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小镇景区:聚人聚气聚产业之道 | 原创

2017-08-07 温度 北京产城融合技术研究院


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根据住建部发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其中,旅游发展型的特色小镇最多,共有64个小镇上榜,占比达50.39%。

因此,本文将从特色小镇的景区视角看看小镇景区如何聚人聚气聚产业,其中又以产业聚集为核心支撑。

全域旅游是产业集聚的动力支撑

从大的方面来说,景区发展的未来是全域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08年绍兴提出的“全城旅游”概念。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业突破传统的景点旅游单一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升级旅游产品,开创旅游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为什么说景点旅游单一模式不可持续?在景点旅游单一模式下,旅游景点大多是封闭式的,景点内外“两重天”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时景点发展与居民工作生活容易形成冲突,在节假日期间,这种冲突尤为明显。来旅游参观的游客挤占了居民的工作生活场所和休闲场地,而游客带来的景点收入却与居民不关。这种旅游产业与城市居民的隔离难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全域旅游则要打破这一景象,在全域旅游的模式下,旅游是一种开发式旅游,景点门票不再是景区的唯一或者核心收入,全域旅游有助于促进景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这时,景区景点不再是唯一的产业,而是各产业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产业价值链,一方面提高旅游价值感知度,另一方面增强与景区居民的交互度,促进景区与居民协同发展。

全域旅游是依靠旅游业整合资源、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方式,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融合发展理念和模式。

一是全域旅游要在全域内配置资源,景点周围不仅要考虑餐饮、住宿的配置,还要注意考虑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的配置,实现既宜游又宜居,“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二是要在全域内实现“旅游+”,比如促进本地文化资源与旅游的结合,促进文化企业与景点运营企业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提升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也就是说,要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形成一条价值链,相互补充和提升。

三是全域景区要形成百花齐放、错位发展的格局,同时促进景点之间创新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即形成“遍地是景观,主题各不同”的景区布局。这会使旅游内容更为充实,更有指向性,便于游客市场细分,也能延长旅游链条,扩大旅游收入。

针对不同的景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也不同。景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核心景区规模和范围比较大,基于景区可以形成景点主导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这是景点主导型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一种是景点规模和范围比较小,难以支撑景点主导型产业集聚,则需要进行产业拓展和延伸,加强特色项目,延长产业链,与景区相得益彰,形成规模效应,这是产业拓展型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都跟产业聚集息息相关。特色小镇“特”在产业,重在产业聚集,形成聚人聚气的优势格局,才能在众多的景区中脱颖而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景点主导型特色小镇如何聚集产业

景点主导型产业集聚指的是围绕景区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形成的产业集聚,其中集群以旅游景点为核心层,以支持旅游活动开展的配套企业为主体层,以支撑旅游景区企业和配套企业正常运营的服务企业和机构为辅助层,各层次企业有着共同目标。对于景点主导型的产业集聚,产业整体的品牌形象和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对景区周围企业的聚集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对于单一景点规模较大的小镇,如何基于景点打造景点主导型产业集群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关键内容。

首先,要对景点周围的景区进行全域式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景点与周围餐饮业、旅店(民宿)业、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游休闲等主体产业,以及旅游物流、银行保险,旅游咨询、医疗卫生等辅助产业。通过产业顶层规划和高端运作,促使各产业围绕景点形成统一的价值增值服务链条,打造“宜旅游宜居住”的旅游新业态。比如,2010年大连提出以“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城市化”,通过全域规划打造全新的大连旅游名片。

其次,促进点状企业向产业链演进,最后形成产业集群。景点是游客来此参观游玩的基础,但周围的配套和其他资源也是吸引旅游游玩的重要因素。为增强区域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除了强化景点这一核心吸引基础之外,还需培育新的旅游吸引要素,同时加强对这些旅游吸引物的宣传和开发,提高游客的参观意愿。比如除了旅游景点,景点周围的美味小吃也是吸引游客旅游的重要吸引物。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动各产业分工和协作,逐渐形成产业链内外、纵横的延伸,从而整体上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满意度,最后形成有效竞争合作的格局,带动旅游资源和项目的创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比如,云台山的产业类型就属于景点主导型产业集聚。围绕红石峡景区、小寨沟景区和茱英峰景区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形成积聚,配套产业和服务持续完善,已经形成有序竞争合作的态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旅游,产业集聚的态势将进一步强化。

此外,还要深挖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对于景区而言,建筑物是硬设施,文化才是软实力,才是吸引人、留住人、有温度的价值体。比如横店影视城的每个下属景区,都有一到两台文化演艺秀。文化演艺秀有效弥补了“看建筑”形式单一、视觉疲劳的问题,同时也能增加游客的消费倾向和预算支出。“文化演艺秀”也成为横店影视城当今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之一。

产业拓展型特色小镇如何聚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细分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游客旅游的目的和需求不断多元化,已经从传统单一的景点游览变为休闲、观光、娱乐、商务等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在此背景下,规模较小,景点内容单一的景区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必须通过产业拓展、延伸和再开发,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产业拓展既要有广度上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开发周围景点或者创造新景点,或者举办大型文化商业活动;又要在深度上进行延伸,深挖景点的文化内涵。景点主导型特色小镇并非不需产业拓展和延伸来增加价值链,只是这类景点的全域旅游的发展重点在于围绕景点进行的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比如现在广为流行的“景点+民宿”就是一种产业延伸的重要方式。对于景点影响力较弱的景区,产业延伸可能使附加和延伸的产业变为景区的核心吸引物,比如北京古北水镇的民宿影响力已经超过司马台长城。游客来此旅游更多的是感受民宿的文化氛围和民俗风情,这虽然有点“喧宾夺主”,但丝毫不影响古北水镇开发运营的成功。

产业拓展型特色小镇的开发更需要引入“外智”。“外智”是指外部高端的智库、资源、人才、企业等。景点主导型的景区一般具有较大的企业和组织运行团队,其在进行全域旅游资源配置时,可以不过分依赖“外智”。而对于产业拓展型的景区,由于运营企业的规模、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本地一般也缺乏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产业地产或旅游地产开发商。所以,如果景区想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景区品牌,必须引入外智。例如,古北水镇的民宿是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共同投资建设。外智基于景区及周围资源、文化、区位等禀赋的考量,通过与上级政府、景区所在政府协调沟通,为小镇发展提供顶层设计、高端运作、优质资源、整体规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智力”支持,通过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载体及平台,吸引更多符合景区综合定位的投资者、商家入驻,最终形成能聚人气、聚商气、聚产业的特色小镇优质景区品牌。


 经验+剖析+展望+指导!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必读之作!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特色小镇中国实践》)

www.ccrhtech.com

找项目、找资源、知政策、看动态

产城融合第一资讯平台


特色小镇首席观察家!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欢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