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当事人不愿返校,派出所拒收锦旗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食物的花园
Original
一凡Genius
一凡爱的艺术
2023-11-03
收录于合集 #艺术与教育
107个
第一季#儿童与艺术#线上课“
食物的花园”,三周,九个课题,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拍摄,不限材料、不做示范、不讲技术,只关注人和作品的闪光点。100位3-13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在创作中感受艺术的力量,改变自己的意识与生活。
人的基因(智力和性格)是种子,后天的环境是土壤,适合的、肥沃的土壤最好,适合的、一般的土壤其次,不适合的、贫瘠的土壤最差,种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永远长不出最佳的的状态。环境里关键的人是开关,能打开或关闭一些基因。
几位小朋友过早被送到兴趣班,报名提交的作品里有死气沉沉的套路,竟也在课程里以闪电速度或猫扑速度转变,令人惊喜。孩子的可塑性真强,跟什么人学什么样,他们在优质的环境里焕然一新。
在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里选择1-3件,回顾我们在“食物的花园”里度过的闪亮的日子。
图很多,惊喜多;文很长,喜悦长。
🍵
1号 明静 8岁
《我的闪亮发饰》
2号 陈舒心 8岁
《在看你》
3号 郭陈同 8岁
《蒜与蒜缸》
4号 邓西子 10岁
《甜瓜的核心》
5号 朱俊熙 7岁
《雾中森林》
6号 梁懿扬 3岁
《我的星球》
《静物·一》
《静物·二》
7号 路怿航 6岁
《鱼尾花》
8号 朱鹏达 8岁
《榴莲啊榴莲》
9号 李欣瑶 6岁
《生日城堡》
《我不喜欢的食物》
《香葱》
10号 徐卓熙 9岁
《丰盛》
11号 星星 7岁
《粉红》
12号 黎想 9岁
《苹果半球》
13号 张晋铭 8岁
《辣丝丝》
14号 韩子非 4岁
《枇杷甜心》
15号 史密斯 4岁
《小蛇一家在海边度假》
《童年的花篮·日间版》
16号 金琬媛 5岁
《童年的花篮·深夜版》
《阳光照耀大海》
17号 于君泽 6岁
《永远记得你》
《航行》
《花束·一》
18号 张雨陌 12岁
《花束·二》
20号 向栎铮 6岁
《大蒜蓬蓬裙》
21号 安安 11岁
《橘与猫》
22号 杜一一 4岁
《苹果》
23号 杨获宁 9岁
《鸡蛋小姐漂流记》
24号 刘玥苹 12岁
《形状》
25号 苗苗 7岁
《黄水壶》
26号 杨亦辰 7岁
《乌龟、橙汁与孙悟空》
27号 曾倍伦 8岁
《这块饼干顶天立地》
《积木大餐·一》
28号 刘永淮 5岁
《积木大餐·二》
29号 范思彤 6岁
《粉红蝙蝠》
30号 恩恩 5岁
《解剖菠萝》
31号 陈思粤 8岁
《零食王国》
32号 恪恪 3岁
《轻舟已过万重山》
34号 柚柚 5岁
《爱憎分明的菜单》
《甜甜的时间》
35号 郭沁怡 7岁
《大洪水》
36号 卢叶诚 5岁
《蓝莓去探险》
37号 高书媛 7岁
《瓜子仁的航海旅程》
38号 黄悦 6岁
《酸豆角姑娘》
39号 黄思源 7岁
《沙漠绿洲》
40号 陈梦欣 10岁
《水蜜桃》
41号 梁若初 7岁
《金灿灿的苹果》
42号 李紫芸 9岁
《食物的花园》
43号 张芮宁 6岁
《我爱蛋糕》
45号 侯泽仪 9岁
《菠萝国王与菠萝王后》
47号 苗苗 4岁
《选哪个》
48号 高若涵 6岁
《巨无霸》
49号 王筠溪 5岁
《静物》
50号 肖萧 6岁
《西瓜的皮肤》
51号 蒲芷墨 7岁
《团圆》
《妈妈超人和西红柿超人击掌》
《礼物》
52号 杜晓烨 7岁
《沉睡的小人儿》
53号 严梓锦 8岁
《夏天》
55.高双午 6岁
《神奇结构》
56号 付熙泽 7岁
《好好玩的百香果》
58号 孙一陌 9岁
《可口》
59号 柚子 6岁
《游泳池》
60号 豆豆 5岁
《大大的蓝莓》
《机器人和口香糖》
61号 郭浩楠 4岁
《梦幻的星球》
62号 邱雅婷 9岁
《街边水果摊》
《欢乐的聚会》
63号 赖云枫 5岁
《风浪中的小船》
64号 Leo 5岁
《快乐的西瓜》
《茄子小姐的腿被砍了,被放到盘子里,她感到很难过》
65号 杨奕澄 8岁
《想做一条鱼的番茄》
66号 王宴秋 7岁
《大橙子小姐遛小狗》
67号 刘颜岩 6岁
《山洞》
68号 牛梓硕 7岁
《月亮抱着章鱼》
69号 杨景元 7岁
《 我爱西瓜,我讨厌榴莲》
70号 杨秋圆 7岁
《馋》
71号 林子琳 10岁
《绿心》
72号 罗桐昕 9岁
《咬了一口》
73号 宋培源 6岁
《火烤小龙虾》
74号 梁予诺 5岁
《青青世界》
75号 赵禹晴 10岁
《香梨和它的伙伴》
76号 任文菁 8岁
《无题》
77号 金楚凡 9岁
《黄椒先生和红椒夫人正在吃晚餐》
78号 王雅晴 10岁
《泡面溢出来了》
79号 卢沐子 5岁
《我和妹妹、紫薯、青菜和山药一起玩蹦蹦床》
80号 天天 4岁
《风流倜傥的西葫芦先生》
81号 哈哈 6岁
《夏天的公园》
82号 张清然 11岁
《特写》
84号 杨展祎 6岁
《猕猴桃堡》
85号 刘怡辰 7岁
《立夏》
86号 孙艺萌 8岁
《橘子棉花糖帮鸡蛋找壳》
87号 乔天锐 13岁
《咖喱鸡饭》
89号 黄乐涵 10岁
《小叔的表情》
90号 茜茜 5岁
《王子最后变成了美人鱼》
91号 淇淇 9岁
《太空奇异果》
《一篮水果》
92号 王镜知 9岁
《一杯茶》
94号 温睿芯 5岁
《刚变成蝴蝶》
95号 栗语家 6岁
《彩色的汤》
96号 早早 5岁
《黄桃和月亮》
97号 悦棠 3岁
《红色的芒果》
《吃鱼的龙虾》
98号 苹果 8岁
《榴莲肉和榴莲壳》
99号 童童 7岁
《切呀切呀切西瓜》
100号 陈溥宁 10岁
《食物大战》
【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总结】
明静(8岁)
我在微博上关注一凡老师很久了,觉得她是个有独立思想的、不盲从的真正的艺术家。有天,我看到一凡老师把好友孩子上个培训班前后的画作拿来做对比点评。按一凡老师的说法,孩子参加培训后所画的画少了灵气,多了刻板,对儿童画不能简单用“像”作评价。而我对此,却毫无感觉。我自己的孩子也很喜欢画画,我经常赞叹地对孩子说:“哇,你画得真好啊,这么像!”我觉得自己一定给女儿造成了很不好的消极影响。当时在一凡老师的那个微博下,我回复说:“期待一凡老师的线上课”。
没想到,过了一阵子,我真的就看到一凡老师发的关于“食物的花园”课程的招生广告,我毫无犹豫地就报了名。报名时,客服大家让提交孩子画作和关于孩子的基本信息,我按要求做了,然后,就等着5月4日开学啦!让我没想到的是,竟然在5月1日晚就开始了课程预热,这真的太令人感到意外了,尤其听到一凡老师对自己孩子画作的肯定,内心觉得特别的温暖。
课程在一天天的进行,群里的小伙伴们有问题就@一凡老师,一凡老师只要看到就会及时为大家解答。以前也听过“眼盲心瞎”,但自己没什么体会。在听一凡老师课之后,我就深有感触了。一凡老师每天都会点评孩子们的作品,那么多的孩子,那么多的画,她能看出每一张的闪光点,每一副作品的点评都不一样,每字每句说得都那么贴合。和她的观察一对比,才知道,自己平时的生活根本没法叫生活,我根本就没在当下待过。从来都不知道身边蕴藏着那么多,那么美的食物(呵呵,再次显露自己言语的枯竭)!一凡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老师,那是ta自己都必须十分热爱,才能把这份热爱传达出来,看见真正的孩子,给孩子真正的启发和引领。
在这个课里,我也体会到,真正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如果父母是个有观察力和感受力的人,就能感染并带动孩子。自己长期处于“眼盲心瞎”状态,我不仅看不到身边的美,其实连真正的孩子也看不见。我喜欢这个课,喜欢这个课照进我生活的那束温暖之光。一凡老师对家长们的各种点拨常常让我感动无比,那天我在群里问:“自我极其虚弱也能去线下工作坊吗”,一凡老师回说:“虚弱有虚弱之美。虚弱也是一种真实,值得审视和呈现。”顿时让我感到我的虚弱其实也没那么让人无法忍受。就是这样,一凡的话总是能给人以力量和温暖。似乎,在她的眼里,世间的食物都有美的一面。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能有幸受教于一凡老师,何其幸运!
邓西子(10岁)
在观察、画食物的过程中,我的专注力、观察力逐渐苏醒,那种心无杂念,放空头脑,专注当下的感觉与状态简直太妙了。我也明白了原来绘画的核心不是像不像,而是能否准确表达专属于自己的观察与感受,绘画技巧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不断观察,实践慢慢积累的,这样悟出来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当达到一定的层次,才有可能看明白大师们的作品,才有可能弄明白能借鉴学习别人的什么方面。
这一段学习时光,也让我更看清了自己的问题——比较心,评判心,改造心特别重。我总是在看别的孩子的作品时忍不住和自己孩子比较,羡慕别的孩子能跟随、配合老师,进步很大。我真的特别想自己的孩子也能沉浸在课程中,因为我自己确实受益良多。有时也会忍不住羡慕别的家长,画得多么细致、投入,拍照拍得多么精巧、美妙,引导孩子多么投入老师的课程。这时候就会升起熟悉的焦虑感,挫败感,就会看孩子不顺眼——不好好观察食物,沉迷于电视,沉迷于跟做的娃娃幻想各种古装剧情……下一秒可能就会眉头紧锁,催促她该干些什么。庆幸的是,画画让我减少了这种焦虑时刻,也减少了让自己忍着不爆发的时刻。
朱俊熙(7岁)
孩子说妈妈耐心陪着的时间多了,有时有意无意的去观察东西,会惊奇地发现一些美的东西。作为大人,我想说的是感觉自己的魂回到当下了像小孩子一样有了好奇心,会慢慢停下来观察并发现美好的东西。明白了什么叫做艺术滋养人让人内心丰盈欢乐,也明白了什么叫专注的玩。我慢慢地不再焦虑,对孩子耐心更多,并且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观察思考。总之,这不是简单的艺术课美术课,这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希望老师一直办下去,让我们家长和孩子真切地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滋养和欢愉!
梁懿扬(3岁)
这个课程对我的影响真是巨大的,原来放下手机,跟孩子在一起这么快乐轻松。我独自一人骑着小电驴,带孩子逛超市,逛花鸟市场,微风吹着,遇到喜欢的花,也停下来拍一下,孩子快乐地不停问我问题,我也快乐地回答他。我们一起用蜡笔画了星星,用剪刀剪下来,没有胶水,就用米饭粘贴到另一张纸上。我们吃了好多水果,切了好多水果,还把酸奶倒进水里,搅拌一下,他发现酸奶可以融化,变成了酸奶水。这两周,我和孩子一起做了好几件作品,最后弄得乱七八糟没有上交,但是我体验到了过程的美好。而且,居然全程都是我超感兴趣,孩子也超级感兴趣。在以前可是我身心疲惫,玩着手机,还要应对眼前活力爆棚的小家伙啊。
晚上他躺着床上说害怕怪兽,说如果怪兽是糖果怪兽就好了,一定要用最大最大的瓶子,里面有彩色的糖做它的身体,大白兔奶糖做它的腿,用半块薯片做它的翅膀……我立马回答,那我们明天就去买零食做怪兽,他说“好耶!”我感受到了我和孩子之间那种流畅的能量。
谢谢这个课程,谢谢一凡老师,我的眼睛能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了。
路怿航 (6岁)
短短两周课程收获满满。最大的感受是眼睛打开了,心松动了,可以试着跟自己、跟事物、跟孩子链接。
开课时以孩子名义报名,想她可以学会在画中真诚自由地表达自己。但上课过程中越发觉得这个其实是自己的夙求。以前自己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经常是视而不见!尽管就在眼前但除了头脑中闪现那些被植入的知识,并无其他。孩子说:妈妈你看这个树有好几种叶子,它们形状居然都不同哎。我无情的把她的看见杀死:这颗是什么什么树,哪种叶子是正常的其他是不正常的……!🤦慢下来跟随孩子一起观察食物,感受食物,一起玩那些她的新发现,学着用孩子的语言去和她聊所见聊感受,好像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看见的力量。积极真诚和孩子交流,参与她的游戏,自己高兴得像个孩子的那刻才发现,自己的心包裹的太紧,快乐蹭课的这两周更容易放松下来参与其中。还有就是从老师的点评中获得好多好多能量。之前对孩子总是挑剔、要求一堆。听老师的点评深刻反思啊!孩子无数闪光点之前被父母挖坑埋了却要求孩子发光!一周前开始和自己约定:每天不带评判和孩子聊天交流;多肯定少否定。记录下来一周有两三天还会出现些评判、打压念头,好在看见它们,那刻停了下来。要继续练习继续加油!非常感谢老师有爱的陪伴!
徐卓熙(9岁)
上课以来孩子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开心了,变得不好惹了,也越来越喜欢和我分享她的很多的想法了,遇到什么都会先研究一下,不管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要是搁以前我发现好玩的想让她一起参与观察什么的,她从来都是不屑一顾。而现在像是打开了心门一样,能接受很多东西进入自己的眼和心。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吧。这21天孩子接收的肯定和支持的评价比好几年加起来都多,又这么密集,感觉性格都有点改变了。孩子改变真不是一点点的。而对于我来说也是有很大触动,我发现自己对于爱太匮乏,没有爱也没有心更没有关注,所以孩子才关闭自己的吧。在课程里学会一点点观察食物,观察孩子,学着用语言去表达,而不再是评判,哈哈哈,虽然挺难的,但是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也是一次人生成长吧。还有孩子跟我说一定要参加第二季!
史觅思(4岁)
问女儿喜欢跟一凡老师学画画吗?答“喜欢”!
白天孩子们根据课题自由画画、手工或拍照,每一份作品在一凡眼中都闪闪发光。我从惊讶到惊喜,是不懂到懂得的变化。花时间、慢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她的内心情感。欲懂孩子的画,需先懂孩子心里的世界。
4岁8个月的女儿,对真实世界的兴趣敌不过自己脑袋里想象的世界。爸爸属蛇,她也要自己是条小蛇,在她画的故事里经常出现大蟒蛇和小蛇。她希望像超级飞侠一样飞,盼望如美人鱼一样游,所以她给蛇画了翅膀和鱼尾巴。我曾暗暗批判,这不是画蛇添足嘛!一凡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插入文字截图)启发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凡的艺术课实践着“”艺术教育不以语言说教,激活人孕育内在的生命力和指向外在的创造力”,“食物的花园”让我第一次真正去看食物的颜色、形状、皮肤,被解剖后内里的颜色和结构,被放大看产生的变化,对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的感受,食物与不同容器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味觉影响。课题所有的内容都意在锻炼真正的看见,继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再而创造性的表达。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对音频课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对平凡无奇的生活也产生了新鲜感。上课期间,我去了一趟超市,那天我感受到了食物的气场——热烈、鲜活。
21天的课程结束,是对艺术学习的理解和实践的全新开始。日日练习,眼耳鼻舌身心意的日日精进积累,慢下来去正视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感。先画二百张!
金琬媛 (5岁
)
感谢一凡老师这三周的时间里带领我们在食物的花园里走走看看,让我领悟观察和感受是艺术的源泉,领悟到家长自身的态度和行为是带动孩子的最好方式,领悟到生活可以处处是艺术。一凡老师的课程不教末技,就好比武学的最高境界——无招无式,心到力至。这样的大师课程对我来说受用终生,对我的孩子来说更是无价之宝。感恩能在孩子启蒙的路上遇见一凡老师,强烈希望一凡老师的课程可以加入到全国的幼儿启蒙教育,让更多孩子在起跑时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
于君泽(6岁)
明明是给孩子报名的,却发现更像是给自己报名学习的,所以我来写总结吧,这20的多天从一开始的焦虑紧张后最后的放松享受,真的是个奇妙的过程。
一凡老师的课程刷新了我对上课学习的观念,报名时我其实是认为会跟其他网课一样,老师会讲讲讲,然后你再画画画,结果呢,直接布置作业了,自己去观察吧,去体验吧,去创作吧,去画吧,没有讲讲讲的课堂,这是什么节奏,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然而这20多天每天跟着课题去观察,体验,感受,跟着孩子一起玩儿,一起创作,一起画画,慢慢发现我被封闭的感官打开了,尤其是眼睛,我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了,即使一地鸡毛,我也能发现它的美好,每次创作都是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原来这不丢人,艺术家也是这样的,他们也不是信手拈来的,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感受才去创作的,嗯,好像发现了惊天大秘密,一凡老师好神奇,直接给了我们通往世界大门的那把钥匙,还是万能通用型的,心里乐开花了,脑袋里全是烟花绽放的场景,哈哈哈。
惊讶于一凡老师内力,那么多孩子,那么多画,每一次都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链接自己,明明是平平无奇的画面,经由一凡老师的看见,点评,原来都是那么鲜明的表现,每个孩子经由绘画去表达自己,这真是太赞了。小时候自己也喜欢画画,写字,跳舞,总觉得这些事情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这次课程简直就是一辆直通车。
我们不单单是学习到如何绘画,更多的是绘画之外的方法,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发现,如何去赞美。课程是结束也是开始,交给时间慢慢内化,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老师一样敏锐。
这次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给自己列出来,慢慢去修正。
1、催促孩子。这是最近两年生活中经常上演的戏码,“你快点行不行”“我们都准备好了,就差你了”“再不走就迟到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我的耐心确是逐渐在下降,娃小时候那个耐心的我不知道去哪里了。总觉得孩子大了,就该什么都理所应当了,可所有的事情还是一点一滴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才能熟练的。他熟练的事情也都是时间,练习的积累,只是我忽略了。
慢下来吧,停止催促,娃自然会给你惊喜。
2、控制孩子。在使用平板上经常是强制性的。因为疫情,娃只能在家,老人带孩子,不会陪着玩儿,娃只能看平板。我下班回家后就想着不让看,担心他的眼睛,经常是强制收走。忽然有一天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投入的看电视,看书,被大人叫走去做别的事情,那种被打断的感觉太糟糕了。
课程后期,我已经不管他了,看吧,大不了戴眼镜,只要我在家,就努力去陪玩就好了。
3、被概念限制。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能得到的资源太多,需要眼睛去辨别。娃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启蒙,都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在去寻找更多更好的资源给他。英语,识字,数学这些都是在他感兴趣的时候去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让他自己选择他喜欢的,进而去学习。绘画这个事情,我被限制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启蒙,我只知道我不能干预他,不会给范画,尽量让他自己自由发挥。经由课程,举一反三这个方法应该用起来,所有的事情都是样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供资源,让娃去体验,感受,尝试,然后静待花开。
感恩一凡老师,李雪老师,柳老师,蒋老师,笔芯!
张雨陌(12岁)
大概是在上课第一天,一凡老师说“画出你的花,建立你与花的亲密关系!”突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为旁听的家长,似乎开了挂的激发了我自己的画画热情,每天拿着食物看了又看,然后再下笔画,比孩子玩的还开心。这一句话,还让我突然领悟了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我也开始再次认真观察孩子,学习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后面的课程,一凡几乎每天都有金句频出,家长们也都感叹这课太值了,除了绘画思维的科学引导,还有心理、育儿知识分享。总之,21天的课程,不过瘾。非常期待继续跟随一凡老师学习。
向栎铮 (6岁)
刚报名时,幻想着女儿能有个非常好的绘画启蒙,信心满满,期待无比。随着上课内容的开展,过程与想象大相径庭,由于自己无法专注用心加上以前对孩子错误干涉的积累,女儿并没有按照课程进度一一学下去,但是最后的收获比我想象中的更好。一凡老师每天都用幸福和美好积极的状态感染着我,说是点评孩子的画,我更是觉得是在兴趣十足的与我们分享孩子们作画的乐趣以及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她观察的细致入微她对孩子的那份爱的能量,还有孩子自由玩乐创造出来的一些作品都在刷新着我对自己和孩子的认知,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着我,从而使自己能够多一点的滋养孩子爱孩子理解欣赏孩子。一凡老师每天发的各种美图也在悄然无声的刷新着自己的审美能力,觉得非常享受,也很高级,之前没有见过好的,不知道好的是啥样儿,见到了真正的好东西,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好足够美的事物如此震慑人心。这次的课程我算是瞥见了美好的东西,以后我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感恩命运让我遇见了美好,一凡老师!❤️
杜一一(4岁)
从小没有受过绘画训练,印象中只有连12色彩笔都凑不齐的匮乏,觉得绘画距离自己很遥远,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或者有天赋的人的事儿,与自己无关。虽然已成年,12色彩笔能买得起了,与绘画之间的遥远距离依然存在,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没有敢下过笔。
报名,是冲着李雪推荐来的。读过她所有的书、微博、课程,受益匪浅。
5000元,21天,起初是有一小点思虑觉得贵,然而上完后觉得真的很值。
课程不是教你术和技。在不同学员的作品点评中一点一滴将与艺术有关的思考分享给你,每个学员都不同,点评每幅作品时提到的内容也就不同,这个,需要老师的深厚功力。在过程中看到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奇思妙想,学习了如何去观察,如何去读孩子的画,如何表达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而不是去轻易评价。
每节课都抽空回放整理了笔记,值得反复阅读和回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凡说,不是大师的家长不要去教孩子,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家长给孩子陪伴、资源、爱,就足够了。
孩子下个月满四岁,之前在家里偶尔画两笔,对于绘画没有明显的兴趣。甚至于开课前都凑不齐五张代表作。说到底,这课,根本上,这课程是我为满足自己儿时的遗憾而报吧,只不过如果没有孩子这个借口,我不舍得花这个钱。
要说孩子的变化,是有的,一开始完全不画,到后来期待听老师的点评,到后来和我一起画,到后来有一天主动提笔,这期间,也就两周的时间。这样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孩子听到一凡的点评,感到自己被看见了。因为平常在家里,我和孩子爸爸只会说:“画的好棒!画的好!”,因为我们不懂。总共只交了几次作业,我挑选了她最喜欢的三张定制了亲子T恤,马上就到货了,希望她看见自己的画被印在衣服上时的惊讶和喜悦。
我的变化是巨大的,最重要的是敢下笔了。沉浸在观察中,去体会生活中平凡的细节,是一种享受,感觉日子都慢下来了,甚至会觉察到自己以往忽略的很多感受。是的,一切关系都是“我”与“你”。
杨获宁(9岁)
杨获宁,女孩,今年9岁。开始报名美术课时,我会有些焦虑,对孩子也有很多的要求,比如,你要抓紧按照老师的要求画啊,一定要有观察、有体验、有创意。实际的效果是,孩子不愿意画了,觉得画画成了任务和负担,觉得不会画了,不知道从哪儿入手。陪着孩子跟着一凡老师走了几节课下来,我开始反思。画画到底是什么?孩子为什么需要画画。我对她上这堂美术课的期待是什么?我期待她学着观察、学着体验、学着去链接。这本没有错。可是,这是需要学习的么?还是孩子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我们破坏了?还记得第一次被一凡老师点评作品时孩子激动的样子。“妈妈,妈妈,一凡老师居然没有批评我!”“妈妈,你觉得我画的不好的那只苹果,一凡老师觉得我的平面画挺好”。从何时起,我们对她开始严苛了?我们眼里只有世俗的标准了,我们甚至不会欣赏孩子了。我们真的也看重观察和体验么?这一期的课已经结束了,我昨天问孩子,你觉得收获了什么?孩子说,画画就是随心所欲。是啊,画画不就是种自我表达吗?看着群里的小朋友异想天开的作品,老师们没有贬低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也都是种新的体验吧。期待下次课再见。
苗苗(7岁)
我只是个能量很低的妈妈,尤其疫情开始以后女儿每天呆在家里,我感觉越来越低落,常常发脾气。而且我也明显感觉女儿也越来越低落。之前看过一凡老师线下工作坊的作品,非常惊叹。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一凡老师的这个线上工作坊,想分担一些我自己的负担激发女儿的活力。没想到受益最大的还是我。
头一周效果并不明显,女儿明显有些反抗“做作业”。我自己倒是按要求体验一把“观察食物”以后画画。感觉…好累呀。20分钟不到就想扔笔离开,心里痒得不行,完全静不下来。这和我做其他手工时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在看了一凡老师推荐的料理鼠王以后(女儿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多遍),突然有了碰触世界的感觉。做任何事情,刷碗扫地撸猫,甚至开门关门这样的小事。我变得开始“有感觉”。后来我又追完一凡老师推荐的《东京大饭店》,吃东西时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食不甘味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开始和世界建立起了微弱的联系。
以至于之后开始陪练做作业时,我开始明白画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得像,开始了解艺术是怎么一回事。
女儿画食物画得依然不多,但她每天还是画很多画,做很多手工。活力渐渐丰富起来。
我不急也不担心了。调整好了我自己,女儿自然会好起来。
强烈建议一凡老师以家庭为单位开线上课!
杨亦辰(7岁)
整个课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凡老师回我的那句“我们就是环境本身,是环境的一部分”。原来艺术的氛围并不是要把家里布置成艺术天堂而是生生不息的追求爱和真实美好的每一分力量散发出的磁场,真种无形的力量最实在也最有影响力。整个课程我和娃参与的人并不深入,原因在于我内心力量的匮乏和无助。一开始看到一凡老师的线上课就好像抓住了一根绳,以为我儿子的绘画才能就靠一凡老师了。上了课才知道我以及我能呈现的才是他的最好的保护伞。想谢谢一凡老师及各位,我看到了自己的妄想,并在慢慢努力成为真实的人,努力不成为我娃艺术道路的绊脚石……
曾倍伦(8岁)
看到娃每次被一凡老师表扬肯定的时候他的嘴角都会微微上扬,我都能从他脸上读出他太需要被肯定了。孩子很喜欢画画,每次我给他念完主题他便很积极地去画了。上一凡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特别轻松,轻松到怀疑这课程的真实性,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的上课体验,渐渐地又会被这课程吸引,直到深度认同,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刷新了我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人人皆艺术;只要用功,人人皆大师;只要用情,生命皆流动。
刘永淮 (5岁)
写一凡课的总结,是最灵动最好写的,跟一凡一样闪耀着光芒。这次报课程我其实私心很重,我自己很想做一凡的学生,也期待儿子能成为一凡的学生。可是前两次课程的时候,孩子显然不在状态,而我开始焦虑,这么好的老师错过可怎办?所以第一次课题我是哄着孩子完成的,我还头脑躁狂的以为我找到了方法,根本没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控制和焦虑。到了第二次课题,孩子怎么都不配合了,怎么哄骗都没用,我在想这次课程估计最后只有我自己学了吧,晚上看见一凡在群里说,孩子玩比画画重要,等他尽情的玩吧。一凡那种包容、接纳和允许,让我慢慢放下了焦虑,当天我没给孩子说有什么主题,晚上孩子在玩水枪,我突然想到我可以把他玩的和课题结合呀,所以就出来了水淋水果的皮肤那次作业。当时其实我们玩的非常愉快,全程我都没有想要把作业怎样完成的更好更漂亮,只是尽情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感觉。这次课程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可以找着一个我和孩子都愉快的方式来玩耍,以前我总是不停的配合孩子,所以感觉特别累,特别消耗能量。而这次我才发现,我完全可以找到我自己喜欢孩子也感兴趣的再融合在一起,那个时候我们都能沉浸在当下,只是滋养和流动不是内耗,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开辟了新天地。后面的课题我都保持一个放松的节奏,能完成我们就做,完成不了也不耽误我们享受快乐。到后来孩子会主动画画让我发给一凡看,可能孩子在一凡那里也感受到了接纳和看见,他每天最愉快的就是听一凡讲评,我想他的内心应该也感受到了爱。最美好的是,孩子这三周玩手机的时间不超过几个小时,他感受到了我在当下,他的玩乐变成了和我在一起,他会在睡前要求我陪他画画,我会买各种我们都喜欢的玩具一起玩,所以最后课程要结束时他特别舍不得,问过我好几次以后还有吗?他会主动要求看一凡长什么样子,他甚至会期待见到真实的一凡,这是一种神奇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我给了他我能给予的最好的,而他的内心被种下了爱和闪光的种子,于我于孩子是无尽的滋养。感谢一凡,感谢李雪,还有各位老师的照顾,谢谢你们给了我们最好最顶级的课程和滋养!
范思彤( 6岁)
这个课程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一些原因孩子没上过几次课,全程都是我在听一凡讲解孩子们的画,最深的感触就是用心去观察,去感受,让自己慢下来,去看看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因为这次的主题都跟食物有关,看每次大家拍的图片都很享受,原来食物颜色、形状、内部结构,都是那么的自然而又特别,我突然觉着他们独特又美好,这些美好的食物它本身就存在,是我容易忽视它甚至是无视它,所以我感受不到食物的味道,看不到它的美,我很少慢慢的去细细的品尝它,总是匆匆忙忙,只有辣的酸的麻的能让我的身体记住,而无法品尝到食物本身的味道,不仅如此,跟着一凡老师的这些日子觉着自己对于画画这件事不再纠结,孩子不投入是因为家长的不投入,其实我对画画没有兴趣就是看到闺女经常画画所以报了一凡老师的课,报了之后她反而不画了,可能孩子感受到了我的控制,当然也有我整天早出晚归的原因,但我尽量提供孩子美好的事物养眼睛,给爱给钱给资源,这句话我要牢记于心,谢谢一凡老师这段时间的陪伴。
陈思粤(8岁)
这次的课程最初是为女儿报名,希望她能接触到最好的艺术教育。可最终还是自己从中收获良多。
平时我自认为对孩子是比较宽松的,在课程中她的不够投入,让我看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和改造欲,我认为只有她做到我所期待的样子,才是好孩子,若是没有做到,内心就涌动着各种欲念——如何改造她,让她去接受这么好的课程,如何让她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通过去观察食物,玩食物,我更能够安于当下,不是用头脑思考问题,观察力和感受力在逐渐苏醒,开始去凝视孩子,更能平静地和她相处,在亲子时光中我也能更投入,对她的情绪体察更敏锐。这样的改变,让我的内心非常踏实。
更让我幸福的是,通过一凡老师的教学示范和作业点评,我也学习着像她一样去观察我的学生,我发现了学生更多的优点,这也原本枯燥琐碎的日常工作变得快乐起来。真的太喜欢这样的感觉了。
总之,在一凡老师的课堂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方法和技巧,更多是一种活法,一种获得幸福的满足和快乐。
恪恪(3岁)
爸爸上完一凡老师的课想对你说:痛快的玩吧!在雨中,在泥里,在电子屏前,一花一草一虫,食物雨鞋拖把,都是你的玩具,挂包骑车浇树,拼图踢球掷色子,爸爸是你的超级玩伴,和你一起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心意去拥抱这个世界。你是天才画家!你是“超现实者”,你是“印象派”,你是“浪漫主义”,在你和你的作品面前,大人只能揣度你的体验和所思所想,绝不敢指手画脚,更不能好为人师。期待着那一天,你的天赋被有缘人唤醒并茁壮成长。尽情的画吧!画出你内心的真实和感动,画出铭刻在你内心的美,创造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
柚柚(5岁)
最大的收穫是「先自己體驗」。一開始我想給孩子找好的藝術啓蒙老師,自己也順帶學習一下怎麼選擇培訓機構。孩子一直按自己的節奏去上課,讓我不得不重新面對自己的幻想:課我自己去上了。
看着别人的作品,听着老师的点评,原来可以这样去观察、去思考、去做课题,原来可以有那么多有趣的玩法!一颗种子已种在我心里,想做的事就自己来吧,一切顺其自然。
感谢一凡老师、慧婷老师、昭昆老师和群里的孩子们家长们。你们都那么美好!
高书媛 (7岁)
参加这次课程前,以为跟其他课一样,报完以后就都是孩子的事了,跟大人没啥关系。没想到跟孩子一起参与了整个过程,跟着孩子一起观察、感受、发现、创作,沉睡的眼睛慢慢张开,看到了以前一直忽略的世界。
学习的过程也是回归自我的过程。在学习中,注意力慢慢回到自己身上,不再关注孩子是否听讲,是否认真,而是自己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找到自己想画的食物,构思、动手,沉浸在学习的喜悦中。孩子也自然而然地有样学样,不需要大人用语言教导。
在课程中,感受到一凡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爱。每天从早课开始,发几张图片唤醒眼睛,晚课常常要两个小时,每个学生的作品都点评,家长陪练的作品有时也会点评,大家都疯狂地交作业,真的是“加量不加价”。每天晚上都被孩子们的想象力震撼,还曾经为一个故事感动落泪。
感谢李雪和一凡带来这么美好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知道了什么叫“言传不如身教”。
黄悦(6岁)
黄悦家长总结:以前,黄悦画完画给我看的时候,我总是脱口而出“画得真像啊”,这些表达都是无意识的。上完课程以后,提高了认知,知道“画的像”其实是一种局限,虽然,有时依然会脱口而出“画得好像啊”,但慢慢地有了觉察,也尝试着学着一凡的方式去发现画中的闪光点,但描述起来才发现,语言和感受是多么的贫瘠,感叹于一凡的语言和情感的流畅表达。
发现闪光点这个”卖点“定位得真的好精准,除了老师通过孩子的作品发现和梳理孩子的闪光点以外,其实更多的是对家长的影响吧,让家长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焦虑地盯着孩子的不足。
100个孩子,几百张作品,让人直接地感受到每个孩子的特质、性格、爱好是多么的不同,既然每个孩子都不同,我们又何必去比较,去纠结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公平啊。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闪光点,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和呵护这个闪光点,如其所是,让它能温暖和滋养孩子的一生。
黄思源(7岁)
1.改变了对艺术的看法。一凡老师短短20来天的课程,使我得以感受艺术的神秘与美好。之前总以为艺术是很高大上的,远离人间烟火气,现在却明白了,艺术就深藏在一饭一蔬、一饮一啄的日常生活中,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丰富了关系的新体验。之前,自己对娃诸多挑剔,很少夸赞,即使夸赞也多流于形式,“你好棒”,“你好厉害”。一凡老师的课,切实展示了如何走心地肯定一个人独到的发现、感受与认识。提交作业的时候,我和娃都会紧张会不会得到什么不好的评价。但在一凡老师这里,从来不会说你哪里做得不好或画得不好,从来都是在肯定作品,肯定娃……这不仅对娃,对我这个妈妈,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3.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艺术是真实自我的表达。偶有几次提笔画画,有时难以静静观察下去,有时下笔迟疑犹豫,这多像生活中的我啊,或难以投入做事,或蜷缩一团不敢伸展……特别庆幸报了一凡老师的课,希望线上课能继续办下去呀。
梁若初 (7岁)
三周的课程结束了,感觉自己还没进入状态……刚看到课程报名消息异常激动,想着终于为孩子找来了最顶级的老师,幻想着孩子会因为这次的课程发生惊人的变化,重新燃起对绘画浓厚的兴趣。可事与愿违,可能孩子本能就能识破我的妄想,她对发布的课题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细想只是我自己兴奋给自己找来了个顶级的老师,但每次我一个人默默地听着一凡老师的课,想提问却不敢,我担心问的愚蠢问题也许会被嘲笑,更可能不会被回应。全程活在自己的剧情里,虽然跟随着课程,却看不见眼前的食物,也听不见老师对作品的肯定,没法对眼前的食物看出喜欢,看出情感,与食物没有链接,与人没有链接,只是活着而已。
肖萧(6岁)
短短21天经历了对食物的观察,改造,从纸到跳出纸,动手做作品,孩子开拓了边框。她也会说,为什么只画食物,不画其他的,她说画腻了😂
我们家长觉得,很多作品,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随手动的过程,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但就像一凡老师说的,艺术家的一切都是令自己成长和省思的养料,无论困境逆境、生老病死,转化成给优美的形式和给人力量的东西是职业态度,是一生的追求。
这个探索的过程就是转化,希望孩子自在,不拘束,也是希望我们自己自在。谢谢老师们的陪伴、鼓励,客服姐姐的工作。
杜晓烨(7岁)
这是打破既往对艺术创作认知的一次课程。
一凡老师精神和语言充满力量,声音饱满、明亮、自由、流动,少有常人的拧巴。这让我想到,艺术是滋养人的,而不是让人膜拜或控制的。
一凡老师说要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话。对于艺术创作,顶顶重要的是长期对生活、生命、自然界万事万物进行观察和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这些观察和感受,会逐渐形成美的、丰富的、坚韧的自我。
“脆弱也是一种美,值得被呈现。”这是最震撼的一句话。我们总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固执的、狭隘的只允许自己去看到自认为的不完美,对美置之不理。什么是美好,什么不是美好呢?这判断标准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如果不是将事物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尽己所能的呈现,谁有资格说它不美好呢?
这次课程并无技法的教授。一凡老师在传道。她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热爱、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去解读孩子们的作品,向孩子们传递着老师对他们的鼓励、珍视和爱,同时传达观察、想象和自由的重要性。
这次课程引起了很多父母对自己育儿方式的反思,当然包括我在内。我们对孩子们存有偏见。我们看不到孩子们的美好品质和闪光点,仅仅用些似是而非且有限的认知去限制他们。而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己存有偏见,对自己不认可,自己的内心没有获得过自由,我们把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已。
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完整的孩子,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真实的、完整的自己。
这不是美术课,这是心灵成长课呀。大道相通,任何领域最终的走向都是超越自我。
感谢一凡。
高双午 (6岁)
在这个将近30天的课程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仔细观察的魅力。通过观察一个普通的食物和这些食物深度互动,发现了好多平时忽视的美。和孩子一起观察,一起互动,让我和孩子有了一种新的亲密关系。用不同材质的笔画同一种食物,把拍摄的画面画出来带给我和孩子不同感官体验。一凡老师和助教老师的赞美是很高的能量激发孩子高效的创作和想象力。在这个大社群里,大家一起展示自己的作品,从不同的作品里发现许多的闪光点用一凡的话就是赚翻了。一凡分享一些心理大师的话,孩子他会敏锐地捕捉到,比如说他说我是着急的妈妈。还有最后学到的是给钱给爱给资源。
付熙泽(7岁)
这次参加一凡老师的线上绘画课,收获真是意料之外!女儿最大的感受——开心!引用她的原话:“非常开心啊,观察很开心,画画很开心,听老师评讲也很开心,而且妈妈和我一起观察一起画画,多了许多一起的时间,很开心!”然后就是——自由!她和这个课程深度的链接,就是极度的自由,可以用自己的画笔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不受任何的束缚,没有任何的教条,这大概就是和世界万物沟通的过程吧。
再来谈谈我这个妈妈的变化!首先,自己更放松了。我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都觉得开心,甚至我也能动笔画上一副,整个人放松许多;其次,通过一凡老师每次的讲解,我逐渐走出强烈的自我关注,不仅只关注自己孩子画的怎么样,也慢慢打开,去感受其他孩子的画,去真切的感叹不同作品透出来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最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头一回意识到完美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通过不断听老师对作品不同角度的解读,听老师对不同孩子特点的发掘,让我意识到多年困在里面的完美,正是禁锢我内心的规矩!而在真实世界,才有真实的模样和真实的感觉。我只想说,张开怀抱,展开翅膀,在真实的世界中,把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画出来吧!
孙一陌( 9岁)
我几乎没有完整参与过老师的讲授和群里的交流,只有老师点评自家孩子的画是一次不落听了,每次听之前比孩子还紧张,生怕老师说孩子画得不好,偶尔还会忍不住催交作业(难以摒除的望子成龙剧情啊……)孩子很喜欢这个课(除了被我催作业时,黑乎乎的切片面包和生气的鸡蛋小人儿都是带着愤怒情绪完成的作业)她说“老师像一块儿磁铁把她紧紧吸住了”,玩儿食物、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电影、画册,长时间画画成了这段时间的主要活动,尤其是玩儿食物,因为我略有洁癖,平时都是把各种食物准备成可以直接吃下还不弄脏手的状态才会给孩子,这次为了完成课题,孩子才有机会用手、眼和食物亲蜜接触,也有很多让她兴奋的发现,当然最让她兴奋的发现是“原来食物除了可以吃,还可以玩儿”,现在常常一大早就自问“今天我要怎么huohuo食物呢”,也常有奇思妙想,昨天还说要把西红柿炒鸡蛋做成项链……给孩子买了老师推荐的画材,她爱不释手的样子让我感受到爱的流动。这个课是我给孩子报的第一个兴趣课,报名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现在看孩子这些天来玩儿得开心,画得开心,享受其中,觉得自己干得漂亮。感谢一凡老师和两位助教老师的精心安排,也感谢小助手的辛勤协助。
柚子 (6岁)
观察,感受,表达,这场“食物的花园” 带给我和女儿非常意外的收获,润物无声的改变,发现身边的小美好,点燃表达的欲望,直达本质的启发。良师,总是带给你神清气爽的感觉,鼓励你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引导你摆脱周围的枷锁,条条框框的束缚,直达心灵。创造性的表达自我意识,艺术的本质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感谢这次课程,让我们看见了大师的样子,会继续跟随。
郭浩楠(4岁)
用心的发现和感受。孩子的喜好要看见,要学会因势利导而不是压制。人生走到如今,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作品,人生有纬度,多个角度看看,多欣赏赞美自己。用心发现美,自己和被发现美的人,物都得到了滋养;满腔的嫌弃,只会让自己长得越来越丑。绘画让自己链接现实的能力加强,练习心想事成的过程。画画让人全神贯注,越全神贯注,随后整个人反而越轻松。人的心态,立刻马上就会在线条上表现出来,比如坚持不下去,想快点结束,开始的笔触,和后面的笔触就有非常明显不同,后面的就有草草了事的显现。画画让人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
LEO (5岁)
这门艺术与儿童的课程,与其说是给孩子报名的课程不如说是给我报名的,借着孩子的名义我终于可以一圆心中的艺术梦想。幸运的事,我在开课不久就发现这是我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所以我上课的心态是特别轻松,对孩子也是没有要求。
上课一开始,我心中还有点失落,觉得老师就是对一群孩子的作品花式表扬,没什么有意思、高大上的事。而随着课程的深入,随着我跟随老师脚步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我发现太享受了,孩子们有那么多奇思妙想,单单这些想象力就已经是最华美的灵魂营养了。听老师讲课、看孩子们的作品本身就已经是心灵的相遇的旅程。在其后的课程中,我很享受,当我有空时,我观察食物,画画,画着画着心中就会有灵感闪现,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当我忙碌,没有时间画画时,听一凡老师点评其他人的作品,对我就是单纯的享受和滋养。一凡老师看到了所有作品的闪光点,也给了相应的引导,在这里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都被看见,都被妥善安置。在这课程里,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有趣的东西、有趣的事情被放大,我们慢慢有了发现它们的眼睛。在这里,我们忙碌的节奏被放慢,让我们心灵的放松与安宁。
而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孩子们画画也越来越丰满,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大胆的用色、创作的激情每次都让我惊叹不已。
在课堂里我收获了对自己创造力的赞叹,收获了满足自己梦想的满足感,也收获了孩子们的棒棒作品的骄傲感。这是一门非常值得、欲罢不能、适合长期学习的课程。
杨奕澄(8岁)
上课的时候,一度非常纠结,要不要给小朋友建议,后来觉察到,这背后其实是我的自恋。我多么希望小朋友能想到一个好的创意,最好是一鸣惊人的那种,然后独自完成这个作品。哇塞,那我肯定会很得意,瞧,我的小孩多厉害啊。。。哎,这样子真的好好笑。后来就没有想了,老师布置课题,我自己也会跟着想怎么做,和小朋友交流,然后一起玩,我觉得这种开心快乐的氛围才是最重要的,玩的好,作品自然就闪闪发光。这次绘画课的另一个感受就是,优质的老师,优质的教育,就是非同一般。今后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过有品质的生活,人工活一场,不将就。
刘颜岩 (6岁)
这里没有套路,没有应该,更没有速成。
一凡老师这个闪光少女只是引领大小朋友确认了自己的独特和珍贵。经由双眼可见的真实,双手可触的真实,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和魅力都可以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接触了一凡老师,小朋友的光芒可以免于被掩埋和破坏,大朋友也有幸跟着揭开层层盔甲,重新照见自己珍贵。
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信❤️
牛梓硕(7岁)
21天太快了,一凡老师的课、语言帮我开启了一扇窗,让我认识了什么是好老师。孩子的进步,孩子愿意自己动手画画(孩子现在一年级,学校有布置画画作业,一直是爸爸帮画的)。孩子每天期盼听到一凡老师对他画画的点评,我对他的表情观察,觉得他心里想的是,只有一凡老师懂他。敬佩一凡老师的学识渊博!谢谢一凡老师!期待能再见🌹
杨秋圆(7岁)
因为总是有很多繁杂事,所以我没有很好的投入到课题上,当然孩子也没有。课题很好,老师讲得也很好,老师每天不厌其烦的说,全身心去观察,去感受。虽然参与得不是很好,但那天仅仅是“玩”了一会儿香蕉,现在一看到或想到香蕉,脑海里的香蕉外形与内在就显得更细腻、生动与形象了。我想这就是当下的力量吧,我理解的艺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再创造,她需要你调动全身的细胞去全然投入与感受。课程中,一凡老师更是体现了对孩子们的爱,每个小朋友每一个作品,老师都能发现很多闪光点,孩子也按捺不住对老师的喜爱。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冲击着自己,不要盯着孩子,而是自己玩起来,安住自身。亳无疑问,这不仅是儿童艺术课,还是家长成长课,有深刻的内涵。值得!
罗桐昕(9岁)
大师班的课程结束了。
小学生:这个课程好玩,老师懂得每一个人的想法,关爱和赞美每一张画,这样的课我还想继续上。
老爸:一直都很认同李雪和一凡老师的观点。前两天听完课,孩子跟我说,你咬葡萄的时候,轻轻的,听葡萄爆开时的声音,还有汁液流到舌头上的感觉。我试了一下,一种对食物从未有过的体验流遍全身,感觉吃到了世上最美味的东西。原来和食物可以这样链接,原来孩子才是我的老师,教我链接真实。后来的几天我吃饭时有意识这样体会,发现每种食物其实都有很美的味道在里面,都在滋养我的身体。没想到美术课,却教会我对事物更深层的理解。感谢老师,感谢孩子!
金楚凡(9岁)
上了一凡老师的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认真的去看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以前看了孩子的画,什么也看不出来,就只是泛泛的说些赞美鼓励的话,什么好棒呀,真漂亮,很敷衍。其实孩子也能感觉到吧,似乎并不真的在意你对她的画的想法。可是一凡老师很仔细的描述她看到的画面和感受,即使并不一定是孩子原始想表达的,可孩子还是一遍遍的听,似乎从一凡老师那里听到新的感受让她更开心。现在我也努力描述她给我看的各种手工作品,虽然还是说不出所以然,但孩子似乎觉得我认真的在看她的作品,会特别开心😁。以前做完就不管了,现在做完的手工还会做第二次,说是做了改进。
今天孩子还问我一凡老师还会再上课么?她还想参加。因为一复课作业比较多,她还愿意中午抽出时间做课题,说明她是很喜欢一凡老师啊!
谢谢一凡老师和助教老师们!爱你们😘
王雅晴(10岁)
孩子在课程里获得了自信,现在她每次都自信满满的画任何想画的东西,都是她直抒胸臆的表达,她不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她明白最重要的是“我想......”,这大概是孩子这次课程最重要的收获。作为一个一贯“懒”和之前就批判学校美术老师的妈妈,在开课之前已经有将近两年之久没拿过画笔了。这次跟着孩子一起作了画,也是我这两年来的突破。两年前放下画笔,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拿起,总觉得拾起笔有千金重。之前群里的同学也时有作品产生,我只有赞叹。而这次,我赞叹了自己!
卢沐子 (6岁)
一凡老师的“食物的花园”要接近尾声了,敞开跟着玩了2周,收获颇丰。最初报名是希望让姐姐接下来的学画之路变的清晰一些,报名时完全不知道一凡老师的课会如何操作,然而,一切都是颠覆性的。
“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就给她提供什么”,“带领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去体验不同的场景,观察身边的一事一物”,“丰盛的观察力才会带来丰盛的表达力”…… 这些是课程一开始一凡老师传达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原来的画画都是坐在教室里完成,不负责任的说,老师是如果引导孩子的,我一概不知,只是在下课时去看她们一节课的作品就可以,但这真的就是画画吗,是艺术吗,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真的可以成为一个有创造性和表达力的人吗,通过一凡老师的课我知道,完全不可能,作为父母,我并没有给到孩子好的艺术启蒙,甚至在扼杀她们的天赋和灵气。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善于观察、积极感受,有了表达的欲望,将你的所想所感付诸行动,然后通过任何形式,完成一件作品,这才是完整的艺术创作的过程,这样你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是独一无二的,像独一无二的你一样。
一日三餐,外加各种水果、零食等等,有多少人真正看见过这些食物,他们的颜色、形状,内外部结构,一个斑点、一个条纹当被你看见,都显的那么迷人和有特点,像在诉说他们自己的故事一样,这样的食物进到我们的身体里,才能真正的滋养我们的身心。
生活中太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说出美好的话的嘴巴和一颗柔软的的心,这样的你安静而强大,一切都被你看在眼里,被你适当的表达出来,滋养的有你也有别人,想想就无比美好。
“和自己、和孩子、和生活一点点爱,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身体感受、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体验什么叫人立于天地宇宙之中,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果大部分都是真诚、如实、完善和创造,那么自然有爱、自然有美,这就是艺术的生活”,大爱一凡老师的这段话,那么朴实却又力量。
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生活吗,为了生活的更好吗。
谢谢一凡老师,让我学着看见自己、看见身边的一切,在被看见的那一刻,一切才有可能发生。
天天(4岁)
参加一凡老师的这次课程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从忙碌碌的一滩泥里被人拉出来,我才有机会用双眼再细看世界。
每一天的生活被追着,常常忘了初衷,陪孩子画画的第一周,貌似把工作的状态带过来了,只求结果,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作业画,我还着急生气,听到老师点评,实在是太温暖了,一凡老师的声音和语言是有魔力的,这种魔力让我慢下来,知道重点不是画,而是去看,去接触,去真实的跟世界接触。
于是我慢下来,开始能放开手去看食物,触摸,玩食物,这个过程就像是被拉长的电影镜头,远观,近看,细看,最后融入并乐在其中。
常常感叹,到底为什么而生活?好像这次的课程又敲打我一遍,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滋养自己,不一定是要去诗和远方,而是从原原本本的当下的生活里,尽力寻找,并去感受你所能看到,闻到,触摸到的物质,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在身边,就像我们的呼吸也有一定的韵律,只要你愿意去看见。
哈哈(6岁)
一凡老师的艺术课没有教学过程,不像曾经我们接触的艺术课,老师边上课,小朋友边创作。一凡老师的艺术课每天晚上点评所有小朋友作品,布置新课题,小朋友们白天创作,晚上一凡老师再逐一点评作品。起初我有些不适的,第一次接收到“食物的形状”课题,小朋友就告诉我“想画火龙果,但不会画”,一凡老师回复“试试看,盯着火龙果看半小时,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定能画出来”。然后小朋友通过观察的方法就真的画出了一个粉嘟嘟像小猪一样胖乎乎的火龙果,我为老师的指点,感到欣喜,因为老师指点的方法是在让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虽然不是直接教小朋友怎么画,但却令小朋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观察,我想,以后即使脱离了老师的指导,小朋友再遇到不会画的问题,这个方法是可以让小朋友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答案的。一凡老师说:“艺术教育的规律就是要靠自己观察、自己感受、自己表达,全方位逼出自己的实力,那是真正的实力。把经历用于观察、感知和探究本质,而不要从小就让小朋友生吞活剥别人的咀嚼之物。”我想这就是既把握了艺术教育本质和规律,也在实践本质和规律的老师吧!
杨展祎(6岁)
这不仅仅是一趟艺术的旅程,它更像是一次灵魂的洗涤;这不仅仅是对食物的观察,它更像是对生活的审视;这不仅仅是孩子破茧重生,它更让家长摆脱了心灵的桎梏。美,源于生活,源于热爱,源于宽容。对孩子的要求更多像是对自己的要求,孩子成了衡量家长是否称职的刻度,却忽略了这个年纪本该拥有的美好。一凡老师的艺术课更多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让节奏慢下来,让生活慢下来,让我们去发现被忽略的美好。画成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表达了心中的爱。
孙艺萌(8岁)
很感谢能遇到一凡老师和李雪老师这么真实、通透的人,让人感觉有方向可寻,感谢之情无言以表!
有了孩子后我努力看书、学习,想好好对她,不想再让她重蹈我的覆辙,说实话我真的改变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旁人也经常夸我,夸女儿,嘴上谦虚,心里有些自得,也告诉她、告诉自己她已经很好了,可是我内心深处却还是止不住地恐惧、焦虑和不配得感,她稍微有点什么和我想像不符的行为举止,我就开始焦虑,各种幻想以后怎样怎样,再加上老二的出生,老人过来一起生活,又要上班,更是各种混乱和焦虑上线,逼得稳定和自信分分钟下线。平时会报一些课程,无论是给自己报的,还是给孩子报的,我和孩子都没办法好好完成(也许只是我而已),经常虎头蛇尾,可能是太自恋或者觉得交了钱就进保险柜了,感觉孩子也是没有陪着就不学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呵呵!
这次课是经她同意报的名,第一个星期开始很开心天天完成,第二星期我下乡,她的手机联不上网、开学学校作业多、我以为她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完成等等各种,结果只完成了周一的作业,周末完成了最后的毕业作品。上课的课程在我这里感觉很曲折:老师的点评因为时间太长,她没办法全部听完,她说她看画就好,我焦虑;我下乡,她没完成作业,我焦虑;创作时我有时提供很多东西,有时提供很少,她特别快地只选一两个东西,我焦虑;创作的时间不够,想着要陪另一个孩子,我焦虑;她创作作品“太快”,我焦虑;看到她的作品,感觉与那些高大上的作品完成不符,我焦虑;要提交作业,觉得她画得没有别人高大上,怕老师批评我、批评她不够投入、不够细致观察,我焦虑;也许是我的焦虑传染了她,平时她只看她自己的点评,不听老师对其他同学的点评,说她能说出类似老师的评价,我不相信,我焦虑;作业提交了,老师的评价总是满满地爱、满满的看见,我不相信觉得老师是安慰我,不想打击孩子积极性,我焦虑;最后我终于相信老师说得对,自己各种看不见她,我又焦虑了;到现在课程要结束了,我还在内疚没有好好投入,又担心自己影响到孩子,又焦虑。好像我的焦虑无处不在,我看不见她,更看不见她的闪光点,看什么都带着有色眼镜,没办法活在当下,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我把她敏锐的观察力和一气呵成的作品解读为不认真和草草了事,把内在别人对我坏的评价投射到她身上,而这次老师们的评价让深刻体会到,那不是她,那是我,是我怕被评价,所以先评价了她,想证明自己的高明,想避免她少被评价,连这几天都这样,可以想像平时我是怎么对她的,虽然也会说些书上看到的道理,但是对她的影响绝对很大。其实而我的评价并不是别人的,别人对她的评价那么好,我现在要努力做的,就是——看见自己,看见她,相信她。我不知道我能做成什么样,也不知道能送她去多远,但至少有个点方向。
孙艺萌感悟:我觉得妈妈和我都更艺术了,脑洞都更大了,以前也在观察事物,但是好像没有这么深入,观察到的东西感受没那么强烈,很喜欢听老师点评自己的作品,再也不用担心妈妈的话是对的了,老师好像给我们指了一条更好玩的路(后两句是妈妈加的)。
黄乐涵(10岁)
记得无意间在微博看到一凡老师对艺术的态度和对绘画的领悟,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当时就在想要是女儿有这样的老师那多好呀,结果就心想事成,无意间又看到了一凡老师招生的消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把名报了。
通过学习,孩子虽然没有天天画画,也没有天天听课,但是她有时候也上去群里翻同学们的作品看,听听老师的点评。我知道孩子是喜欢的,从孩子走到哪儿都可以发现创作的灵感,也慢慢懂得了观察,就可以看出来是因为这种在自由中传递知识,孩子才会听得更入心。我从不逼迫她上课,因为老师说了给孩子创造条件,顺其自然。
感谢一凡老师,让我们懂得了感受和去观察生活中的美,让自己的感受和观察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课程结束了希望有机会能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茜茜(5岁)
从“生而为人,对不起”到“生而为人,很幸运”。
给女儿报了一凡老师的绘画课,物超所值,而且我自己收获的可能比孩子的更多。一凡不教任何绘画技巧,但是很多孩子的变化肉眼可见。课程期间我大哭了三次,是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吧。这样的感觉何其珍贵。
我一直在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探索,也看到了自己心理上的许多bug,但为什么会有这些bug,想不通。今天突然明白了,我的内心深处埋着一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
我小时候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但父母一直对我不离不弃,借钱也要帮我治病。很多亲戚朋友都说,要是换一对父母,你肯定早就死了。父母也有说过,要是我身体健康,也没有生老二,那生活压力会小得多。我qq签名是,我要成为父母的骄傲。后来上学,数学成绩不好,觉得非常非常愧对父母。在和朋友写信时也说到自己就是一个负担。一度也觉得自己唯一对社会有用的地方可能就是捐献遗体了。凡此种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生而为人,对不起”这个潜意识影响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对自己的苛刻,我在亲密关系中的庸人自扰,我在亲子关系中的喜怒无常……
一凡的课,你能感觉到她满满的生能量,她整个人好像就是在说,‘生而为人,很幸运’。她在每张画里,哪怕是我觉得画得乱七八糟的画,都能找到闪光点。她能发现美好,也能直面黑暗并转化之。既有方向的指引又有细节的提醒。她能给你专业的指点,也能给你温柔的抱持。理性与感性,温柔与尖锐,她集于一身,但所有的一切,与绘画有关的,无关的,最后都化作一个字,爱。与其说这是一个绘画班,不如说这像是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子宫环境,让你可以安安心心地重新养育一遍自己。
从“生而为人,对不起”到“生而为人,很幸运”,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慢慢来吧。
王镜知(9岁)
带着“扭转小学美术课对孩子摧残”的初衷进入了一凡的线上课。
在过程中,作为家长,常有觉察到自己在孩子作画过程中对她有评判。这种评判来自对“老师会不会评判我孩子的画”的妄念,对“孩子画得‘好’or‘不好’就意味着我是不是‘好妈妈’”的妄念。
所幸,宝藏少女的字典里没有评判,整整两周,跟随一凡活力满溢的声线,与她同步体验各色缤纷的感受:暗红的暴力,浅绿的清新,造型墩厚或灵动,笔触有力或轻盈,没有好与坏的对立,只是问自己:你从画里看到的是向上的生,还是向下的死,是向外的放,还是向内的紧。每晚,从一凡的每一句音轨里,慢慢体会到的不仅是孩子们千姿百态的作品,更有一颗颗纯真闪耀的小宇宙。看到孩子们脱去套路,甩掉取悦,越来越放肆的表达自己。只能说,孩子给我滋养。
回想自己最初对孩子美术课的反感,现在也放松了。孩子还保有着她的初心,这是她茁壮的生命力。
温瑞芯(5岁)
睿芯一开始没有任何兴趣,叫她画画,就应付我,然后我,也感觉提不起兴趣了,加上弄小宝,做家务,开始的时候看下不看下,现在感觉好后悔没有好好跟群,得把所有课程重新爬楼才行。我真的就是一个超级无敌差,糟糕的母亲。她总是被我的吸食能量,我自己也是不断克制自己。就是被我的幻想所折磨吧,有时候,尤其是阅读和看手机之间方面,我自己拿起书大声读,她看我几眼然后,她又跑回去看手机,这让我感觉我的女儿无可救药。今天看了李雪的微博,我发觉我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了,企图幻想逼死孩子。然后我马上走下楼跟我老公聊天,制止了自己发神经。
回想起一凡老师对我女儿的评价,她听了,已经欣喜若狂的不好意思,没有听完老师的赞美,她就把语音关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她觉得有点害羞。其实我是知道她就是获得的赞美和肯定太少了,总是挑她的毛病,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带她,现在,觉得成长自己太重要了。
回归到课题,让我知道了观察的重要性,把课题重新学习,把每个课题从新做一次,静下心,跟她一起成长。
早早(5岁)
食物的花园,从观察食物外观的形状、颜色,食物切开的纹理、形状、颜色,食物变大开始体验和感受,画画原来是自己看,自己体验,自己感受的。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模仿别人画画,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我的孩子还是做她自己最棒。上完食物的花园课程,第一件事就是果断不让孩子去上培训班了,之前还觉得要退群不好意思,这次一点不拖泥带水的退群。没有好的培训班,就让她自由发挥、自由成长。我和孩子一起重新长大,加油!
童童(7岁)
本来我以为绘画课是老师教孩子怎么画,没想到是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去观察,然后自由地画。
有一次课题布置之后,童童很快就画好了,我觉得她没有认真观察,画得很敷衍,但我没说什么。后来,我自己坐下来观察着一根香蕉,然后开始画,结果童童也过来说想要一起画。我想,这就是老师说的“想要孩子有什么,你要先自己有”吧!我原本以为给孩子找了老师,报了班,那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老师会教的,没想到艺术也是需要言传身教的。
在上个周末我们出去玩的时候,童童突然对草地上的一些野花野草有了兴趣,她最开始是发现了有一株植物跟草地上的草不一样,然后就开始拉着我一起观察,后来就把周围的花呀树呀竹子呀都观察了一遍,我还鼓励她用手去摸一摸,看看是什么感觉。我想这也是这次课的一个收获吧!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慢慢地学会发现身边的美!
陈溥宁(10岁)
觉得上这门課原來食物能做出这么多变化,食物和器皿相結合会有新的发现。觉得这门课很有帮助,它让我看见了以前沒有发现的想像与美丽。
🔚
在三周的课程里,人和作品的变化是很微妙的,从一娃报名,到全家参与,无论娃还是父母,都在找寻和遵循自己的真实,同时也更懂得如何看见别人。艺术的天赋是对人对事的敏锐、对人对事的创造,这与生俱来,打开方式正确就会发光,帮助人在生活中获幸福。
艺术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是让人在生命早期,养成灵秀敏锐的能力,操练将想法变为现实,体验卓越和感受幸福,然后一生复制这个爱的模式。
番外篇
七天的奇迹
欲望正义 英雄之旅
余生皆是爱
艺术与恐惧
❤️和一凡一起成长❤️
轻触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