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自己当作资产(一)

孟岩 孟岩 2022-05-30

摄影:少楠

在今年(2022 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问答环节,一位听众问巴菲特:

「如果仅选择一只股票来对抗高通胀,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巴菲特的回答是: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某件事上做得特别好。

不管有没有经济利益,人们会给你一些他们生产的东西来换取你能提供的东西 / 技能,最好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用担心钱因高通胀而贬值了。」

在《钱,工作,投资》这篇文章中,我也写过,交易的本质是能力的交换。

对抗通胀的工具,其实是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果你在某个方面特别擅长,你总能找到需要这个能力的人去兑换到一些价值。钱会受到通胀的侵蚀,但你的才能并不会。

 

1

 

这段问答,让我想起了有知有行的新伙伴陈鹏博士的一篇论文——"Lifetime Financial Advice: Human Capital, Asset Allocation, and Insurance."

这篇论文是陈博士和他的导师 Roger G. Ibbotson 以及其他一些研究者共同完成的,标题翻译过来是《终身财务建议:人力资本、资产配置以及保险》。

在这篇论文中,Human Capital(人力资本)被定义为未来劳动收入的现值。

还记着股票价值的定义吗?

一个企业的估值是它未来现金流的贴现。

是不是很相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自己也是一种资产。

我很喜欢这个角度。

这也把我最近一段时间的一些看起来不太相关的思考串了起来,于是我打算用几篇文章写下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今天是第一篇,先来说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一种资产的话,对我们的投资有什么影响。

 

2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们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财务阶段:

1)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阶段;

2)一生中工作的部分;

3)退休阶段。

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阶段无疑非常重要,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也提供了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阶段获取收入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本」,它的货币化也就是一个人未来预期收入的现值。

根据论文中的数据,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与赚钱能力的现值高度相关。这显然是常识,看看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就知道了。

当人生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工作的阶段时,我们就开始赚钱(释放现金流)。因为人力资本的定义是未来所有预期收入的现值,所以它处于最高点。

同时,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金融资本」,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财富」,通常处在最低点(如下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交易自己身上的能力,获得工资或其它方式的收入。

赚到的钱通常有几个去向:

首先,是维持基本需求;

比如说,吃饭、租房、通勤,等等。这可以看作是我们自己这只股票的运营成本。

其次,是投资自己,增加自己的才能;

比如说,买书、上课、看展、结交朋友、接触新知识,等等。这可以看作是对自己这只股票的再投资,也就是巴菲特回答时所说的「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毕竟,我们未来能释放的现金流,永远取决于我们身上的才能;

最后,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投资或储蓄。

比如说,存银行、买股票基金、投资朋友的企业,等等。

我们把人力资本释放的现金流,不断通过金融市场,转换为金融资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金融投资获得不错的回报,金融资本也慢慢增长成为我们总财富的主要部分。

当我们进入人生的退休阶段时,人力资本几乎耗尽(当然,会有一些越老越吃香的行业)。我们的财富通常会由少量的人力资本(比如退休金)以及大量之前积累的金融资本组成。

在余生的日子里,我们将主要消耗这些金融资本,将剩余的留给下一代或是还给社会。

 

3

 

第一次和陈博士从这个角度聊如何帮用户投资理财的时候,我有一种久违的、被惊喜到的感觉。

大部分时候,金融机构在帮用户解决投资理财的问题,都天然地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产品和收益率上。我们之前在实践中利用「四笔钱」帮助用户做了更好的金融资本的配置,但从来没想过把用户的人力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考虑进来。

但实际上,人力资本非常重要。

年轻时,尽管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可能远比自己想象的有钱。只是在这个时候,财富更多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存在。

因为拥有相对安全的人力资本资产,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可以比年长者把更多的金融资产投资于更高风险的资产,比如股票,甚至可以包括少量的杠杆和债务。

原因很简单,这时候的损失,无论是 5 % 还是 30%,尽管当下看起来很多,但在我们总资产(包含人力资本)的盘子里,实在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年轻时投资所获得的那些教训、感受、认知,将变成我们身上的一部分。当我们未来把更多的人力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的时候,可以避免更大的错误。

另外,即使同样年龄的用户,他们的人力资本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样子:

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或是一些国家的公职人员,他们未来的收入预期非常稳定,所以「人力资本」更像一只债性十足的债券;证券公司或是基金公司的员工,他们的收入和股票市场高度相关,波动可能非常大;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更像一只还未上市的股票,如果压中,可能未来会有巨大的「人力资本」现金流……

尽管年龄相同,但这些人的人力资本的预期和波动完全不同。

通常,我们在给用户讲资产配置的时候,仅仅考虑的是金融资产的配置。

如果把人力资本考虑在内,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发现呢?

 

4

 

前一段,我和刘飞一起录了《无人知晓》第二季的第一期《把亏钱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可能就是投资成功的开始》。

节目中,我讲述了一位朋友的真实故事。

我的这个朋友是一个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早期员工,工资和股票期权的收入都很高。

前几年,他向我咨询如何投资,我向他推荐了有知有行的《投资第一课》。

过了一段,我问他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开始投资了。

他的回答是:「10% 左右的收益率太低了,我对互联网公司很了解,准备 All In(全仓买入)中概股」

我当时根据自己的直觉告诉他,这样的风险有点儿高。

他本身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贷了一大笔钱买了大房子,如果再把现金流都投资到互联网行业里,万一行业有什么变化,对他的冲击就太大了。

他回答说:不可能的。

今年(2022 年)三月份,他来找我求助。

聊天中我才得知:

1)他被裁员了;

2)他获得的股票和期权因为被裁员只能变现一部分,可即使是这一部分,也已经跌掉了一大半;

3)更惨的是,他当时还加了杠杆投资中概股,在 3 月中旬中概股历史性的暴跌中被平仓了。

生活质量的巨大落差、每月待偿还的高额房贷、被平仓后所剩无几的投资本金……他很崩溃。

我很想帮助他,可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在更早就种下了。

 

5

 

最近我总在想这个故事。

如果把我们自己也当作一种资产,也许会有很多和原来不一样的发现:

年轻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投资股票?

当我们在考虑金融资产投资分散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和自己这种资产做一下分散?

我们总说能力圈,这通常导致自己投资了很多和所在行业相关的股票。如果把人力资本考虑进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投资那些和自己完全不相关的行业?

我们有没有充分利用保险,对冲掉可能发生的人力资本的损失?

……

这些都是现在的金融行业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也是有知有行会去一步一步解决的问题。

最近情绪有些低落,但写到这里,我很开心。

比起投资产品、收益率、资产配置,这个问题更大、也更难,但它让我想起了自己 4 年前曾经写下过的那句话:

「我始终认为,财富管理的本质是关注财富背后的人,而不是财富或者产品本身。」



本周操作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237 期,最新的资产是 6,667,520.06资金加权收益率为 33.52%,本周增长 -1.98%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