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朝抗辽第一名将是杨家将?不,是他!四败辽军,斩敌近十万,历史上却鲜为人知

2017-12-22 林森 鱼羊历史

点击上方「鱼羊历史」关注,每晚八点半推送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电影《忠烈杨家将》剧照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说起宋辽战争中名气最大的宋军将领,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杨家将。不过,杨家将的名头虽然很大,但其绝大部分事迹都是后世的评书演义、戏曲小说虚构出来的。就拿真实存在的杨家将来说吧,不管是杨业还是杨延昭(杨六郎),尽管也曾在对辽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但他们跟同时代的另一位将军相比,那还 39 33970 39 13280 0 0 4288 0 0:00:07 0:00:03 0:00:04 4289真是小巫见大巫。他就是李继隆,一位曾经把辽军战神耶律休哥打得落花流水的人,一位几乎快要被遗忘的宋朝名将。


年少成名


李继隆字霸图,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他的父亲是宋太祖时曾率军平定武平、南平等割据政权的宋初名将李处耕。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出身将门的李继隆很好地继承了老爹的战斗基因,20岁时就从军入伍,参加了北宋攻灭后蜀的战争。此战中,年轻的李继隆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屡败蜀军。后来,他又被派往长沙,镇压当地蛮族的叛乱。当时,叛乱的蛮族有好几千人,李继隆这边只有300人,但他毫无畏惧,身先士卒发起进攻。战斗中,李继隆的手臂被箭矢射穿,但他带伤奋战,始终不下火线。这份英勇很快感染了每一个宋军将士,加之这批官兵又都是太祖朝南征北战的精锐,大家以一当十,最后只以100余人的伤亡便平定了叛乱。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李继隆担任四面提举都监,一如既往地冲杀在前,勇冠三军。在攻打北汉首都太原城时,一次汉军发射抛石机,炮石正好落在他身边,一位亲兵被击中身亡。但李继隆毫无惧色,从容战斗在第一线。就这样,北汉在宋军英勇无畏的打击下终于崩溃,太原被攻克,李继隆为北宋的统一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史籍记载李继隆“善骑射,晓音律,感慨自树,深沉有城府,严于御下。好读《春秋左氏传》,喜名誉,宾礼儒士”(《宋史.李继隆传》)。可见他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能文能武,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


力挫辽军


灭亡北汉后,宋太宗马不停蹄对辽国展开进攻,欲收回幽云十六州。李继隆作为先锋,与郭守文率军击溃辽军边防军,歼敌数千,使宋军得以顺利抵近至幽州(今北京)城下。可惜的是,在后来的战斗中,受宋太宗拙劣的临场指挥所连累,加之辽军战神耶律休哥的迅猛反击,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大败亏输,连太宗本人都身中两箭,最后只能乘牛车逃离战场。但是,李继隆处乱不惊,他指挥本部官兵结阵而行,且战且退,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看到李继隆布置的军阵,耶律休哥大为惊叹,对其称赞不已。


击败宋军北伐后,为报复宋太宗,辽军携得胜之余威大举攻宋。太平兴国四年十月,辽军十万大军前进到满城(今河北满城北)附近并完成集结。这时,李继隆和崔翰、李汉琼、赵延进等将各率兵马赶到,双方在满城爆发激战。战前,宋军按照宋太宗部署的方略,摆成八个小阵迎敌。八个阵之间相距甚远且联络不便,极易被辽军分割包围。眼瞅宋军又要吃败仗,关键时刻,李继隆挺身而出,和另一员大将赵延进一起果断下令宋军变阵,并表示如果皇帝怪罪,他愿独自担责。在李、赵的指挥下,宋军变成一前一后两个大阵,两阵互为犄角,可攻可守,宋军士气也一下子上去了。此役,辽军大败,宋军毙敌一万余人、生俘近三万,缴获牛、羊、马匹等八万六千头。要不是耶律休哥力挽狂澜,击退宋军追击,辽军很有可能就全军溃散了。



满城之战,使李继隆在宋军中的威望空前提高,他也成为当时唯一可以和辽军战神耶律休哥正面过招而不落下风的宋军将领。


双雄对峙


满城之战的胜利无异于给宋太宗打了一针强心剂,雍熙三年(986)年,自认为养好了伤的宋太宗再发大军北伐,目标直指幽州。这一回,李继隆仍然作为先锋,第一个率军攻入辽国境内。他克固安、取新城、下涿州,幽州城几乎唾手可得。然而,由于宋太宗蹩脚的战前部署再度拖了后腿,加上主帅曹彬过于保守,致使宋军连连错失战机。在辽军的反击下,宋军惨败,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的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宋史.李继隆传》),有秩序撤回宋境。宋太宗对此次宋军的表现失望不已,唯独对李继隆感到满意,遂升其为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把抵挡辽军反攻的重任交给了他。


很快,耶律休哥率领辽军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反攻。但这一次,李继隆没有能够再显神威。当年十二月,宋辽两军在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北)爆发激战。由于正值隆冬、寒风四起,宋军列阵于野外,官兵们都被冻僵了,拉不开弓弩搭不上箭。而辽军由于久居北方,早就习惯了严寒,因此不仅没有任何不适,反而越战越勇。结果,宋军前锋刘廷让所部全军覆没,而担任后援的李继隆为保存实力,只得忍痛下令撤退。



不过,李继隆复仇的时机很快就来了。端拱元年(988年)十二月,耶律休哥率辽军前进至唐河(今河北唐县西)一带。本想着给自己辉煌军事生涯再添一笔功绩的耶律休哥,正是在这里遇到了李继隆强有力的阻击。


面对辽军的凌厉攻势,李继隆在唐河北岸设下二千伏兵,准备偷袭辽军后方。不过,这一招没有瞒过耶律休哥,发觉宋军的意图后,耶律休哥抢先对宋军伏兵发起进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勇将荆嗣前往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伏兵,而后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迎敌。耶律休哥亲率主力猛攻,几番厮杀后,荆嗣抵敌不住,撤到唐河南岸和李继隆会合。


击退荆嗣后,辽军迅速杀过河去。这时,见辽军势大,宋军一些将领建议坚壁清野,不与其交战。负责监军的太监也拿出宋太宗的诏书,命将领们不许主动出战。李继隆早已下定决心一战,于是对监军太监喝斥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宋史.李继隆传》)领兵征战是将帅们的事,你一个太监多什么嘴?当初君子馆之战,我没有救援友军以致大败,为的就是保存麾下这支精兵,寻找时机奋勇杀敌以报国家。说罢,李继隆下令进兵。


(图)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李继隆让部将田敏带领数百名精锐骑兵作为前锋直入辽军阵中。田敏不负众望,率军一阵猛杀,居然冲到了辽军大阵。李继隆见状,便挥军从左右两翼包抄,乘势掩杀。辽军抵挡不住,大败而走。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唐河之战,使战神耶律休哥第一次品尝到惨败的滋味。李继隆则一战成名,成为当时宋军阵中无可争议的头号名将。


老骥伏枥


唐河之战后不久,耶律休哥在徐河之战中被宋军重伤,从此再未披挂上阵,辽军也因此十多年没再发起南征。然而这期间,李继隆却没有闲着,他受命率军西进,讨伐反叛无常的党项首领李继迁。西北战场上,李继迁被李继隆打得连连逃窜,连自己的老巢都丢了。但是,由于宋军其余将领不给力,加之补给困难,李继隆始终无法彻底消灭李继迁,最终无功而返。


宋真宗即位后,改任李继隆领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一个月后被召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解去兵权,将他闲置起来。然而,家贫思贤妻,国难思忠良。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军南下,一直打到了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兵锋直指宋都开封。惊慌失措之余,宋真宗只好重新祭出老将军李继隆这张王牌,让他立即赶赴澶州,主持前线战事。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李继隆不负众望,在澶州城下遏制住了辽军的攻势,并坚持到了宋真宗亲率大军赶来增援。此役,宋辽两军在澶州城下缔约停战,历时25年的宋辽战争宣告结束。


(图)澶渊之盟


次年二月初五,李继隆逝世,享年五十六岁。真宗亲自前往李家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一提起宋朝,大家总是对其在对外战争中的拙劣表现嗤之以鼻,弱宋、重文轻武成了人们对宋朝的一贯定论。但实际上,无论是对辽、对夏、对金还是对蒙,大宋王朝的军人们无一不是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即便失败,也往往能够给敌人更大的打击。就拿宋辽战争来说,人们只记住了高粱河、雍熙北伐、君子馆的等宋军惨败的战例,然而对那些令辽国人提起来感到悲痛不已的满城大捷、唐河大捷、白马岭大捷、雁门关大捷、威虏军大捷等辉煌胜利,似乎全部选择性遗忘了。这也无怪乎李继隆这样连辽军第一战神耶律休哥也无可奈何的名将,在今天反而被虚构出来的杨家将的事迹所湮没。


*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烽烟录》《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