200年间东方领先世界。
Q:社会学和历史学能够多大程度解释西方的领先?
A:梳理和比较东西方几千年历史,借用“莫里斯定理”解释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变化是因为懒惰、贪婪和恐惧的人们想获得更简单、更有益和更安全的生活而产生的。历史不断重复,世界不断发展,发展产生新的问题,进一步的适应,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社会发展存在悖论——社会的发展总是创造了削弱社会发展的因素。
发展悖论,如果将之翻译成为了耳熟能详的语句,那应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集中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社会发展中,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了一定的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但是生产关系具备稳定性,而生产力不断发展,当生产力发展超过生产关系使得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候,生产关系就可能发生剧烈的变革。这种变革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此,每当社会发展接近悖论的极限——也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到极限时候,社会会发生激烈的变革。
在本书中,作者用一个“社会发展指数”来描述社会的发展,几千年的古代史表明,古代社会存在一个生产力的硬上线——大体上可以反映马尔萨斯人口悖论描述的情况——人口是指数增长的,而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是线性增长的,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资源再生的速度,这就决定了人口增长的上限。达到这个上限,社会就会崩溃——直到近几百年,技术的变革、化石燃料的开发等促进生产力指数级增长之后,这个上限才被打破。
社会学可以解释很多历史进程,包括人类如何推动社会发展,为何有时发展迅速,有时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但是社会学和历史学不能解释为何是西方统治了世界。
Q:地理和气候因素在决定西方目前的领先中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呢?
A:地理因素对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环境影响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改变自然环境的意义——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自然环境不佳的国家和地区产生后发优势。
回顾上万年的东西方历史,我们会发现,气候和地理最初使得一些先人兴起,随后随着地理和气候的变化,原来处于边缘地带的人们的后发优势反复上演。在这期间,五个天启骑士——瘟疫、饥荒、战争、死亡、环境变化——反复降临。地理因素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环境和地理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公元第一个千年,东西方都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随着社会发展悖论,加上东西方的交流释放的天启骑士,社会崩溃,西方崩溃程度更深。但到了公元第二个千年,情况反过来了,东西方都衰退了,但西方形成了新的核心区域,原来边缘的欧洲发挥了后发优势,海上要道前所未有的重要向外扩张,而东方从草原向内陆推进,阻断了中亚腹地的草原,东方在地理上全面内敛。地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在何处发展和崩溃。
Q:人类自身包括伟人的意愿和行为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呢?
A:人类共同的选择改变了现代历史的前进方向,但这些都是有限制的。
马克思直接说:男人和女人制造了自己的历史,但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造历史,因为他们面临的环境不是他们所能够选择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需要的思想,受到了地理及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东西方的思潮在过去5000年中是非常相似的,但到了1600年左右,西欧人迈向了科技的思潮而东方人故步自封,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伟人在其中加速或者延缓了社会整体的变革速度,但是不能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当然,由于伟人的加速或延缓作用,西方与东方的相对发展也被影响了。
因此,可以说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共同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生物因素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因素显示了社会如何发展,而地理因素决定了哪里发展或倒退的更快。不仅如此,地理因素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地理因素决定了哪里发展或倒退,但社会发展也决定了地理因素的意义。对于西方和东方的发展对比,我们可以认为,地理因素在这种相对发展速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历史的重要节点做一些假设和回溯,再推导在那样假设的时空中历史的发展方向,我们会发现:西方可以统治世界,既不是长期以来注定如此,也不是短期的偶然性,它给更多是长期的可能性。
二、未来社会将如何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的进化消灭了早期的猿人,农业的出现使得狩猎采集者所面临的紧要问题变得不再重要,城市和国家的兴起使得史前人类担忧的问题不再重要,草原通道的关闭和海洋路线的开通结束了限制东方两千年发展的不利因素,而工业革命使以前所有的问题都显得无足轻重。
社会变革在加速,每一次变革都使社会发展程度更深、速度更快,速度快到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如此快的社会变革中,由于变革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看到人类自身间的撕裂程度更深,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代际。
人类社会在最近200年的发展超过了过去5万年
我们不能简单的进行线性推移,事实上,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奇点、临界点、存在线性大脑不能想象的速度和状态。
作者认为,未来,原来处于边缘地带的东方——主要是中国,会因为后发优势快速追赶,最终2103年左右东风压过西风,但是在这期间,社会发展太快了,仍有无数种可能性,包括社会崩溃。
当回顾过去的发展以及要回答未来要如何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真正有重要意义的不在于西方,也不在于东方,也不在于人类,而是进化和全球化,关于我们是如何从单细胞生物走向未来。
我们把全书的结论语翻译一下:未来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如何方式、如何速度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下读书笔记来自 @王永庆,公众号:投资研究(点击关注)
一、社会发展的底层动力:莫里斯定律
社会发展的底层动力:莫里斯定理,整个历史的进程和变化是因为懒惰、贪婪和恐惧的人们(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获得更简单、更有益、更安全的生活而产生的。
在这过程中,人们渐渐推动了社会发展,比如农业的起源、城市和国家的产生、不同帝国的创立、工业革命。历史并不是一波接着一波发生,事实上历史是不断重复的,世界重视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适应,而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即,社会发展的悖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削弱社会发展的因素。当悖论达到难以解决的程度,因此就会产生急剧的变革。
此外,文化和自由意志会加快或者延缓文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他们偏离了任何简单的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已经领先者,要持续关注可能引发技术变革的新技术或新趋势,对于未来有畏惧感和敏感性,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个新技术后把自己翻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开放和互动的社会文化和创新氛围,持续引领创新本身,在思想上开放而且包容。
对于非领先者,最优的路径是寻找到目前最好的技术和方案,后发的学习和利用,进入到大的循环内,而不是在自己的落后体系里内循环。内循环的前提是技术迭代,而非闭关锁国;内外循环的前提是引领变化和变革,获取更高的优势和能力。
总之,无论是领先者和非领先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是三大关键要点。我D是真的厉害。
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持续变革
东西方社会发展到现在是各大要素综合的大概率结果,即使历史重来,也可以会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因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状态是当时社会能够提供的满意解,时代里的人很难突破时代的束缚和限制,正如我们可以说康乾之后,中国社会走向衰落,但是在当时身在其中的人们很难认同这个结果。
政治制度是和生产力匹配的一个维度,是一套社会的解决方案;过于强调政治制度,会忽略技术的重要性,给弱找理由,而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只有持续的变革,持续迭代,持续改进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是这样,对于投资也是,没有任何的研发投入、没有什么固定资产,试图持续领先是极其难的事情,也是大概率会失败的事情。
由于社会发展存在的特点,因素之间会互相影响,如何规避减少负向的影响就极为重要,正如银行面临集中兑付风险时,需要更多的流动性;社会出现异常情况下,也需要有一方去引导和改变。我们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每一次选择和改变,都是一份力量。
四、新技术和驱动力
今年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陆奇的演讲提到的新技术,5~10年的趋势变革,以及对当下哪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SaaS和数据化等等。
由于全球社会的关系密度强化,从区域创新到全球创新的地步,面临的环境超越了一域,而是全球。这是以往时代从没有出现的新情况。可以看看任正非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说要向先进学习,这也是真的企业家。
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长期发展自信
按照作者提出的四大维度:能量获取;组织能力(城市化);信息处理;发动战争的能力。中国是整体上保持跟进,个别会领先的状态,正如在各个行业的国产替代的事实所表现的那样。
同理,由于能量获取、组织能力、信息处理的突破,新一代会持续超越老一代,除非人类社会的技术水平被“锁死”,未来是属于年轻人和新技术的,老地图适应不了新世界。
每一个时代都获得了它们所需要的思想。聪明、有知识的人们思考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并且如果他们面临类似的问题的话,他们就会用类似的方式解决,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东西方社会得到了他们需要的思想。
以下读书笔记来自 @田炜华
我认为这本书及其厉害的地方,除了书中精彩的结论,还有他的严谨的思维方式:结论来源于复杂的小论点,而每一样复杂的小论点,背后都是铁一般的、复杂的事实。
全书充满了大量的事实,生物学的、考古学的、历史学的、信息学的、社会学的等等;是背后大量的事实,支撑起了作者复杂的逻辑思考和推论。
南老师之前精读过的《思维的发现》里,刘易斯提到“当人们依附于理论时,往往会让证据去顺应理论,而非让理论来检验证据“。
作者在不停的用理论检验证据,并不停的根据证据,去改进理论。所以,这才是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关注WHY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背后的事实和逻辑,而不是表达。
世界是复杂的。第一,“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共同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虽然地理因素决定了哪里发展的最快,但社会发展也决定了地理因素的意义。
这说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地理因素的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的特点。在看向历史的时候,分析考虑每个因素就已经非常复杂。当我们考虑21世纪世界未来的变化时,不同因素的连接更紧密,也更复杂。
这本书带给我的,主要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作者作为一个严谨的学术人,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术工具,大量的事实和非常棒的逻辑,阐述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现在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法对作者的很多结论有深刻的理解。但读完这本书,快感依然很强,想到作者的思考WHY时,这一套大方法,和给方法落地所用的巨量努力,就很想从序章开始重读一遍。
以下读书笔记来自 @蔡骏戁
我自己是干投资这一行的,很多投资大佬都曾经讲过,我们在分析企业的时候不能用后视镜的角度去观察,因为买一个企业就是买他的未来现金流折现。
不能用后视镜的角度去解释企业未来的发展我觉得是正确的,但是是不是说后视镜就不需要研究了呢?我觉得不是的。
就拿本书的逻辑来看,作者是通过对历史发展长河中各个阶段西方和东方所经历的不同进行分析(后视镜),找出其中的差异性,然后判断未来历史发展可能的方向以及东西方再这样的进程下面的优劣势。研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我觉得也是这样的一个逻辑框架。
我们要去找这个行业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子的,行业变迁的几个关键节点是因为什么(尽可能的去找事实),判断未来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面行业大概率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琢磨出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什么,根据这个发展节点去找最相适应的企业是哪些,然后再去研究企业的本身。
以下读书笔记来自 @周颠,公众号:周颠(点击关注)
人,到底如何才能真正改变?
换言之,限制个人发展的地理、生物、社会是什么?如何破局?
其实南老师在视频里给出了答案,折腾—产生价值—获得资源—迭代。
首先需要自己保持折腾,在这过程中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当你做对了,得到回报便会被更多的资源看到,于是获取新的资源、认知,如此反复循环。
人、人类都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威胁,不管是威胁人类的天启五骑士,还是由于技术更替带来的个人职业挑战,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未来,思考自己的WHY,以终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