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多少人扛过了买房的苦,却因为装修崩溃了...

宅sir 在家ZAIJIA 2022-11-26

↑ 点击关注 查看更多家居内容


宅sir经历过一次装修,刚开始每天写装修日记,后来日记变成了“错题合集”,最后写成了“检讨书”。


最后干脆不写了,日记本最后一页写了这么一段话:假如给我第二次装修的机会......



带着这个问题,宅sir问了身边一些同事朋友,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假如第二次装修,凯哥打算找一名专业设计师,因为已经受够了根本不懂设计的“带货型”设计师。


小赵同学则希望科学控制预算,少买一些被种草的家具家电,比如只用过一次的擦窗机器人。


老同学林子则因为没有规划好收纳空间和家务动线,动不动就和老婆吵架。


看来经历过一次装修的人,总是伴随着各种遗憾,如果你也一样,一会儿评论区见。



装修这件事,没有什么标准课程,更没有通关秘籍。


每家的户型、风格、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想抄作业非常难,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互联网大厂财务小姐姐,用表格控制预算@设计师 tuming


今天主要讲讲第二次装修这个话题,和好物推荐或避坑合辑不太一样,这次宅sir主要打算从装修观念的角度,讨论一些更有价值的话题。



装修前

应该想明白这些问题



#请设计师

就要请专业的


现在说的设计师,不是销售型设计师,不是带货型设计师,至少是受过系统教育的独立设计师


好的设计师,会帮助你梳理需求、预估成本,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不套模板,不用担心和别人家“撞衫”。


红绿撞色的高颜值效果,依赖于设计师的色彩把控能力@设计师  韦红


同时在施工时,专业设计师也会进行技术审核和跟进,确保方案的落地效果。


当然设计费的话,一般不要超过装修总支出的10%,预算控制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


#不追求“一步到位”


这个“一步到位”,其实在买房的过程中就有体现,为了能多住几个人,从两居室升级到三居室。


在一些采访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新婚夫妻,暂时没有生娃打算,父母偶尔来住,却提前为他们准备了卧室。


家里一共三个卧室,平时闲置率2/3。准备一间根本不去的次卧,还不如做成多功能房,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次卧改成多功能房@恒田设计


#少问别人

多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识:家是你自己的,别人的观点、经验并不足以影响你自己的生活。


那些自己请工人,几万块钱就搞定装修的人,注定不会建议你请设计师,买大牌软装家电。


把家装修成出租屋@网络


父母虽说是“过来人”,但客观来讲,只是有装修的经历,很多经验并不适用于现在。


所以想要更好的效果和功能,还是要多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至少要落实到”平时看不看电视,有没有二娃计划,居家办公频率高不高”这些具体的点上。


#首先是好住

其次是好看


网上的爽图爽文,很多是为了博眼球,也不一定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反而太多碎片化的信息,可能会让你误入歧途。


拱形元素虽好,但施工要求极高,细节上不注意会出现各种问题


宅sir始终认为,衡量家庭装修是否成功,不只在于“毕业照”的惊艳,住的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卧室来说,设计、收纳、配色、灯光都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安静的睡眠环境才是卧室的本质。


@设计师李大脓


同理,与其选择复古文艺造型的开关插座面板,不如预留充足的插座数量。便捷的使用体验,要远胜于初见时的惊艳。


好住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合理的动线规划,除了方便的洄游动线,厨房洗、切、炒动线,还有更多动线值得开发。


@理居设计


比如洗衣动线,理居设计这个复式案例,把洗衣机、烘干机从一楼的主卫,调整到二楼衣帽间的旁边。


每次洗衣服,不用把衣服再抱到楼下(需要烘干的衣服,还要多下楼一次放进烘干机),至少减少了一次上下楼的时间。


@武汉小小空间事务所


武汉小小空间事务所这个案例,运用了同样的思路,在主卧改造成衣帽间之后,把家政区安排在门口,洗衣、护理都可以就近完成。


总之,在装修前期多一点思考,就多一点省心。



装修过程千万别马虎



#给新家多一点“陪伴”


这里的陪伴,指的是装修时多去工地走走,毕竟是自己的家,多上点心没毛病。


真的有可能一不注意,腻子粉就掺胶水了,施工进度挺快的,但是健康隐患也是持续的。


©🍠 爱吃的瘦子


瓷砖、地板和定制柜板材到货之后,别着急安装,先核对与合同签订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一致,如果有异常马上联系售后。


家里装修期间,一些常用的耗材也要多上点心,比如工人师傅随手拿的玻璃胶,大多是低价的劣质胶,气味大,时间长了还容易发黄。



这时候最好多备一些优质玻璃胶,中性的酸性的都准备一些,多花几百元钱,换来以后十几年的安心。


#最好请第三方监理


宅sir的朋友凯哥,请了一家很烂的装修公司,唯一庆幸的是,找了靠谱的第三方监理。


在特定的验收节点,第三方监理会进行详细的检查,之后整理出问题清单,让装修公司解决。


@宅sir朋友圈


问题不解决,业主就不签字,这一招还真管用,装修公司因此换了工长(估计更想换业主)。


当然要是请了设计师的话,施工落地的过程设计师也要全程参与,确保效果落地实现。



他们说

这些钱没必要花



经历过装修的朋友们,带着遗憾的心情,告诉宅sir这些钱其实没必要花。


#非必要的功能


一些新科技、黑科技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神秘的面纱和高昂的价格。我们不否定黑科技,当然站在家的角度来说,用着舒心最重要。


比如宅sir的一位同事吐槽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虽然满足了随时用热水的愿望,但比普通型号贵了大几千的价格,对体验提升有限。


平心而论,零冷水是刚需吗?


用她的话来说,还不如多等一会儿热水,把这几千块的预算,花在家里别的地方。


相比这几秒钟的“温暖”,持续的恒温的热水器,对体验提升的感知才更明显一些。



类似的还有自动翻盖、灯光幽暗,半夜能给你吓一跳的智能马桶,塞冰块就能降温,吹的你全身湿气爆表的空调扇。


如果实在难以辨别,就多问问身边用过的朋友,或者加入“等等党”。


很多产品的问题,等一等就发现了,就算没有问题的话,等一等价格可能就跳水了。


#“落灰神器”要慎选


装修前视觉动物,装修后隐形家务,说的就是这些落灰神器。


复杂的吊顶、吊灯、镂空雕花造型、开放格柜子、衣柜的百叶门,都是隐形家务的重灾区。



家里要是有个勤快人,这样的造型要慎选。


这些“落灰神器”也并不是无解,装上新风机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锦上添花”的不着急选


和上文“新家不要一下子填满”的观点一样,一些非刚需类的选项,没有必要着急一次性配齐。


包括挂画、摆件、植物这些锦上添花的软装,选择性太多,没有必要短时间内买全。


当你买了大茶几,你发现客厅需要一块运动空间。



当你挂了满墙挂画,你突然发现,大白墙有时候更香。


有时候适当的留白,对于装修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缓冲”。


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哪些是家里的必需品,哪些是锦上添花,哪些只是伪需求。


@设计师  冯青瓦


关于装修时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怎样规划预算之类的话题,宅sir和里白老师进行了细致的交谈。


接下来“白问白说”第二期即将送上更多干货,敬请期待~



📖
拓展阅读






📱

商 务 合 作 微信ID:TrendsZaijia006微信ID:TrendsZaijia010
电 商 合 作 微信ID :ting912196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编辑 / 浣熊     图片 / 设计师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


喜欢这个家吗?那就 分享、点赞、在看 三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