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研究生颂百年 | 寄心于国本民生,西农八十七载薪火相承
在建党百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积极响应
共同开展“百校研究生颂百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网络接力学习‘四史’活动”
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史”学生讲述人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管理专业2020级研究生
申 珂
今天,百所高校网络接力讲述“四史”活动
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我们接过@广西大学的接力棒
一起回到百年前的西北小镇
感受烽火中不灭的西农精神
★ 建校初始,艰辛开拓 ★
“膴膴周原兮辟作农场,皑皑太白兮赐我以博厚洁白之光,莘莘学子兮不断的光大与发扬,使我校之精神永为全民族之太仓。”
国立西北农学院院歌慷慨激昂,激励了一代代西农人砥砺奋斗。现在跟着我,一同走进歌词背后那段艰苦峥嵘的岁月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西农抗战记忆,全体师生时刻与党同向同行。
★ 匠心育人,心系国本★
建校87年,西农众多专家学者为农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将深沉的爱意注入这片土地,用勤劳和汗水浇灌出丰硕的粮食,他们无畏的精神和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情怀,诠释着“诚朴勇毅”之校训,深深印刻在每一个西农人的心中。
01.
于右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期,陕西遭遇连年大旱,关中平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受灾民众达300余万人。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于右任等一批有识之士发出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兴学兴农”的强烈呼吁,倡导在“中国旧文化发源地上建立中国新文化”。
于右任先生认为:“亟当从事开垦,讲究农业。若设农林学校培养人才,可籍学术机关与地方人士合作,以学校为造林及垦荒之中心,再求民族之生路,全国家之命脉,庶几可得。”遂发出了“开发西北”“兴农兴学”的呼吁。
于右任先生说:“武功是周武王伐纣用武成功而命名的。《诗经》上说:‘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就是说这里土地肥沃,野菜如糖。周的先人后稷,就在这个地方教民稼穑。武功原有后稷庙,纪念这位农业的创始人本是有意义的。我们在这里创办一所农学院,以纪念这位农业专家,就更有意义了!”
1933年1月,于右任先生拄拐杖,着粗布棉袍,亲率建校筹备人员,顶风冒雪查勘校址,最终选定在武功县张家岗——即现在的杨凌。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
02.
辛树帜
辛树帜为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和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奠基者之一。毕生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先后两度执掌西农校务,为开拓西北高等农林教育、创立西北农学院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辛老毕生崇尚科学,献身教育,爱才惜才,奖掖后学。“辛辛苦苦,独树一帜”这是伟人毛泽东对辛树帜先生的评价。
他常说:“人才从事业中出,只要以诚相待,知人善任,处处都有人才。”在西农的历史上,辛老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坦荡博大的胸怀赢得了大批专家学者的信任。许多人是慕其名、敬其德、感其恩,舍弃其他高校的高薪聘请和优越的条件而投奔辛老麾下。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开发西北,道在其中矣”,在校刊创刊号的题词中辛树帜先生这样写到。正是辛老立足国情的思考,让西农建校肇始便有着肩负振兴西北农业的重任。
03.
周尧
西农师生对于周尧教授在昆虫分类方面的成就耳熟能详,但是鲜有人知道周尧教授也是一位“书生有志甘投军”的抗战老兵。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意大利留学的周尧放弃国外光明的前途与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水深火热的祖国,回国第二天便参加广东地方军187师,七天后就奔赴抗日战争前线。他说,“我不留恋异国的天堂,我要回到地狱中国,在祖国的地域上建立起自己的天堂。”
周尧先生是中国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国昆虫学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在西农教书育人,收集昆虫标本并主建昆虫博物馆,创办国际性的昆虫学杂志,深刻诠释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
周尧先生的一生波澜起伏,他拥有“爱国、敬业、惜时、乐群”的高尚品质,矢志报国、潜心科研、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周尧先生是杰出的,是令人尊敬的,而以他为代表的西农书生甘投军的抗战精神也永远激励着我们。
04.
赵洪璋
赵洪璋出生在河南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受父辈“农是国之本”的古训熏陶,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陕西大荔农试验场工作。1942年,赵洪璋被调回学校,耗时十年,一心钻研小麦育种,成功选育并推广了当时中外品种间杂交最成功的范例之一——“碧蚂1号”。
为解决“碧蚂1号”倒伏并感染条锈病的状况,后又经过八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丰产3号”,是当时关中和黄淮冬麦区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为困难时期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后,赵洪璋为解决当时普遍出现的小麦倒伏问题,在赤日炎炎和风雨交加中持续工作,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选育了“矮丰3号”,是我国小麦生产史上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半矮杆品种。
20世纪80年代,赵洪璋仍然奔波在三秦大地,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古稀。他常说:“小麦就是我的生命,离开了小麦,我的命也就快了。”
1994年,赵洪璋因病逝世。七十余年以来,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赵洪璋院士将自己全部贡献给了小麦育种事业,贡献给了党和国家,一生都致力于解决农民温饱、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是真真正正的“人民科学家”!
05.
康振生
康振生院士现任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和导师李振岐院士一样,都曾在学校东南的窑洞实验室中搞科研,被称为“窑洞院士”。
30多年来,康振生以攻克小麦病害为己任。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包括小檗处理在内的条锈病防控技术体系;还首次完整提出了赤霉菌和毒素在小麦穗部侵染扩展模式,澄清了百年争议,由此构建的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年均挽回小麦损失28亿公斤。
在师生们的眼里,康振生院士正直宽厚、沉稳儒雅,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令人敬佩;而生活中的他,又是一位和蔼可亲、没有架子的老师和同事。
康振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揭示条锈菌毒性变异的遗传与分子机理工作才拉开序幕,而这也将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谈到未来,康振生诚恳地说:“时代给我们创造这么好一个平台,才使我们能够有机会施展自己。今后的任务,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要把后边的年轻人培养好,使得我们的农业科技,真正的由过去的跟跑并跑进入领跑阶段。”
我们不仅有值得骄傲的西农人,还有造福人民的学术成就。
01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在育种上实现黄淮流域小麦品种四次大范围更新换代和陕西省小麦品种六次更新换代,实现陕西省玉米品种三次更新换代,选育的“秦冠”苹果是建国以来唯一获国家奖的苹果品种,我校在大白菜、甘蓝、西瓜、线辣椒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研究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02
我校在西北农作物重大病害灾变机理、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技术体系、病害大区控制技术创新、植保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源农药创制等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系统研究了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DNA分子标记,明确了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区间的菌源交换关系;完善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体系,解决了条锈病遗传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03
我校以动物遗传育种为重点研究方向,选育出了代表我国现代家畜育种水平的秦川牛新品系、西农莎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等家畜良种。
我校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优势,坚持“林科教”紧密结合,在森林资源保护、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工程建设、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数目育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建立了林木良种选育快繁技术体系。
04
我校在黄土高原开展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定位监测研究50余年,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该领域科技积淀最深的研究基地。其中,朱显谟院士提出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理论与“国土整治28字方略”奠定了该区域生态修复的科学基础和实践纲领。学校先后建立10多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样板,为解决黄土高原生态修复难题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 奋勇争先,弄潮博浪 ★
时至今日,西农已经历了八十七个春秋的洗礼,当年的奋斗历程所造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西农学子传承,勿忘昨天的苦难历程,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砥砺前行。
+ + 动科学院+ +
今春有幸作为学院代表探访东南窑,近距离了解其建设历程和科研使命,让我对东南窑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受李振岐院士、康振生院士等老一辈西农人的事迹鼓舞,更坚定了学农、爱农、用农的信念。
经历岁月洗礼的东南窑在今天历久弥新,成为“西农精神”的写照,我将以这些前辈为榜样,不畏困难,不断创新,团结协作,树立远大目标,牢记使命,成为“西农精神”的践行者,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姿态投身三农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 机电学院+ +
举旗者的血汗,浸润了他们为之奋斗的每一寸土地;先辈们的脊梁,撑起了这百年伟业。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这份历史的积淀。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一步步脚踏荆棘,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摆脱近代以来中国的困弱一步步走到了现在。在这百年的奋斗长卷中,我们党指引中国人民抵御外族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局面,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谋求富裕,实现小康,进行改革开放,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了我们共同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党领导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农学院+ +
学习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事迹后,我深深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回顾那一段历史,从儿童到老人无不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时刻以一名正式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无惧险阻,勇往直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增强党性观念,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重温红色经典,弘扬光辉传统,始终是一个共产党人时刻要做的事情,我将不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
+ + 信息学院+ +
回首在西农度过的每一个春秋,从本科到研究生,这六年光景,我见证了西农各项制度体系的完善、教育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党建工作的改善、学生幸福感的增强以及多项科研成果的落地。我校能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希望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再创新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今天恰逢西农建校87周年纪念日,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西农学子将继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将科研成果植于农家乡野,将论文写在中华大地。
立志于千秋伟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寄心于国本民生
八十七载薪火相承
站在新起点
西农师生将不负
党和人民的重托
坚持履行粮食安全、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人类健康的学科使命
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整装出发!
下一段党史故事,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活动发起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承办单位:“西农研究生”微信平台
视频制作:张洲林 屈章浩 胡曼菲
条漫制作:姜竹
网络编辑:张晓煜
责任编辑:胡曼菲 席子婷
审 核:胡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