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灭了又建,图解古人为何非要定都南京

2018-04-06 卖萌的 鱼羊历史

鱼羊史记

与传统严肃讲历史的不同,最新鲜的历史奇谈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就像洛阳长安一样,封建时代后期各大王朝都喜欢在这里建都。


永乐帝即使迁都北京,南京原班人马还在,为何?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给朱元璋面子?


相信你就太天真了,今天我们就从地理历史学来看看,南京到底重要在什么地方!


ps:满清入关18年后,顺治对南京所在的那个南直隶实在不放心,干脆把它拆了。这样才能睡个安稳觉。。。


中国地形图


中国水系图


一、先从华东地区开始说起(江浙沪皖)


朱元璋刚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南京。


为了拱卫京城,打造了一个南直隶(江南省),主体是今天的苏沪皖。



南直隶核心区是太湖平原。


至今还是中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本来嘉湖地区也是江南省的,后来浙江太小了,就把嘉湖地区给了浙江。



请注意此时黄河的走向,经过徐州。


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经济核心区,首都所在地,江南省设立之初就有个重要目标就是保卫大明帝国的核心区域之一,太湖平原和京杭运河南段。



江南省的北部以徐州为界,西部以安庆为界。


为什么是这两个地方?





先来看看安庆



地图一眼看出,如果敌人从西方进攻,安庆是必经之路。



再看看安庆城的位置,本来大别山脉和皖南山区之间仅有40公里左右宽度,在安庆处又有大龙山的再次收束。


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下安庆北方陆路的河流。


都是垂直于长江。


东西向唯一的可大规模用兵交通通道就是长江。


那么为什么不是铜陵?



可以看到,敌军可以绕过铜陵,选择从菜子湖北上庐江并进入巢湖,或者走南边七星河进攻南陵,宣城。


再看看铜陵,周边都是山啊。别人进攻庐江了,铜陵也做不到去攻击对方的后勤线,一个距离遥远,二个路上有山,三是铜陵本身太小。如果是南京倒是有余力守城同时去进攻,铜陵本身就不能屯多少兵。还是放在安庆去控制长江吧。


只有安庆是必经之路。


安庆的著名战役是曾国藩李鸿章与太平天国的战斗。


徐州


徐州历史太悠久了。


徐州是古九州之一。


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夏商周时期,徐国作为淮夷老大,带着群舒,巢等江淮小弟跟夏商周三朝对着干过。


徐州管辖的丰县,更是吹过“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


徐州是淮海地区天然的中心城市。因为行政规划的缘故(四省交界,仅和江苏的宿迁,沭阳,东海接触)发展的其实不算很好。


苏豫皖鲁四省交界处不少人一直有成立淮海省的呼声,钦定的淮海省省会就是徐州。


说到徐州,一定要记住,徐州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明清时期,1855年之前)



这是中国的高等级航道图。


可以看见,江南省核心区域水运交通极其便捷。


密如蛛网的江苏水运系统。


徐州几乎就是这个水运系统的北部边缘。



徐州地形(偷偷笑,我看到枣庄了,那丫原名兰陵~)


几乎跟安庆一样,有山脉收束,控制一条水路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


但是徐州跟安庆略有不同在于,徐州不光是为了防守,还有对外进攻。徐州背靠江南省水运系统,西有黄河水路(至少在古代,黄河用来运兵还是可以的。现代黄河无法走大船以及下游没有支流水系导致水运几乎废了)


有便利的交通,容易形成持久战,也方便屯兵屯粮。处在多个区域的交界处(山东泰山山地地带,河北平原地带,江苏皖南水乡)


处在南船北马的交界处。


对外用兵,对内防守,都是个极其重要的地方。


徐州的著名战争有,淮海战役等。


再说说徐州吧。


我再加一张图。



图我临时找的,还是2000年的。


不过大体没差就行,2000年人口稠密的地方,在古代大部分时期几乎也是人口稠密的地方,没毛病。


注意河南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



可以看到,徐州,距离北方核心区域,河南非常接近了,还可以向北威胁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以朱元璋北伐为例。



可见,朱元璋军队首先去了徐州东部(元运河与黄河交界处,就是现在下邳)分兵两路,平定山东地区之后,沿着黄河一线攻下了河南地区——对照人口密度图,我们知道,河南黄河沿岸是北方地区经济重心。


河南没了之后,元朝就很难筹措作战资源了。


朱元璋北伐之前,方案是两套的:


  1. 直取大都(常遇春方案);


2.先打下山东,再打下河南,再打下陕西,最后进攻大都。(朱元璋方案)。


朱元璋的理由是:“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里面有句话叫援军四集。


那么这个援军四集,援军从何而来??自然是河南陕西等地征召的。如果打下河南,大都就很难征调援军了。


要攻打河南,徐州是非常重要的基地。


在看另一个北伐。


这是刘裕北伐的路线。


彭城就是徐州。



徐州一路向西,河南无险可守。


利用黄河水运,后勤压力更小。


和朱元璋北伐选择几乎一致,从徐州开始向西进攻。


看看地形图吧。



整个河南经济区域都受到来自徐州的威胁。


徐州地形又是依山傍水,后有大运河作为后勤保障,有天然的防守优势。


徐州是逐鹿中原的起点之一。


二、华东地区其他较重要军事重镇还有淮南(寿县),合肥,南京,镇江等。


淮南(寿县),合肥可以算是一组。


守江必守淮,中国古代多次南北对峙,沿着长江的少,反而是沿着秦岭淮河的极多。


为什么守淮??


前面也说过,帝国的核心资产就是南京,以及南京背后的太湖平原地区,这片地区是怎样的不用我说了吧??


如果隔江对峙,敌人很容易就骚扰到帝国的核心区,破坏生产。


至少要把敌人抵挡在淮河以北。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大运河江北段,可以用来大量运输啊。敌军在江北岸囤积军备,就能形成持久战形势,在江南地区打个半年的,就算把北军打回去,南方经济也完蛋了。



核心资产无险可守,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太不安全了。


守淮,淮南(寿县)和合肥的重要性就凸显了。


(淮南是一座煤炭城市。寿县是淮南下属县,在煤炭兴起之前,寿县才是这片区域的核心)



这里,是个开口很大的口袋。淮南处在口袋中心位置。


江苏水网过于发达,北方不习水战较难从江苏进攻,通常情况下,是利用淮河支流运输,从江淮平原地区进攻南京及背后的太湖平原。


再回到刚才的水系图。


或者看看长江水系也行。



合肥处在长江流域。


而淮南,是处在淮河流域。



由于比例尺问题,有些细节无法显示。我再放大一点。



箭头所指方向,是东淝河


红色画出来是河流


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之间这么接近,没想到吧??


安徽省在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江淮运河,就是要拓宽东淝河,让合肥沟通两大水系并成为安徽航运中心。


合肥,是江南水运系统的边缘区域,类似徐州。


淮南,则是延伸。



依托八公山和东淝河水运,淮南地区一直是守淮的核心。



寿县古城的交通和地理位置。


为什么不能绕过寿县??



可以看到,寿县以东,南京以北,有数片山区,虽然不高。看到山,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分水岭!



分水岭的存在,意味着便捷的水运没有了。只能靠陆路运输,极其低效。山地的运输能力又是特别差。不能形成拉锯战,只能速战速决,不能短期之内解决战斗,拿下城池,那就被后勤拖垮。


所以必须拿下寿县,合肥,步步推进到南京。



而且,无论是从淮南东部或者西部企图绕过淮南发起进攻,都会被南京方面派军从淮南或者合肥抄了后路,断了粮道。


所以寿县和合肥的古城,都是高配,用来长期固守待援的。


这是合肥的



这是寿县的。




这是归德府。


可见前两者明显大一点。




南京镇江


南京镇江跟合肥淮南一样互为依托,一个可以控制京杭运河,据江而守的情况下,不清理镇江话,从京杭运河下来的敌军也是不能绕过去进攻别的区域的,绕了就被镇江出发的水军去大运河烧后勤了。



镇江面对着大运河。



依托江边的山地和背后的水运系统,控制长江和南段运河,镇江这个镇字还是有资格的。


南京更是,本来就是首都,又是长江防线的大脑。


这两地属于核心区最后一道防线。


打穿就没了。




南京面向的是山区,滁州地区不少山呢。


南京自己又是非常靠近核心地区,容易调集大军以逸待劳,击退远道而来的敌军,所以,敌军一般也不从滁州过来。


都是打下淮南,合肥之后,从巢湖一路到长江。



可以看到,南京也是处在长江的收束处。


但是南京更多的不是起到安庆的作用,而是大脑和肉盾。




如果敌军进攻芜湖,从芜申运河方向进攻太湖平原的话,就会受到来自南京的夹击。如果进攻宣城再去湖州,那也会受到南京从长江方向的攻击。


除了芜湖呢??



又tm都是山,打无可打。


所以,南京的作用,其实就是,大肉盾,你不打不行的大肉盾。


只能顺江而下去进攻南京。


这个时候南京就可以靠着巨大的城墙,依山傍水的地形,还有秦淮河水运跟对方消耗了。


只要对方一时半会打不下来,那就得撤。


而且南京还可以调用江南地区的人工水系系统从各个地方进攻对方,比如就可以从芜申运河派点水兵去攻击对方的后勤啊之类的。


坚持不了多久,对方撤了,然后赶快把合肥和寿县收复回来,再准备下一次防守。


南方坚持多年,就是靠着这套层层防御的消耗系统。


三,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


先讲河南南部和湖北的。


河南北部的和陕西山西放一起讲比较好,都是太行八径,潼关,还有洛阳开封之类的。



这里有很多城市要说。


其实也是一套防御系统,依托汉江水系和秦岭大别山,核心是襄阳。


河南南部和湖北,我放一起说。


这个是因为,南北对峙,一般来说,有三大战场。


东部战场,淮河一线开始,到长江一线,算是一个战场。


中部战场,就是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地区。


通常这个战场最重要,因为占领这里之后,可以威胁南方统治核心区,长江下游。



先看看武汉北部。


这里,似乎跟大别山东段有点不一样,似乎有点“漏”。



确实有点“漏”,不过没啥,这种地形,可以修义阳三关。


武胜关



九里关



平靖关




三关位置大概是这样。



路被堵住了。


但是东边呢??


东边漏的更大啊?


东边的防守重点是光州(今光山县,潢川县地区),鄂州(今武汉现在还有个叫鄂州的地方,不是历史上的鄂州!),和黄州(今黄冈)


我记得说南京的时候说过,滁州多山,从滁州进攻的话,会拉长后勤,增加运输难度,而且会疲军,被别人以逸待劳。


这里也是一样,可以看到地形是较为褶皱的。


不过其实这里还是发生过几场很重要的战争,暂且不说,等下就说到。




先看看湖北总体的防御体系。



我画一下。



大概这样。


主要有三个进攻方向:


1.进攻襄阳。

2.走随州进攻(这个地区叫随枣走廊)

3.强攻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的山间关卡。


随枣走廊在青铜器时代非常非常重要,曾侯乙墓就是这里出土。


夏商周时期多次大战的发生地。


以出土青铜器多出名。


曾侯乙墓出土的冰箱


比如著名的曾侯乙墓就在随州。


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域。


另一条进攻方向,是汉水。



这是我从中国流域水系图上截取的部分内容。


随枣通道,并不是汉江流域,而是涢水流域。


先看汉江水系。



汉江流域在河南的部分,同河南南阳市范围几乎重叠,较大区别是南阳下属的桐柏县。


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属于淮河流域。



河南省地形图部分区域截图。


过大只能部分上传。原图请在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这片区域,虽然分属两个省,但是确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南阳盆地。




襄阳,在南阳盆地所有河流(唐河白河)的下游入汉江处,地形易守难攻,又是抵在南阳的一把刀。


北方政权拿下襄阳,立刻可以以襄阳为基地,在襄阳处囤积粮草兵马,向下游大举进攻;北方政权没有拿下襄阳,襄阳就是悬在南阳盆地的利剑。


整个南阳盆地无险可守,就像是丢了幽州的河北,一马平川。


这里也是多次北伐的发动地。


隆中对中有这么一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个宛,就是南阳。


洛呢?洛阳。



襄阳,宛,洛的距离。


图里还能看到许昌。


当年关羽打下樊城(樊城和襄阳就隔着河),威震华夏的时候,吓得曹孟德要迁都——为啥啊?


无险可守了。


干脆放弃襄阳,从随枣走廊,顺着涢水进攻呢??


抱歉,无论如何,北攻南的战争中,中部战区只能有2个发动地——南阳(宛),或者信阳。



从南阳走随州进攻武汉的话,整个大后方完完整整的暴露在襄阳面前。


到时候主力在武汉,南阳一片空虚,襄阳会怎么搞??


顺着唐白河进攻南阳,进可攻退可守,后面还有一条汉江运输动脉。


诸葛亮都是这样想的。


岳武穆北伐也是这样走的。


北方打下襄阳,那整个局势就变了。


唐白河水系现在完整了,整个北方的作战资源有了易守难攻的集中地,交通又是顺水而下,可以从这里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大后方稳定了。


进攻选择也多了——走随枣走廊,走汉江都可以。


南方必须要分兵把守,消耗更多的资源。


在这片区域的作战中,谁有襄阳,谁有优势。


没有襄阳时,北方进攻选择。



有了襄阳之后的北方进攻选择。



可见,有了襄阳和没有襄阳的北方军队,作战态势完全不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