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职红包】玉“兔”呈祥,前“兔”似锦
嘉兴这些过年习俗
你知道多少?
“新年到,真热闹,廿三来送灶,廿四把尘扫,廿五吃豆渣,廿六打年糕,廿七办年货,廿八贴春联,廿九祭祖先,三十来过年。”这浓浓的嘉兴年味儿,你尝过哪些?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即除夕。每个人都要与家庭团聚,几代同堂,在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夜,是每家每户最热闹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据《万历嘉兴府志》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清•项映薇《古禾杂识》载:“除夕炒冻米,煮隔年饭;扫尘撒豆,围炉焚松柴;饮酒必酩酊而止。”
这天晚上,有的小孩闹着要和大人一起守岁,但大都熬不到半夜就睡熟了,长辈便将新衣、压岁钱等放在小孩的床边和枕头底下。
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旧时为元旦,俗称“年初一”,实行公历后才改称春节。据《古禾杂识》记载:“元旦黎明,即闻拉燃爆竹声,谓之开门炮仗。先礼佛像、家庙,次拜尊长。食团圆饵、长寿面,男女多持斋者。”
清濮院沈涛在《幽湖百咏》中咏道:“新年锣鼓震街坊,处处神歌曳木长。好事三娘芦管卜,明朝还赛七姑娘。”说的是新春伊始,濮院镇上各条街坊锣鼓喧天,有钱人请赕佛先生唱神歌迎神、送神,并向芦管三娘和灰七姑娘占卜问全年吉凶。
又据《嘉兴市志》记载:民国时,初一凌晨,嘉兴居民去南门外小曹王庙抢烧头香,至天明,开门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长辈拜年,长辈对未成年晚辈给拜年钱。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小年朝”,嘉兴人在此日礼佛祭祖。旧时,女婿都选定此日到岳母家拜年。而王店一带称年初三为接灶神日,迎接灶君自天上回归。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路头”即民间所说的“五路财神”。
民国时,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灯烛辉煌,盛设供坛,接“财神”,并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初五,各商店开始照常营业,并摆“见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员即为继续雇佣者。近年,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烟火,寓“接财神”之意,也有在门上张贴神像的。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为“人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江楼人日酒初浓,一一红妆水面逢。不待上元灯火夜、徐王庙下鼓冬冬”。说的是“人日”这天,望湖楼上饮宴正酣,鸳鸯湖里穿着盛装的女子三五成群,一片欢笑声。是日,大户人家悬巨秤,为人秤体重。并有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环的习俗。据《古禾杂识》记载:“人日俗喜秤人,谓秤则可免一年疾病。此例大约始行于小儿,称之以验逐年增长若干。继而妇女效之,渐至不问老幼男女人人效之矣”。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又称“上元节”,实际上是过年系列中的最后一个狂欢日。民间有“拜年拜到正月半,拔出门闩追一段”的谚语,说明亲友往来拜年至此要告一段落了。
据《古禾杂识》记载:“上元灯市十三日上灯,十七日收灯。杂彩扎缚鳖山,绣球人物、楼台,灯有五色、明角、官纱、剔墨、料丝”。是日,合家吃汤团(汤圆),夜晚看灯。
古代嘉兴迎灯热闹异常,而地处嘉兴城南的王店镇,也十分盛行灯会。据《王店镇志》记载,民国以来,规模较大的灯会有六次,彩灯品种极多,有亭灯、台灯、楼灯、船灯、塔灯、及牛、狮、龙等巨型灯彩,被誉为“禾城一奇葩”。梅里诗人缪绥武曾作诗记其盛况:“彩灯队里鼓频挝,绣闼朱门帘幕叉。杂剧纷挐方未了,百花坊外月西斜”。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周铭晔
审核:王音
主编:张红宇
上一篇:@全球青年英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第一封入职邀请函!
点
党史知识答题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