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特色小镇,新一轮特色小镇的建设焦点!(附案例解析及对策,值得收藏)

2017-07-24 北京产城融合技术研究院

今年以来,特色小镇炙手可热,且仍在升温,不过,对于农业特色小镇的定位和盈利模式,却无统一的观点,特色小镇类型很多,各具特色。需要强调的是,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忽略农业之本,农业型特色小镇应当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类特色小镇由于其农业休闲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将有望成为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热点。2016年北京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小城镇发展基金,引导全市42个重点小城镇打造成旅游休闲特色镇、科技和设施农业示范镇等五类特色小镇。其中,靠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西集镇便提出了以“慢生活、微旅游”为理念,打造轻养生业态、生态度假业态和观光游学业态,建设运河乡土文学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农业游学体验馆等内容的农业田园休闲小镇。现特色农业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正在全国发酵……


1为什么要发展特色农业小镇?

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城镇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是根本。改革开放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承接城市和拉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小镇来说,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休闲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的农业大镇转向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逐渐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消费等一体的产业集群。


2什么是农业特色小镇?

有特色产业才能建特色小镇,如果为了特色而人造特色便是偏离了政策的初衷。而利用自身的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类特色小镇将是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  


我们认为,农业特色小镇是指依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确的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它是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它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按城乡统筹,农业农村一体,以特色小镇为统领,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科技、文化路径为支撑,以农业休闲旅游方式经济模式为内涵,打造成的新型城镇化典范。

3如何打造农业特色小镇?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同时保护生态,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


特色农业小镇应以文化为精髓,以农业产业为特色,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壮美现代田园、多彩文化演绎,创新产业示范,活力宜居的城乡农业旅游共同体。


特色农业小镇在规划建设中,应按照“生产、生态、文化、生活”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形成新型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通过创建新型的农村生活方式,用现代农业与城镇发展空间充分融合、衔接,打造特色的城乡生态空间,构建农业主题产业特色鲜明,产品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农旅综合体。


特色农业小镇发展的关键基于当地的农业产业特色优势,营造一种区别于都市的生活方式,从土地到餐桌到床头的原乡生活方式。原乡生活方式从空间上看,是一个系统圈层架构:

第一层为农户业态,包括每一农户所提供的餐饮、农产品和民宿方式;

第二层以村落为中心的原乡生活聚落;

第三层为更广阔的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乡村度假复合功能结构。


而从产品业态角度看,原乡生活方式包括:

耕种体验(采摘、种植)

农产品体验(加工、饮食、购买)

民俗民风体验(节庆、活动、演艺)

风貌体验(建筑风貌、景观风貌、田园风貌)

住宿体验(民宿、营地、田园度假酒店)

当然,原乡生活方式离不开完善的城市标准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支撑。


4农业特色小镇有案例!

绿城在杭州城西北部开发的春风长乐,就寄托了宋卫平关于农业小镇的理想。

在1.6万亩的土地上,以农业为基础,打造了旅游、创业、居住、颐养等复合式的功能,实现了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复兴。邀请了近3000多户都市人,到森林、茶园和花海里,置一间农庄、数亩良田,以城市反哺空心化的乡村。


长乐林场实景

该项目位于杭州城西的长乐林场,生长于径山脚下,整整延袤10平方公里。林场内10多个姿态不同的湖泊,是许多杭州人私藏的野营圣地。它被评为“杭州十大不为人知的秋色秘境”,有人说它是“上帝打翻的颜料瓶”。任何传统的地产开发,可能都是对这片纯净之地的亵渎。

长乐林场实景


春风长乐项目是落实宋卫平“人的城镇化”这一理念的第一个理想小镇。不同于桃李春风,春风长乐是一个“农林小镇”,主打农庄产品,其雄心是“重建中国乡土”

在这个小镇,将以绿城农业作为产业引擎,在“小镇中心”周边,建设大型农业基地,将当地及周边农民就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并让城里人在这里玩转创意产业,以此消除城乡二元对立。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思路,一方面通过现代农庄产品,把城市家庭的种菜养花需求与绿城农业进行深度结合,一方面对农村基建、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建设及改造。从春风长乐的规划中,我们发现开发商不再试图攀附“都市”,而是邀请市民去做一个真正的“农村人”。它已不是一次地产开发,而是一次改变中国城乡关系的社会实验。

 物产蓝城·春风长乐的雄心是,在杭州郊外一片未受污染的森林和农田间,再造一个复合功能的“农林小镇”,使之成为像日本北海道,或台湾垦丁那样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国家公园”模板。 

按照规划,物产蓝城·春风长乐分成“庄、村、镇、园”四级空间体系,主要功能是农业、旅游、创业和颐养。整个小镇规划为“一环六园”。六园分别是香药稼圃、温泉溪谷、古寺禅茶、桃源牧场、耕读人家和森林硅谷。

香药稼圃

香药稼圃是小镇入口处的一大片花海和香草,散布着养生餐厅、伴手卖场和服务中心,就像你在法国格拉斯香水小镇感受到的风情。

温泉溪谷,是一片溪滩草坡间的温泉疗养地,有杭州风情的“茶田SPA”。

古寺禅茶围绕林场里古老的吉祥寺,延展出一系列功能区,可以食素斋、静修、住顶级设计师酒店。

春风长乐茶田SPA

桃源牧场和耕读人家,顾名思义是牧场和农耕主题旅游。森林硅谷是林业科研基地。

1.6万亩的土地,大约有2千亩用来做小镇中心和配套功能。占地230亩的小镇中心,规划了幼儿园、国际学校、颐乐学院、文创街区、酒店、康养中心和大量的社区商业。环抱小镇中心和六园的,是一个“世界农业环”。视野所及,大片大片的全是茶园、稻田、果园和油菜花田,以及山坡上幽暗浓密的森林,城里人购买的小农庄,就点缀在这纯粹的田园风光中。 

长乐林场实景


物产蓝城·春风长乐是一次社会实验。它试图以现代规划手法,既保留乡村的淳朴,同时又为它重新注入经济活力。要复兴中国乡村,绝不只是修缮几个古村落,弄几间酒店民宿。而是要把城市的财富持续输入乡村,加入乡村经济生态的闭环。


长乐林场实景

春风长乐的设想是,让城里人到乡村购买农庄,生活,工作。流转后的土地仍请原住民耕种,由农科专家指导,农产品可交由蓝城农业统一销售。农民在家门口获得稳定的工薪收入,不用再外出打工。

长乐林场实景

在这个农林小镇上,农庄是主要的可售产品。它们随着稻田、茶园和林麓的走势,几十户成一个聚落。每一户农庄里,有粉墙黛瓦的宅院,有玻璃工具房,有菜园、果园和香草园。每户人家在院子外还有“外园”,也就是数亩到十亩的良田。农庄的鸟瞰效果,看起来就像皖南的卢村、关麓,或是闽西的培田古村,美得令人窒息,正是中国千年陶养的村落形态。

春风长乐农庄

按照设想,“村民”一类是青年创客,一类是退休长者,一类是读书的孩子。他们每周在小镇居住5—6天,周末偶尔到城里采购聚会。还有一类,是喜欢“都市游牧”的中年居民,每周在小镇居住3-4天。杭长高速通车后,从紫金港到春风长乐全程“高速+省道”,22公里路况简直爽到爆。一旦春风长乐模式成功,或将改变9亿人成为中国乡村复兴那关键的一环。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区就是个小社会,我们认为特色农业小镇可以这么概括:她是一个现代化的具有田园美景的世外桃源式大社区,是小镇居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可以“诗意的栖居”的地方。它让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的我们惊讶:这不就是我想过的生活吗?

休闲农业?看看日本吧


20世纪70 年代开始, 伴随着农业实现现代化,日本农业产业职能发生历史性转变。由于体验经济的兴起,,休闲农业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在休闲农业正在快速起步、飞速发展的中国,其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休闲农业是在开发都市农业的新思维下产生的新产业。日本休闲农业具有内容丰富、主体责任明确、法制健全以及科学开发有序发展等特点。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网站上关于都市农业的解说,在日本,都市农业的功能包括:

①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

②提供近在身边的农业体验场所,促进市民对农业的理解;

③提供开放空间,供灾害期间紧急避难;

④提供舒缓的绿地空间。


显而易见,都市农业,即是“生产+生态+生活”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这种新思维恰好也迎合了工业化时代都市人回归田园、触摸泥土的需求。

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方面:农旅合作,多方参与   

在日本,政府引导在日本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最基本的推动作用。在政府主导责任上,政府主要担负技术支持、公共设施完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责任。对于农旅两部门的合作框架,农水省官方如下描述:农林水产省与观光厅共同搭建合作框架,在此之下,旅游业从业人员与农村携手合作,通过推广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系列措施,满足新兴旅游需求,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农水省与观光厅的具体合作平台是“绿色旅游推进联络会议”(又叫“欢迎到农村来!”项目),该联络会议由休闲农业相关团体、旅游业从业团体与企业等参加,日常事务局由财团法人都市农山渔村交流活性化机构和农林水产省共同担当。        


都市农山渔村交流活性化机构是农林水产省下属的事业单位,它与农水省农村振兴局可以说是农水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左膀右臂。专门负责实施农业体验民宿登录制度,负责培养农业体验指导员、解说员、经营人才,配合政府推广农业休闲与体验活动,以激活城乡交流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为终极目的。

2、民间方面:协会公司,各司其职   

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组织严密,在农村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1967年,全国农协成立全国农协观光协会。该协会的业务内容包括:区域发展事业(组织市民采摘猫手俱乐部、支持乡村土特产生产销售)、体验交流事业(组织各种农事体验活动)、宣传活动事业(面向市民主办《交流》杂志,推介城乡交流活动、乡土特产、乡土餐饮、传统工艺品等)、教育文化事业(组织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农村观光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和调查研究事业(城乡交流、休闲农业方面的课题调研)。可见,协会主要是从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宣传、研究、培训等公益性工作。

3、开发方面:产业融合,地域营销

日本各级政府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区域旅游开发平台”,一定区域内的产、学、研机构,将区域内的住宿设施、体验设施、土特产品、农业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然后推向市场(包括旅行社、旅游者、消费者等),以区域内的产业融合来塑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以区域旅游开发为平台实现区域内的产业融合,最后以整个区域的整体营销,实现休闲农业与区域发展的互相促进。在岩手县山区的西和贺町,一条沟域内部的温泉资源、野菜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森林资源、农业资源被有效地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和产业聚集区。

4、品位方面:生态理念,文化注入 

日本十分重视乡村景观的保存、提升,注重农村地区的文化符号保留。小岩井农场内,都是乡村风格的木屋,大片的草地、树林,弯曲的小道,营造出一派美丽迷人的乡村环境。       


这种环境本身就构成了旅游吸引物。这种自然景观与生活景观交相辉映后形成的景观对农民来说是极其普通的,它却会给都市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美丽迷人的景观外,各种生物共存是农村环境的一大重点,需要创造出清澈见底的小溪,各种昆虫和鸟类纷飞啼叫的环境。完美的生态环境成了检验农村自然环境的清洁程度和在那里所产食品的安全程度的指标之一。当然,这种与生物的共生还构成了能够开展各种体验性活动的宝贵观光资源。

5、规制方面:立法先行,规则明确 

日本以《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粮食、农村、农业基本法》为依据,建立了健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法规体系。相关的主要法律有:旅行业法、自然环境保护法、自然公园法、温泉法、森林法、海岸法、岛屿振兴法、山村振兴法、旅馆业法、停车场所法、景观法、农山渔村余暇法等,针对特定业态的有农山渔村旅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等。       


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审批的程序、审核的标准,并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使条例的执行和管理顺利通畅,既保证了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企业依法经营,又限制了部分人借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名进行圈地和违法经营,使得该产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方向。 

针对我国问题,参照日本的经验与教训,新时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

1、要尽快进行行业立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中国的休闲农业来说,法律法规的完善刻不容缓,如此才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整合资源。目前我国休闲农业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造成规划建设缺依据、社会投资缺保障、行业管理缺手段的重大隐患。中日国情不一,但是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需求,是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2、切实贯彻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 

中国的休闲农业虽然也发展了多年,但仍需在观念与政策的定位上好好反思,不要操之过急或太功利取向,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全面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不要片面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民居建设”,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大项目、大资本进农村,而是要根据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借鉴同属东亚农业文明圈的日本农业发展经验,注重发挥休闲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注重“小而精”、“散而美”的塑造,这样休闲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3、要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工作

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每一个农村社区中,如何寻找出热情的灵魂人物,予以培训,给予舞台,使之成为致富领头雁、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依托农村合作组织保障农民权益

将休闲农业与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是增进城乡交流和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策略。国内外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应该在开发中尊重农民利益,注重社区参与,加强专业合作社与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为农民建立自信与尊严,这样才能避免农民在休闲农业产业大发展中被边缘化,避免开发中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出现。

5、要注重产业融合

无论是都市农业还是休闲农业,都有很强的产业融合属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的核心部分和发展极。因此以休闲农业为核心进行产业融合,就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休闲农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内在的要求,也具备有利的外在条件。因此,应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的组织作用与龙头带动作用,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主导,带动相关职能部门、广大社会力量从不同的角度为“三农”的发展服好务。


 经验+剖析+展望+指导!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必读之作!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特色小镇中国实践》)


www.ccrhtech.com

找项目、找资源、知政策、看动态

产城融合第一资讯平台


特色小镇首席观察家!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欢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