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历史上的五大「虎父犬子」

2016-10-19 鱼羊历史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时世浮沉,大浪淘沙,期间出现不少老子英雄儿子好汉代代相承的佳话,例如孙坚和孙策、周勃和周亚夫.


当然也出现了许多老子英雄儿子软蛋代代退化的情况。接下来,让我们细数一下古代历史上的五大虎父犬子:


一、赵奢与赵括


赵奢和赵括,一个较好的诠释了什么叫“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却成为“纸上谈兵”的笑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言:“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面对责问,他坦然进谏折服平原君。后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于是赵奢一战成名,后数破秦军。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赵括 纸上谈兵


而赵括作为将门之后,从小熟读兵书战策,谈起军事战略是口若悬河,没有人辩得过他。于是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与秦国交战。殊不知这个赵括就是个只知高谈阔论的人物,长平之战中他冒进,致使赵国丧失了四十余万精锐军队,几近亡国。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衰不复盛世。


赵括是赵国走向衰亡的罪魁祸首,要知道四十余万军队基本是赵国的本钱,是倾国的精锐之师,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全都让他象赌徒一样挥霍一空,甚至连翻本的钱都没有了。


二.房玄龄和房遗爱


房玄龄是我国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无论是在动荡的隋末战乱中,还是在治平的唐初贞观之治时,他“虔恭夙夜,尽心竭节”,“当官励节,奉上忘身”,为唐王朝的建立和繁荣立下了赫赫功绩,被史学家誉为一代良相。


当初李世民的军队每攻克一城,别人都忙于搜罗奇珍异宝,而房玄龄比别的文臣武将更有政治眼光,看得远,想得全面,独先收罗人才,荐于幕府。房玄龄对这些人以礼相待,用其所长,因而深得他们的敬重,“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与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就是因为房玄龄的尽力保护,而留在李世民幕中,后终成为股肱之臣的。


李世民曾说:“汉光武帝得到邓禹,门人更加亲近。现在我有了房玄龄,就如同光武帝有了邓禹一样。”也正是在房玄龄的竭心尽力下,李世民的麾下才拥有了大量的人才,为他以后的发展和夺取帝位奠定了基础。后来李世民在皇宫西面开设了文学馆,招纳文学之士十八人为学士,号为“十八学士”,并命著名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褚亮作赞词。房玄龄当时即为“十八学士”之首。


而他的次子房遗爱却极为不争气。荒诞、率性而为、不学无术。就凭老板房玄龄的功劳,娶了个娇贵的老婆---高阳公主,做了右卫将军。太宗皇帝本来很宠爱高阳公主,所以对她礼遇都高于其他人。但公主傲气并且脾气古怪,甚至一直嫉妒房遗直作为长子继承了房玄龄官爵。遗直知道了此事,有些害怕,上书要求让出爵位,但太宗不允许,察觉后开始对公主稍有冷淡。公主心情不好,就开始与一个叫辩机的和尚乱来。太宗发火,斩了和尚,并因此事杀了公主身边奴婢数十人。因此公主怀恨,之后甚至在太宗驾崩时,哭都哭不出眼泪来。


高宗继位后,外迁遗直汴州刺史,遗爱任房州刺史。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期间公主诬陷房遗直有罪,于是高宗就派长孙无忌查问。却查出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的计划,于是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三.刘备和刘禅


这一对堪称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虎父犬子的典范。刘备刘皇叔,以德服人,尽管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生戎马凭借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以及百折不挠精神终成帝业。他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于是刘备顺利与魏,吴分庭抗礼,硬生生使得呈现出三分的局势。


刘禅 乐不思蜀


其子刘禅也一样非常出名。昏聩昏庸无比,一句“此间乐,何思蜀”写尽国土沦丧寄人篱下亡国之君的所有丑态。就是这个家伙,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北进中原屡屡几近获胜的情况下,后院起火,以致功败垂成。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四.杜如晦和杜荷


杜如晦与房玄龄齐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唐武德元年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


四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当时世民弟兄间皇位继承的争夺十分激烈,太子建成企图翦除世民羽翼,在唐高祖李渊前诋毁世民的幕僚,因此如晦被斥逐。九年,潜入秦王府谋划玄武门之变,以功擢拜太子左庶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三年,任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四年三月卒。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亲自去他家中探望,抚之流泪,在他咽气前超升其子杜构为尚舍奉御。即使皇帝如此贵重其人,杜如晦仍旧抗不过疾病之侵,死时年仅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并手诏为制碑文。


后来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忽然忆起杜如晦,怆然泪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这位文臣的灵牌前,不时送御馔祭奠。在杜如晦的每年忌日,太宗都派人到他家里慰问其夫人儿子,一直保持其公府的官吏僚佐职位。“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而杜如晦次子杜荷也堪比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一样不堪大用,《新唐书·杜如晦传》中说他,性情残暴,不守法度。娶了城阳公主,官做到了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李承乾谋反时,杜荷就说:“琅邪郡人颜利仁善于星相,说天上有变数,应该建立大事业,当今陛下应当做太上皇。请你说有疾病,皇帝必然来看你,可以乘机起事。”及李承乾事败,杜荷也被杀了头。


五.狄仁杰和狄景晖


狄仁杰,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近两万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久视元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现在狄仁杰祠堂碑位于河北大名县孔庄村北。


说来也奇怪,唐朝有名的宰相尽出些不争气的次子。狄仁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狄光嗣,小儿子叫狄景晖。狄光嗣时任司府丞,为官廉正,恪尽职守,在人们心目中还算是一个清官。但是狄仁杰的小儿子就没有这么争气了。《旧唐书》上说其人颇贪暴,为人所恶。


狄景晖刚当官时,还比较谨慎,然而随着官位的不断晋升,就不能自己。特别是在升任并州魏功参军之后,更是生活不俭,激起当地群众的严重不满。狄仁杰在任并州刺史时,当地人民曾为他立了一座碑,后来狄景晖在并州胡乱搅和,乡民就把狄仁杰的碑砸了。狄仁杰察觉后,非常气愤,断然罢其官职,停其俸碌。不少大臣一再为狄景晖说情,希望狄仁杰给儿子一个知过改错的机会。狄景晖也跪在父亲面前挥泪求饶,并表示重新做人。但狄仁杰仍然坚持贬子官职不变,并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


(内容来源于“古镜军史”,鱼羊密史编辑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