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皮肤科医生
一、概述
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黑素母细胞移行和分化异常、黑素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以及黑素合成或转运异常。色素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可根据其色素是增加或减少和其分布是局限或泛发来进行鉴别。
二、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 Hypopigementation )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包括局限性和弥漫性白斑,每种白斑又有较多的分类,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每种疾病的病变特点, 熟知相关的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治。
(一)局限性白斑( Localized hypopigmentation )
(1)无色素性痣(Nevus Depigmentosus,或 Achromic Nevus )
无色素性痣是一种先天性非进行性色素减退斑,临床特征为白斑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其分布及相对大小终身不变。本病在 1884 年由 Lesser 首先报道, 1967 年 Coupe 制定了无色素性痣的诊断标准,并被大多数学者采纳。
无色素性痣分为三型:局限型是指局限于体表任一部位;节段型是沿神经节段性分布;涡漩型或泛发型的白斑表现为奇特的线状或涡漩状,分布广,不伴有神经系统、骨骼等其他系统畸形。
(2)结节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nosis )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几乎可以累及所有器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以脑、眼、皮肤、肾、心和肺受累最为常见。本病的典型三联征为皮脂腺瘤、精神发育不全和癫痫发作。由于结节性硬化的叶状白斑也可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临床上易与无色素性痣相混淆,尤其是在结节性硬化的早期,只有叶状白斑而无惊厥或皮肤其它改变时,两者鉴别困难,有时需定期随访。
(3)Ito 色素减退症( Hypomelanosis of Ito )
Ito 色素减退症,又称为脱色素性色素失禁症,出生既有或早年发病,表现为线状或斑状色素减退,单侧或双侧发生,大多数沿 Blaschko 线分布。 Ito 色素减退症它往往伴有至少一个系统以上的畸形,而且可以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如神经系统出现精神发育迟缓、癫痫发作、 EEG 异常;肌肉骨骼系统表现为颅面畸形、三节指骨拇指;出现眼距过宽、斜视、内眦赘皮等眼畸形;还可以出现弥漫性秃发、甲和齿畸形等。
(4)贫血痣( Nevus Anemicus )
贫血痣往往先天或生后不久出现,临床上易与局限型无色素性痣混淆,但贫血痣为受累区血管组织发育缺陷,玻片压诊后,白斑与周围正常组织不易区分;用手摩擦局部,周围正常皮肤发红而白斑不红。
(5)斑驳病( Piebaldism )
斑驳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80-90% 有白色额发,白斑生后既有,白斑中可见正常色素岛。
(1)白癜风( Vitiligo )
白癜风为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局部色素脱失性疾病,病因不清,进行性发展。白斑初始好发于眼、嘴、生殖器等腔口周围,及肘、膝、手和足等骨隆突部位。根据皮肤脱色的范围及分布,分为寻常型(局限型、肢端型、散发型)、泛发型和节段型。组织学显示白斑区黑素细胞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失。
(2)晕痣( Halo nevus )
晕痣主要是指色素痣周围出现晕环状色素脱失现象。国外学者认为它只是离心性后天性白斑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晕痣的病理学特征是痣周围及真皮内浓密而拥挤的单一核细胞浸润,有的患者单一核细胞与痣细胞混杂,两者很难分清,而被称为炎性晕痣。从病理学看,倾向认为晕痣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
(3)白色糠疹( Pityriasis alba )
又名单纯糠疹(pityriasis simplex ),为多见于儿童颜面的表浅性干燥鳞屑性减色斑,炎症轻微。白色糠疹在学龄前以及少年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好发于干燥或是肤色较深者小朋友,基本上白色糠疹属于一种轻微皮肤炎,属体质性的湿疹性皮肤炎在临床上有过敏体质者发生率较高,但不仅限于过敏体质者才会发生,至于引起原因,一般推测可能还是与皮肤干燥、日晒等外在因素有关,最常发生的年纪是学龄前的三岁至青春期这段期间,男女比例相当。多春天起病,秋季消退。病因不明,皮肤干燥者经强烈的阳光照射可患此病,好发于面部,亦多见于颈、肩、上臂处。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性斑片,大小不等,直径1cm 至数cm ,淡白色或淡红色,边界清楚,上覆少量的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有轻度瘙痒 。经数月或更长的时间可自行消退。
(4)花斑癣( Tinea Versicolor )
俗称汗斑,是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 ,灰色、褐色至黄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皮疹无炎性反应,偶有轻度瘙痒感,皮损好发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及上臂等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复发。
(5)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Idiopathic Guttate Hypomelanosis)
病因不明,20岁以后发病,于曝光部位,边界清楚的瓷白色2至6mm斑点。
(6)炎症后色素减退(Postinflammatory hypopigmentation)
炎症后色素减退可出现在任何炎症后皮肤。色素区域的改变通常与原发病的皮损相关。
白化病(Albinism)
白化病表现为皮肤、眼睛和毛发泛发的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斑。病因包括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眼皮肤型白化病(OCA)和 X- 性连锁遗传引起的眼白化病(OA)。
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Hyperpigmentation )
(一)表皮黑变病( Epidermal melanosis )
1. 咖啡牛奶斑 (Café-au-lait spots)
常见于生后或儿童期, 10-20% 为正常人,褐色斑片,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
1. 蒙古斑( Mongolian Spots )
生后即有,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75% 位于腰骶部。3-5 岁时通常会变淡或被正常的皮肤色素所掩盖。
5.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s )
又称为 Dohi 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幼年发病,青春期明显。好发于手足背及指趾伸侧,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色素脱失斑间杂岛屿状色素沉着。
6. 弥漫性色素沉着(Diffuse hyperpigmentation )
一般不伴有黑素细胞增生,仅出现表皮基底层和棘层色素增加,大多数与内分泌、遗传、代谢或营养障碍有关。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皮肤科医生( ID:derm120 ) ,由张仲林( ID:e41121 ) 推荐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作者和转自张仲林( ID:e41121 ) 。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张仲林( ID:e41121 ) 平台无关,仅供临床与研究参考,非医务人员请勿试药。
编辑:寒香医路 。
今日荐读
【仲林频道】
【摄影频道】
【重磅】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圆满谢幕!
4.【重磅】第五届鑫吉海杯“我的医院 我的家”主题摄影新媒体传播大赛开始了!
【皮肤频道】
【中医频道】
【人文频道】
友情支持
《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ID: e19620228 )
张仲林
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 ID: e41121 )
投稿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您好师友!张仲林欢迎您关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敬请指导,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